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74歲的王大伯左下肢疼痛1年多了,雖然經過一些治療,但是時好時壞。最近發現腳底的顏色開始發白,走路時感覺也有點不對勁,王大伯趕緊來到醫院,醫生檢查后發現,王大伯患了髂總動脈閉塞癥,好在及時進行了支架置入治療,“打通”原本閉塞的血管,血流得到了恢復。經過治療,王大伯足底的顏色基本恢復正常,走路沒有不適。醫生告訴他,好在來得及時,免去了患肢壞死和截肢的風險。
動脈硬化閉塞癥是一種退行性病變,常見于老年人,好發于某些大、中動脈,如腹主動脈下段、髂動脈、股動脈和腘動脈等處,上肢動脈很少累及,病變動脈增厚、變硬伴有粥樣斑塊和鈣化并可繼發血栓形成,致使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肢體出現缺血癥狀,患肢疼痛、麻木,感覺、運動障礙,皮色發白、皮溫降低、間歇性跛行和趾(足)發生潰瘍或壞死等臨床表現(編者注:平時應注意觸摸足背動脈,如果發現足背動脈跳動無力或不跳動,提示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應及時到醫院外科檢查治療,等到已出現運動障礙再去醫院就晚了)。治療主要以外周血管介入為主,如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經導管溶栓治療、下腔靜脈閉塞介入治療、頸動脈及鎖骨下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等。
(摘自《大眾衛生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