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腹部外科手術治療100例腸梗阻臨床診治
王建軍
目的 探討腸梗阻的腹部外科手術治療。方法 100例腸梗阻患者, 依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術式, 觀察所有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 未出現手術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84.49±20.48) min, 患者的平均出血量(174.76±10.57)ml, 手術后平均禁食(4.5±2)d, 患者術后排氣或排便的平均時間(5±1.3)d, 手術后有32例患者出現了相關并發癥, 其中有17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 10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 3例患者發生吻合口瘺, 2例患者發生腹腔感染。結論 腹部外科手術治療是腸梗阻的首選治療方法, 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手術方式和手術時機。
腸梗阻;腹部外科手術;臨床診治
腸梗阻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 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的診治, 病情會迅速加重, 導致腸壁血液循環發生障礙, 出現絞窄性腸梗阻, 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研究對本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間收治的100例腸梗阻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取得了較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間收治的腸梗阻患者100例, 其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齡19~71歲, 平均年齡(56.2±5.4)歲。手術后粘連引起的腸梗阻患者有59例, 結直腸癌的患者有27例, 乙狀結腸扭轉的患者有8例, 糞石堵塞的患者有3例, 腸套疊的患者有2例, 股疝嵌頓的患者有1例。在手術之后經病理學證實, 有21例患者為高分化腺癌, 46例患者為中分化腺癌, 24例患者為低分化腺癌, 6例患者為黏液腺癌, 其余的3例患者為未分化癌。根據Dukes分期將所有患者分為A期、B期、C期和D期。其中沒有A期患者, B期患者有17例, C期患者有68例, D期患者有15例。
1.2治療方法 在手術之前給予所有患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糾正患者的酸堿平衡失調和水電解質紊亂, 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進行保護。所有患者均進行了手術治療, 其中29例患者行小腸部分切除術, 有8例患者切除狹窄段切口, 行結腸造口, 有9例患者行切除狹窄段結腸和手術中結腸灌洗后I期吻合術, 有7例患者行結腸次全切除術加回腸-乙狀結腸吻合術, 有5例患者行右半結腸切除術, 其余患者進行開腹扭轉復位術。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手術后排氣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 未出現手術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84.49±20.48)min, 患者的平均出血量(174.76±10.57)ml, 手術后平均禁食(4.5±2)d, 患者術后排氣或排便的平均時間(5±1.3)d。 所有患者均為切口甲級愈合出院, 均未出現腸梗阻復發等遠期嚴重并發癥。手術后有32例患者出現了相關并發癥, 其中有17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 10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 3例患者發生吻合口瘺, 2例患者發生腹腔感染。
腸梗阻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和停止排便排氣。該病病情變化快, 發展迅速, 治療的基礎和關鍵是對于腸梗阻類型的鑒別, 胸部CT檢查能夠有效幫助診斷腸梗阻的確切發生部位和附近有無腫瘤等[1], 相比于其他影像學方法更為準確、快速和便捷。準確的判斷患者的病情和選擇正確的手術方式及手術時機對腸梗阻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外科手術治療腸梗阻可以在解除梗阻的同時去除病因,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梗阻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對于出現各種并發癥的患者要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聯合應用相應的抗生素以防止患者發生感染, 必要時還可以給予患者輔助性的營養支持。
[1] 石洪波.開腹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100例臨床觀察.中外醫療, 2012(31):46-48.
[2] 何倫新, 李喜鳳, 黃解申.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診療分析與手術時機探討.求醫問藥: 下半月刊, 2013, 10(9): 494-495.
2014-05-28]
476200 河南省柘城縣伯崗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