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文
很多人認為,安全文化建設對于礦山而言,是“花架子”,是形象工程,難以收到實效,要搞好礦山安全生產還得要靠“真功夫”。
的確,安全文化建設的三個重要內容——觀念、行為、制度,在許多人看來都是比較抽象的,是“虛”的。但是,只要真正在安全文化建設上下真功、下苦功,長期堅持,就能化“虛”為實,將礦山安全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比如,在開展井下班前安全宣誓的時候,一些職工不理解,不支持,認為沒有多大意思,但通過各級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帶頭示范、帶頭執行,利用排班會等集中組織開展,這項活動一直堅持了下來,并且形成了制度。今天,班前安全宣誓已經成為了一種行為習慣,靠日復一日的堅持,且不論思想認識上的提高,至少通過這種重復的心理暗示,已經在潛意識中增強了職工的安全觀念和意識。
礦山安全文化建設重在落實。剛開始推行崗位安全看板管理時,當一塊塊崗位職責、操作規程、故障分析處理措施展現在井下時,當危險源點掛上警示標識的時候,有職工給出了“很新鮮、很花哨”的評價,有職工提出了“寫在紙上、掛在墻上、風吹就掉”的懷疑。但是,安全員嚴格按照看板內容一一對照進行檢查,并嚴格執行獎懲規定時,原來的各種質疑沒有了,那些完全不在意的人更是傻眼了,發現原來真的不是“狼來了”。于是,大家開始自覺對照看板內容規范自己的操作,逐步糾正了一些過去自己工作過程中忽視了的不安全行為。
態度決定一切。安全文化究竟是“真功夫”還是“花架子”?關鍵取決于對安全文化建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