韓海英
給抱怨扣頂“慢性病”的帽子,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嚴重了,和吃喝玩樂一樣,誰的生活中還不能有點抱怨?
確實,抱怨也是一種釋放情緒和壓力的辦法,但這個度并非每個人都能掌握得恰當。長期抱怨產生的負面情緒的積累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紊亂。抱怨也是一種慢性病,其對身心的損傷絕不亞于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
長期抱怨不斷,身心受損
當有人喋喋不休地抱怨時,不耐煩的旁人可能會扔一句“有??!”大家都會把這話當氣話,但專家表示,總是抱怨確實能劃到慢性病這一塊。
動脈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元兇,而動脈硬化是個緩慢的過程,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把血管堵死,但當你生氣發怒1分鐘,動脈就可能變得狹窄許多。研究發現,學會釋懷、心懷感恩、放下憤怒,可以大大降低血壓升高的危險,進而降低心臟病危險。
抱怨會傳染他人
慢性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患病人群多、健康受損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從這個角度上看,長期抱怨不斷,不但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會傳染他人,會讓人處于“怨而生恨”的不良氛圍中,因此,總抱怨是一種慢性病。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抱怨也是這樣傳染破壞你的心境,從而影響你的身心健康。所以,抱怨要掌握有效尺度,才能真正成為發泄不良情緒的有效手段。
抱怨真能解決問題嗎
環境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你的抱怨就由壞變好,人際關系是需要維護的,也不會因為抱怨就變得好轉。當你不停向別人抱怨時,會留下非常消極負面的印象,從而影響你的職場規劃和生活樂趣。試想一下,誰會愿意整天跟“祥林嫂”在一起,聽你喋喋不休地抱怨?
學會拒絕抱怨
專家表示,當意識到自己或他人在抱怨時,要及時將話題轉移到輕松的事情上,這樣可以幫助負面情緒的扭轉,化解抱怨帶來的傷害。同時可以找點積極、輕松、樂觀的文章或是節目來看,調節低落的心情。
抱怨是一種慢性病,但不等于生活中不能有丁點抱怨,發行量超過600萬冊,有著“改變無數人命運之書”美譽的《不抱怨的世界》中,作者威爾·鮑溫說他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永遠都不能抱怨了嗎?”他是這么回答的:“你當然可以抱怨。但抱怨要有度,至少是不經常、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p>
(摘自《養生保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