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陳世平) 近年來,福建省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安排專項資金、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等措施,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果樹產業是福建省農業支柱產業之一,果樹設施栽培受到高度重視,取得了長足進步,不僅已在葡萄、水蜜桃、金柑、楊梅、黃花梨等果樹品種上開展設施栽培,進行棚架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設施栽培面積不斷擴大;而且大大提升了果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果農增收。據悉,截至目前,福安市已發展葡萄設施栽培面積1 333 hm2多,設施栽培生產的葡萄飽滿亮麗、果大皮薄、肉嫩汁甜、風味濃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銷售價格高達20元/kg,每667 m2增收8 000元以上,許多果農年收入突破5萬元。三明市梅列區已發展葡萄設施栽培面積66.67 hm2,配套水肥一體化和建立農家樂觀光園,2013年產量達1 500 t多,產值達4 000多萬元。福安市穆陽水蜜桃被譽為“閩東珍果”,當地已有少數果農開展設施栽培,走精品路線,實現品質優化和采收期延長,所產精品水蜜桃甚至賣到110元/kg,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尤溪縣已發展果樹設施栽培面積61.67 hm2,該縣八字橋鄉的農場主吳紹楨的鋼架大棚金柑2013年產量達50 t,品質優異,銷售價格高達20元/kg,比露地栽培金柑價格高1倍以上,每667 m2增收5 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