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2013.09.035),來自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可見/近紅外光主成分分析(Vis/NIRSPCA)對Nules克里邁丁桔不同樹冠部位的果實采后貯藏期的品質進行了評估,目的一是調查Nules克里邁丁桔果實冠層位置、果實套袋而形成的限制光、果皮生物化學成分和貯藏期對果皮崩塌疾病 (Rind Breakdown Disorder,RBD)的敏感性之間的關系,二是探索可見/近紅外光譜(Vis/NIRS)作為采前無損檢測技術對不同冠層位置的柑桔果實品質的檢測效果。供試果實的Vis/NIRS信號通過LabSpec(r)分光光度計獲得。
在供試果園中,樹冠內部套袋果實的RBD發生率顯著高于外圍不套袋果(P<0.001);樹冠內部套袋果實采后果皮組織失重較嚴重,干物質(DM)含量較低,表明這些參數與RBD的敏感性有關。樹冠內部套袋果實與外圍未套袋果實相比,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較高;外圍不套袋果實與樹冠內部套袋果實相比果皮蔗糖含量較低,但葡萄糖含量較高。主成分分析(PCA)表明,Vis/NIRS信號對于由樹冠位置對果實進行分類是有效的。在PCA得分劃分中,樣品表現出群集,不同采前處理表現出差異。使用Vis/NIRS信號利用PCA可以區分外圍和內膛果實,表明這種技術在區別不同果實對RBD敏感性方面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