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及其院內感染的分布特點分析研究
陳強
目的 為了分析探討銅綠假單胞菌(PA)耐藥性及其院內感染的分布特點, 為臨床上預防及控制PA院內感染提供參考及借鑒。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培養出的348例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所有患者的培養菌進行藥物敏感試驗, 并觀察比較試驗結果。結果 本次研究中, 銅綠假單胞菌菌株的標本分布特點為痰液標本占的比例最大(48.85%), 其次為尿液(18.10%)和咽試子標本(14.94%);科室分布特點為呼吸內科標本占的比例最大(40.23%), 其次為老年科(22.41%)和重癥監護室(ICU)(21.55%)。通過對11種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分析顯示, 多粘菌素的敏感性最高, 達96.3%, 耐藥性最高的是氨芐西林(93.5%), 其次為復方新諾明(91.8%)和阿莫西林(80.2%)。結論 銅綠假單胞菌的院內感染及耐藥情況日益加重, 要加強對其耐藥性的檢測, 在本次研究中銅綠假單胞菌的院內感染主要發生在呼吸內科、老年科及ICU, 且對氨芐西林有較高的耐藥性, 應根據藥敏結果選取合理有效的抗生素,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 減少臨床上耐藥菌株的產生和傳播。
銅綠假單胞菌;院內感染;耐藥性;合理用藥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廣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 同時也是院內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具有易定植、易變異、天然多重耐藥性等主要特點, 給臨床醫生的抗菌治療帶來較大的困擾[1,2], 是假單胞菌屬的代表菌種之一, 是世界上公認的導致院內感染最危險的病原菌之一, 可以引起多種感染, 特別是院內繼發感染[3]。近些年來, 由于抗生素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 甚至濫用, 導致其耐藥性日益嚴重, 給臨床醫生的治療過程帶來極大麻煩。為了分析探討PA院內感染的分布特點及其耐藥性, 為臨床上預防及控制PA院內感染提供參考及借鑒。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培養出的348例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其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348例患者, 其中男258例, 女90例, 患者年齡40~85歲, 平均年齡63.5歲。患者住院時間15~156 d, 平均住院時間45.7 d。檢測菌株來源:痰液標本占170例, 尿液標本占63例, 咽試子標本占52例, 傷口分泌物占29例, 引流液標本占12例, 穿刺液標本占5例, 陰道分泌物標本占3例, 其他標本占14例。同一患者的相同部位無其他菌株。
1.2儀器和試劑 本次研究儀器采用法國梅里埃生物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細菌鑒定儀, 型號為Vitek2 Compact。試劑采用公司配套生產的, 以減少誤差。
1.3方法 收集患者送檢的標本, 菌株培養分離標準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執行, 工作由本院檢驗科細菌室完成, 收集菌株采用法國梅里埃生物公司生產的型號為Vitek2 Compact的全自動細菌鑒定儀, 藥物敏感性根據儀器內自動分析系統, 根據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所制定的最低抑菌濃度折點確定菌株耐藥與否。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分析采取世界衛生組織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心推薦的WHONET 5.3軟件分析。
2.1348株銅綠假單胞菌在標本中的分布特點 在本次研究中, 痰液標本170份(48.85%)占的比例最大, 其次為尿液63份(18.10%)、咽試子52份(14.94%)、傷口分泌物29份(8.33%)、引流液12份(3.45%)、穿刺液5份(1.45%)、陰道分泌物3份(0.86%)其他14份(4.02%)。
2.2348株銅綠假單胞菌在醫院科室的分布特點 在本次研究中, 呼吸內科標本占的比例最大140例(40.23%), 其次為老年科7例(22.41%)和ICU7例(21.55%)、燒傷科17例(4.89%)、外科13例(3.74%)、其他25例(7.18%)。
2.3348例銅綠假單胞菌對11種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 通過對11種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分析顯示, 多粘菌素的敏感性最高, 達96.3%, 其次是妥布霉素94.6%, 環丙沙星84.3%,耐藥性最高的是氨芐西林93.5%, 其次為復方新諾明91.8%和阿莫西林80.2%。
銅綠假單胞菌是條件致病菌, 在臨床上其標本分離僅次于大腸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其分離率為11.75%。其平時可以正常寄居在人體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等處,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 可以引起患者發生感染, 在大型綜合醫院, 此菌株的致病力比自然界要強, 會引起患者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所以其仍是醫院感染監控的重要對象之一。通過本次研究發現, 銅綠假單胞菌在科室的分布特點為呼吸內科標本占的比例最大(40.23%), 其次為老年科(22.41%)和ICU(21.55%)。這些科室患者有一些共同特點, 多為中老年人或者有嚴重疾病, 免疫力低下, 且住院時間較長, 藥物用量大, 易造成菌群失調, 促使銅綠假單胞菌繼發感染。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量比院內其他科室多, 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導致患者菌群失調, 致使銅綠假單胞菌等菌株產生耐藥性, 并引發院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本次研究中,銅綠假單胞菌在痰液標本占的比例最大(48.85%), 其次為尿液(18.10%)和咽試子(14.94%)。由于銅綠假單胞菌含有多糖莢膜, 可以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 多糖層可以使其停泊在細胞表面上, 尤其是當患者發生囊性纖維化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時的呼吸道和肺泡表面, 故和呼吸道感染有密切關系, 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4]。有學者研究表明銅綠假單胞菌可能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而產生耐藥性[5]:產生抗生素滅活酶或者修飾酶;可以改變抗菌藥物的作用靶位, 轉移抗生素抗菌作用;有膜屏障, 可以限制藥物到達作用靶位。
綜上所述, 銅綠假單胞菌的院內感染及耐藥情況日益加重, 要加強對其耐藥性的檢測, 在本次研究中銅綠假單胞菌的院內感染主要發生在呼吸內科、老年科及ICU, 且對氨芐西林有較高的耐藥性, 要根據藥敏結果選取合理有效的抗生素, 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 減少臨床上耐藥菌株的產生和傳播。
[1] 周實華, 秦克芝, 馮海艷, 等.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監測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13):1941-1942.
[2] 宋玉蘭, 趙麗, 申子路, 等.感染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研究現狀.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6):898-900.
[3] 崔玉鮮, 曹福平.264株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院內感染分析.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06, 16(6):700.
[4] 余建, 王飛, 嚴偉.我院2009年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分布與耐藥性分析.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0, 20(10):2514-2315.
[5] 郭小惠.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2(9):968.
2014-06-25]
471000 洛陽電力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