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茂燦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的防治措施
崔茂燦
目的 研究探討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的防治措施。方法 188例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的四肢骨折患者, 根據患者在手術之后是否有并發癥的發生將患者分為并發癥組(98例)和正常組(90例),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比較分析。結果 在平均年齡、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治療時間、糖尿病和原發病的發病率方面, 正常組患者明顯低于并發癥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有諸多危險因素, 如:高齡、手術時間延長、糖尿病以及原發病, 一旦患者出現上述情況中的一種, 要對其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
四肢骨折;并發癥;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
近年來, 在醫學上, 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逐漸受到骨折患者和醫師的歡迎[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6月間收治的188例四肢骨折患者, 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其防治措施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6月間收治的188例四肢骨折患者, 根據骨折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以及X線檢查結果對所有患者進行明確診斷。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 所有患者均進行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根據患者在手術之后是否有并發癥的發生將患者分為并發癥組和正常組, 其中并發癥組98例, 男50例, 女48例;正常組90例, 男46例, 女4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年齡、骨折的發生情況、住院治療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手術操作時間、原發病以及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年齡、骨折情況和手術情況比較: 正常組患者的平均年齡 (41.41±3.51)歲, 手術操作時間 (1.74±0.93) h,骨折愈合時間(93.8±5.78) d, 患者住院治療時間 (16.42±19.36) d。并發癥組患者的平均年齡 (56.48±5.52)歲, 手術操作時間 (1.97±0.94)h, 骨折愈合時間 (95.2±5.79)d, 患者住院治療時間 (28.71±12.68)d。并發癥組患者與正常組患者在以上指標方面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糖尿病和原發病的發病率方面, 正常組低于并發癥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四肢骨折(limbs fracture)是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四肢骨折的常見病因為直接暴力、間接暴力、肌肉牽拉、疲勞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2]。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四肢骨折最常用的治療手段, 但這種治療手段容易引起患者發生感染和造成四肢血供損傷。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 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術前評估, 再進行相應的防治措施[3]。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 維持適當穩定的固定, 最大程度的保護骨斷端和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 促進骨折的愈合和軟組織修復。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高齡、手術時間延長、糖尿病以及原發病等因素均為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的高危因素, 對出現上述情況的患者應采取積極防治措施。
綜上所述, 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有諸多危險因素, 如:高齡、手術時間延長、骨折愈合延遲、糖尿病以及原發病等, 一旦患者出現上述情況中的一種, 要對其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
[1] 張明, 韋智樂.微創皮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并發癥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吉林醫學, 2013, 34(6):1108.
[2] 王小合, 張猛.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8): 94-95.
[3] 林涌生, 鄭寧, 陳松亮, 等.MIPPO 技術結合 LCP 內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中華全科醫學, 2012, 10(1): 116.
2014-05-19]
655413 宣威云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