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杰
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48例診治分析
李希杰
目的 總結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經驗。方法 48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采用手術復位內固定治療, 觀察術后效果。結果 48例患者經5~16 個月的術后隨訪, 進行療效評價, 優36例, 良8例,可4例, 優良率為91.67%。結論 手術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療效較好, 可有效地恢復踝關節功能, 并發癥低, 值得推廣。
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
踝關節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關節內骨折類型, 主要由間接暴力引起, 經常發生在車輛撞擊事故、體育鍛煉、跌落及劇烈運動等情況中[1]。踝關節承受全身重量, 所以治療時需要準確的復位和內固定, 盡可能恢復關節正常解剖結構, 除穩定的無移位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療外, 移位骨折以切開復位手術治療為最佳方法。本院于 2010 年 5月~ 2013 年 4 月收治的踝關節骨折經手術治療患者48例, 現將臨床診斷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48例患者, 男 34例, 女 14例, 年齡17~62歲, 平均年齡36.8歲。就診時間1~15 h。損傷原因有撞擊、擠壓、跌落、砸傷等;閉合性損傷36例, 開放性損傷12例。全部患者均攝正、側位X線片和螺旋 CT診斷。其中單踝骨折17例, 雙踝骨折 22 例, 三踝骨折9例;合并脛骨骨折 6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
1.2治療方法 接診患者后, 一般先行手法復位, 糾正骨折移位, 使血液循環恢復, 使用甘露醇脫水消腫, 選用持續硬膜外麻醉或腰椎麻醉, 患者取仰臥位, 臀下放置沙袋, 開啟止血帶, 行切開復位固定術。開放性骨折以傷口處為手術入路, 在徹底清創下進行, 適當延長擴大手術切口。閉合性骨折根據踝骨折片的位置定手術入路, 外踝骨折以外踝尖為中心行弧形切口, 內踝骨折行內側短弧形切口, 切口盡量減少骨膜剝離范圍。優先整復腓骨移位, 再整復外踝、后踝、內踝及下脛腓韌帶聯合部位, 根據骨折類型、穩定程度選擇合適的內固定物, 外踝的解剖對位、后踝閉合復位用半螺紋松質骨螺釘固定, 內踝根據骨折塊大小和走形情況選用松質骨螺釘或張力帶鋼絲固定。固定后向外輕拉外踝, 以排除脛腓關節受損, 如活動范圍超過3 cm, 則需固定下脛腓聯合, 于踝關節上 2 cm 處用長皮質螺釘貫穿腓骨和脛骨外側皮質固定,使踝穴生理結構恢復。及時修復沒有內踝骨折而三角韌帶及外側韌帶損傷的患者。松止血帶, 沖洗切口, 檢查踝關節活動度及穩定程度, 外踝置引流管后嚴密縫合切口, 術后鋼托外固定, 術中應用 X 線檢查外踝、后踝、內踝解剖復位, 踝穴間隙正常。
1.3術后處理 常規使用抗生素3~7 d, 消腫藥物3 d, 引流管24 h拔除。抬高患肢與心臟同高, 第 2 天即進行活動足趾鍛煉。
術后48 例患者X線片示固定物正常牢固, 復位滿意, 切口全部愈合。隨訪5~16個月, 骨折全部達到臨床愈合標準,無骨折畸形愈合發生, 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根據AOFAS踝關節評定標準, 本組優 36例, 良8例, 可4例, 優良率為91.67%。
踝關節是負重最大關節, 由脛腓骨和距骨構成, 為極其靈活的鉸鏈式關節[2]。負重時踝關節可承受約體重2~4倍的受力值, 在內翻位時22%的負荷經脛距關節面的內側部分傳導, 外翻位時10%的負荷經關節面的外側部分傳導[3]。踝關節骨折是最常見的關節內骨折之一, 骨折發生率為關節內骨折的首位。踝關節損傷一般由直接暴力和間接旋轉、水平及軸向暴力引起, 由于暴力作用方向、力度大小和關節姿勢不同, 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踝關節骨折[4]。診斷時除明確的踝關節損傷表現外, 要重點參考影像學診斷指標, 常用正位、側位、兩個方位的X線片和螺旋CT診斷, 分別可顯示踝穴是否移位、外踝骨折的形態及關節半脫位或脫位趨勢和腓骨是否有短縮及骨折塊大小。治療目的是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和牢固的內固定, 使踝穴平整, 為早期活動以及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提供可靠性以及避免后期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單純的手法復位無法使骨折端達到和穩定在正常解剖位置, 所以治療踝關節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 手術治療可及時恢復踝關節及下脛腓關節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穩定性, 避免關節僵硬及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5]。本組48例均行手術治療, 經過5~16個月隨訪, 療效滿意, 恢復理想,優良率達 91.67%, 證實手術治療能達到滿意的解剖復位, 減少外固定時間, 能更有效的恢復踝關節功能。踝關節骨折在傷后數小時內會發生腫脹, 8 h以內組織水腫和皮膚張力性水泡尚未形成, 大部分為血腫, 此時進行手術, 預后效果最好, 隨時間增加, 產生水腫和皮膚張力性水泡, 此時進行手術會增加感染機會, 發生水腫時應積極消腫和處理張力性水泡, 手術時間相應延后1周左右, 較長術前等待會增加患者痛苦, 所以應爭取在傷后第一時間就診。
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關鍵在于正確地選擇手術時機, 術前依據臨床癥狀和影像分析判斷骨折類型, 應用相應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方案, 以及術后功能鍛煉, 使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1102 -1114.
[2]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第3 版.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 2007:796-800.
[3] 姜保國.踝關節骨折治療進展.中華創傷雜志, 2008, 24(5): 321-322.
[4] 陳海濤, 趙汝平, 李啟中, 等 .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 88 例分析.海南醫學, 2010, 21(4):25-27.
[5] 鄭鋼鋒 .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的體會.當代醫學, 2010, 16(6): 53-54.
2014-06-12]
456300 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院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