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桂杰
基于臨床實踐的螺旋CT對肘關節骨折診斷治療應用價值分析
翟桂杰
40例肘關節周圍骨折患者采取螺旋CT檢查、X線檢查、CT平掃, 經比對分析, 發現采取螺旋CT檢查可清晰直觀顯示當前肘關節周圍復雜性骨折的細節情況, 有利于臨床醫生對骨折分型, 成為醫生術前選擇合理手術入路、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固定方案的關鍵性參考, 并可有效提高復雜性骨折治療效果。
肘關節;復雜性骨折;診斷治療;螺旋CT;臨床總結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肘關節周圍骨折患者采取螺旋CT檢查、X線檢查、CT平掃檢查。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齡19~47例, 平均年齡(31.6±3.8)歲。受損部位:橈骨小頭骨骨折7例, 肱骨遠端骨折6例, 肘關節復合型骨折合并肘關節脫落20例, 尺骨冠狀突骨折3例, 肘關節脫位并橈骨頭骨骨折與尺骨冠狀突骨折4例。
1.2檢查方法 40例患者在治療前均采取CT平掃、X線檢查、螺旋CT檢查, 螺旋CT采取輪廓重建、容積重建技術,可使用32排螺旋CT掃描, 選擇興趣區做薄層掃描。120 kV, 96 mA, 厚層4~6 mm, 螺距1.1~1.6, 重組間隔2.5~3.0 mm。掃描時間33~60 s, 使用三維成像做重建。
1.3手術方法 使用螺旋CT檢查, 并對肘關節損傷情況做分型, 做針對性治療。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采取手術治療, 4例患者AO分型為21-B2.2骨折, 采取保守治療方式。手術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根據患者骨折類型、患者年齡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內固定方式, 分別可選擇交叉克氏針內固定、鋼板螺釘內固定、單純螺釘內固定。AO分型為12-B1.2型骨折, 21-B2.2骨折、13-B3.2型骨折患者采取C型臂引導下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軟件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做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采取X線檢查、螺旋CT檢查、CT平掃檢查方式, 對40例肘關節周圍骨折患者檢查, X線可確診為骨折患者19例,經CT平掃可確診為骨折及分型患者34例, 經螺旋CT檢查能明確分型和診斷患者40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經螺旋CT檢查后, 針對患者分型診斷結果, 采取個性化針對性手術治療。經治療后, 所有患者未發生骨化性肌炎, 術后未發生關節不穩定、切開感染、明顯疼痛等癥狀。采取Mayo做肘關節功能評定, 治療效果為優患者28例, 良9例,差3例, 其優良率為92.5%。
3.1臨床總結 經過對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 可以發現采取CT平掃、X線檢查等方式, 只能將骨骼二維圖形呈現出來,缺乏直觀感, 導致診斷不確切。在螺旋CT掃描中, 采取計算機做損傷部位信息收集。能呈現出高質量、直觀、立體的圖像。骨關節診斷中, 螺旋CT圖像有極佳的成像效果, 其具有清晰顯示骨骼解剖形態、立體呈現, 將以往的平面成像技術所存在的局限性突破, 可避免因骨像重疊, 導致其形態顯示受到影響。X線檢查不易將骨折檢查出來, 甚至無法從一個角度中, 將骨折形態展現, 螺旋CT檢查可從任意角度呈現骨折形態, 也可充分展現出骨折的類型、位置、骨折脫位、移位等情況。CT平掃的圖像缺乏立體感、且圖像不直觀, 在橈骨小頭骨的細小骨折線中, CT平掃無法將骨折部位顯示, 從而對其損傷程度無法判斷, 不能進行準確分型。采取螺旋CT檢查, 能對CT平掃、X線檢查中所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 隱去與軟組織無關的影像, 只對骨折脫節部位進行觀察, 且可以對所得成像可隨意旋轉, 從每個角度對肘關節損傷情況進行觀察, 可得到全部的認識[1]。
3.2臨床心得體會 螺旋CT的檢查結果是選擇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的關鍵, 減少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手術創傷對患者造成的二次損傷。明確手術方案, 可從三維重建圖像中, 將骨折線清晰展現, 從而對骨折形狀、骨折大小、骨折位移等基本情況有相應的了解。醫生可以從骨折粉碎性情況對手術方法進行判斷。經螺旋CT檢查后, 針對患者分型診斷結果, 采取個性化針對性手術治療。可見, 螺旋CT檢查在肘關節周圍骨折的診斷和治療中都可以起到積極意義, 能有效提升肘部復雜性骨折治療水平。以上經驗, 是作者從醫實踐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僅供廣大CT醫學工作者共同探討研究。
[1] 何強.MSCT重建技術在肘關節創傷性骨折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3):65-66.
2014-05-04]
274000 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中醫院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