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利
高頻超聲與低頻超聲相結合診斷急性闌尾炎
賈永利
目的 探討高頻與低頻超聲相結合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價值。方法 高頻超聲與低頻超聲相結合對闌尾炎的診斷與術中所見即病理結果的對比。結果 超聲診斷及時準確。結論 高頻超聲與低頻超聲相結合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方便、無創、經濟, 并能為臨床診斷及手術時機提供重要證據。
高頻超聲;低頻超聲;急性闌尾炎;超聲診斷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的常見病, 起初臨床癥狀不典型, 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困難, 作者用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診斷該病獲得了一些經驗, 為臨床診斷提供影像學依據[1]。以下以凸陣探頭和高頻探頭相聯合的手法診斷早期急性闌尾炎100例。
1.1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患者, 年齡10~70歲, 腹痛病史。采用儀器IU22探頭頻率4 MHz和12 MHz、飛利浦D11, 探頭頻率3.5 MHz和12 MHz, 首先用腹部凸陣探頭經右下腹多切面常規掃查, 闌尾位置深且多變, 加之腸氣干擾, 正常極少顯示, 聯合應用高頻探頭探查, 提高闌尾顯示率。
1.2聲像圖表現 根據超聲變形不同, 以下分為三型:I型:右下腹探及盲管樣低回聲, 橫切呈“靶環征”, 探頭加壓不變形, 闌尾輕度腫脹, 直徑多>7 mm, 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臨床表現為臍周疼或右下腹壓疼。II型:右下腹探及盲管樣低回聲, 管徑明顯增粗, 腫脹明顯, 且粗細不均, 結構不清晰,腔內可見積液, 部分管腔內可見糞石, 闌尾周圍可見滲出,多為化膿性闌尾炎;臨床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壓痛、反跳痛, 常有白細胞總數升高。III型:闌尾關閉, 缺血壞死, 盲管樣低回聲被包裹, 形成混合型包塊, 可見較多滲出液, 此類患者多有彌漫性腹膜炎, 表現為右下腹甚至全腹壓痛、肌緊張、反跳痛或腸麻痹, 臨床可在右下腹捫及壓痛性腫塊。
本次考察100例患者結果對照, 其中90例術前超聲診斷為急性闌尾炎, 病理證實為急性闌尾炎;其中3例因包塊形成無法手術;15例診斷為壞疽性闌尾炎;10例超聲未見異常, 手術后病理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本組診斷正確率為93%, 漏診率7%。
3.1超聲診斷急性闌尾炎, 因闌尾位置多變, 加之腸氣干擾,探查較為困難, 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 只要耐心細致觀察,作者認為超聲診斷急性闌尾炎是比較可行可靠的, 隨著儀器及診斷技術的提高, 超聲準確率迅速提高, 可為臨床提供客觀依據, 進而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為防止穿孔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尤其是臨床診斷有困難時, 可提供闌尾穿孔及包裹情況, 為臨床進行選擇手術方法提供依據[2]。
作者用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診斷該病獲得了一些經驗,有如下體會 :①在使用超聲診斷闌尾炎時, 應注意探查方法,這對于正確診斷十分重要, 先在右下腹顯示回盲部與升結腸,探頭逐漸移動至盲端, 縱切面顯示闌尾區, 闌尾一旦因梗阻發炎使其腫脹僵硬, 化膿和壞疽后的繼發改變可被超聲顯示,其聲像圖表現主要與炎癥的嚴重程度有關。②聯合應用低頻和高頻探頭, 可彌補低頻探頭分辨力和高頻探頭穿透力差的不足, 盡量減少漏診和誤診, 從而提高診斷率。③誤診漏診:本組1例腸梗阻誤診為闌尾炎, 考慮將梗阻遠端腸管誤認為腫脹闌尾, 未注意腸梗阻征象;3例已經形成包塊超聲未提示而誤行手術;10例超聲提示未見異常, 手術診斷為急性闌尾炎。
3.2鑒別診斷 ①右側宮外孕或黃銅囊腫破裂, 患者為育齡期婦女, 宮外孕者多有停經史, 無轉移性右下腹疼, 無回聲及混合回聲包塊以盆腔內為主。穿刺可抽出不凝血。②膽囊或消化道穿孔, 其聲像圖主要表現為穿孔部位不規則囊性或囊實性壓痛性包塊, 而右下腹部無明顯包塊, 前者有膽囊結石病史, 后者X線可見膈下游離氣體。③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往往難以鑒別, 超聲可在左右下腹探及卵圓形低回聲結節, 約1~2 cm, 加壓亦不變形, 一般為多發性, 非條索狀, 無“靶環征”。
綜上所述, 超聲可用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 還可對其病變進程進行客觀評估, 尤其對不典型病例具有重要價值。而低頻和高頻探頭聯合應用可彌補單一頻率之不足, 進一步提高診斷率。
[1] 周永昌, 郭萬學 .超聲醫學.第3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6:15-17.
[2] 曹海銀, 王金瑞 .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4:21-23.
2014-05-20]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