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樂
(永修縣云山集團林業處,江西 九江 330300)
芻議林場植苗造林的技術與方法
周忠樂
(永修縣云山集團林業處,江西 九江 330300)
本文結合植苗造林的特點,對其技術和方法進行了簡單分析。
林場;植苗造林;技術與方法
通過植樹造林的方法,不僅能夠起到防風固沙,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氣候環境的作用,還可以為人們提供相應的林木資源,因此,應該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植苗造林是指一種以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栽植的造林方法,也稱栽植造林,是目前我國應用最為普遍的造林方法。與其他造林方法相比,植苗造林具有以下優點:
1 應用廣泛。對于我國而言,植樹造林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地質條件復雜,樹苗的栽種難度高,且成活率難以保證。而植苗造林的苗木是在條件良好的苗圃中培育的,在移栽時已經具備了完整的根系以及健壯的地上部分,對于外界的不良環境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因此,可以在風沙地區、干旱地區、水土流失地區等得到廣泛應用,適用范圍極其廣泛。
2 生長穩定。植苗造林,主要是將樹木的幼苗種植在不受外界條件影響的苗圃或者大棚內,創造良好的環境對其進行培育,等到幼苗成長到一定時期,具備相應的生長能力時,對其進行移植栽種。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惡劣環境對于苗木的影響,確保苗木的穩定生長,同時也不會占用林地的養分,能夠促進林業的長遠發展。
3 成活率高。如果對樹種進行直播造林或營養器官具有分蘗能力的樹種進行分殖造林,受種源、樹種限制、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等的影響,樹種的成活率相對較低,造林效率低下且存在嚴重的浪費情況,會導致造林成本的增加。而通過植苗造林技術,以樹苗代替直播或分殖進行栽植,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保證造林的順利進行,提升造林質量。幼林郁閉早,對林分的穩定和生長具有重要作用。
4 效果顯著。雖然相比于傳統造林技術而言,植苗造林生產工序眾多,技術要求嚴格,但是其造林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同時,在育苗造林技術不斷發展的帶動下,植苗造林技術得到顯著提高,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如容器苗造林、接種菌根菌等,使得植苗造林技術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1 苗木準備。苗木的準備是植苗造林的基礎,同時也是影響造林質量的關鍵。要想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就必須對苗木進行合理選擇,嚴格要求,認真處理。一般來說,在植苗造林中,苗木可以分為播種苗、移植苗和營養繁殖苗,根據其根系的帶土情況,可以分為裸根苗和容器苗。就目前的實際應用來看,多以裸根苗造林為主,容器苗雖然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并不是造林的主流方向。在對苗木進行處理時,要結合其各自的特性,提供良好的育苗環境,確保苗木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地徑粗大,而且高度適中,不存在機械損傷。通常情況下,移栽的苗齡以1-2年為最佳,部分生長緩慢的樹種可以選擇3-4年生。
為了保證樹苗的成活率,在栽植之前,要切實做好管理和保護工作,減少蒸騰,確保苗木具備較高的含水率,方便栽植后根系的迅速恢復。苗木的保護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起苗:在起苗前,如果苗圃中的土壤較為干旱,應該預先澆水,緩慢起苗,避免拉斷根系。要保證主根的完整性,須根則根據實際情況盡量保留。(2)存儲:在起苗后到栽植前,要做好苗木的存儲管理工作,在遮陰、濕潤、涼爽的環境中,對苗木進行迅速分級,并按照定數進行捆扎,及時假植或者外運。(3)運輸:在對苗木進行運輸時,要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妥善包裝和放置,同時避免長距離運輸的情況。如果因意外因素運輸時間較長,在中途要對苗木進行灑水降溫保濕,避免苗木的失水干燥。(4)處理:在栽植前,為了減少苗木的蒸騰作用,對于一些闊葉樹,要進行適當修剪。而對于一些萌芽力強的樹種,可以采用截干造林的方法。為了確保根系吸水功能的迅速恢復,如果主根過長,可以適當剪短,也可以通過短時間浸水的方式,保持根系的濕潤。
2 造林季節的選擇。一般來說,對于造林季節的選擇,多處于苗木地上部分生理活動較弱,根系生理活動較強的時期,可以有效保證苗木的成活率。
(1)春節造林:春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其主要優勢在于氣溫低,蒸發量小,土壤比較濕潤,有利于苗木根系的迅速愈合和新根的萌發。同時在這個時期,苗木處于休眠狀態,栽種后易成活,生長迅速。春季造林時間短,關鍵在于“早”,不可耽誤林時,尤其是干旱地區。(2)雨季造林:雨季降水豐富,溫度高,對于樹木的生長極為有利,但是晴雨不定,蒸發量大,會影響苗木的成活率。因此,雨季造林應該選擇蒸騰量較小的針葉樹,如馬尾松等,以及萌芽力強的闊葉樹,如油茶等。(3)秋季造林:秋季氣溫下降,一些樹種落葉或停止生長,造林后苗木根系能夠有某種程度的恢復;同時由于時間較長,有利于從容安排生產。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造林必須充分考慮苗木的越冬處理,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苗木的損傷和凍害。(4)冬季造林:冬季造林主要是針對我國南方氣溫較高、濕度較大的地區而言,北方地區在冬季天寒地凍,并不適宜造林。
3 技術與方法。植苗造林中,苗木的栽植分為機械栽植和手工栽植兩種,其栽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穴植。穴植也稱坑植,可以栽種容器苗和裸根苗,可單植,可叢植,苗木可以位于植穴的中心,也可以靠近一側穴壁。在栽植過程中,要注意植穴的深度必須大于苗木主根的長度,同時栽植深度要高于苗木根部原土高度約3-5cm。一般在相對濕潤的土層中,可以淺栽,而干旱地則必須深栽,而且闊葉數種深栽,針葉樹種淺栽。在對苗木進行放置時,要確保其根系伸展,避免出現窩根現象。填土時要先填濕土,填至70%左右時輕提苗木,使得根系舒展,然后繼續填滿,踏實。
(2)縫植。縫植是指在深厚疏松的造林地上,使用手工工具,開出狹窄縫隙,栽入苗木。這種栽植方法施工效率高,苗木的成活率也較高,但是在栽植時,必須將土壤壓實,避免出現根系懸空,也容易造成根系的變形,需要額外注意。
(3)溝植。溝植法是指在平整的土地上,利用相應的機械設備進行機械操作,統一開溝,然后在溝內,結合苗木的生長特性,按照一定栽種距離,進行樹苗的栽種。栽種完成后,通過對機械設備的反向操作,可以實現開溝土壤的回填。整個過程由機械完成,效率高,成本低,只適用于平坦區域。
總之,植苗造林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節約造林的經濟成本,提升造林效率。在實際應用中,造林人員要結合區域的氣候條件、苗木種類、土壤狀況等,合理選擇栽植方法,確保造林工作的有效進行。
[1]張雅新.談林場植苗造林的技術與方法[J].科技風,2011(23):246.
S757
A
10.13612/j.cnki.cntp.2014.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