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和忠


【編者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分析人士預期,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繼續聚焦“三農”。
此前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打動了國人的心。一年前,胡錦濤同志在考察江蘇大豐恒北村時給村主任打傘,半年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又訪問了這個村莊。一年來,這個村發生了什么變化?農村在中國現代化中處于什么位置?日前,本刊記者再訪了恒北村。
從江蘇省大豐市城區驅車向南,十幾分鐘后,就來到大中鎮恒北村。
村口是高大的明清風格仿古牌坊,村內雙向四車道的馬路兩邊,分布著大片的梨樹園。
空氣清新,環境安靜。這是全國最大的早酥梨生產基地,已有30多年種植梨樹的歷史,產品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2012年12月29日,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專程來到恒北村視察。
蘇北的冬天,比較寒冷,河里已結起一層薄冰。2013年12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在恒北村村部,村黨總支書記李曉霞兩次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此時,恰好距離胡錦濤同志到訪一整年。
她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顯示出沒有坐在辦公室里享受空調的習慣。在她二樓辦公室辦公桌后的墻壁上,掛著兩張胡錦濤來恒北村視察時的照片,其中一張是胡錦濤為李曉霞打傘的一幕。
難忘的60分鐘
李曉霞在鄰近的紅花村出生和長大,1999年,她從南京理工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畢業,2000年,大豐市大中鎮招收社區工作人員,她隨后在社區工作了11年。
2010年9月,李曉霞調到恒北村,任村黨總支副書記,2012年3月,升任村黨總支書記。當年12月29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到恒北村視察,李曉霞全程陪同。
李曉霞回憶說,這天上午,天氣很冷,下著大雨。10時40分,胡錦濤先是來到村部二層小樓前面的“映像恒北”展廳參觀,一邊觀看圖片介紹,一邊詢問村里的基本情況。在參觀展廳結束后,胡錦濤一行人從展廳出來,走向后面村部一樓大廳的便民服務中心。
“從展廳大門到村部小樓,有20多米的距離。胡錦濤同志在出門時,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遞給他一把雨傘,他自己打著傘。當時人很多,我手中沒有傘,但需要跟上去陪在身邊,給他講解。在胡錦濤同志走下展廳門前的臺階時,我提醒說:‘您走慢點!他看到我沒有傘,就很自然地把雨傘向我這邊靠近。我趕緊說:‘我不能讓您給我打傘!,并趕緊往外讓。這時,他一把挽住我的胳膊,一邊和我說話,一邊往前走?!?/p>
20多米的距離很近,很快就走完了;但又很長,很多看到過這幅照片的人至今記憶猶新。在近距離陪同胡錦濤同志的過程中,李曉霞覺得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非常想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
在村部一樓便民服務中心,胡錦濤同志與四位村民交流,交談的問題包括農民養老保險金和農村低保金的領取、獨生子女補貼政策的落實、農民房屋拆遷的錢夠不夠建新房等,交流時間約有20分鐘。
交流結束后,車隊從恒北新村一期的農民別墅區經過,然后來到老村部的村衛生室。在村衛生室,胡錦濤同志向村衛生室醫療人員陳紅梅等仔細詢問了村民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基本藥物零差價的落實,以及村醫的收入待遇情況等。
2012年12月29日上午11點40分,在經過1個小時的視察后,胡錦濤同志一行離開恒北村。
2013年7月13日,恒北村迎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張德江在恒北村停留了80分鐘,就黨的群眾路線進行專題調研。張德江走進農戶家里座談,走進果園與農民交流,并視察了村衛生室。他特地向村民詢問上級干部有沒有到村里吃拿卡要等,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辦好老百姓的事情。
為什么選擇恒北村
2012年12月26日至29日,胡錦濤在江蘇考察時,先后視察了兩個村,第一個是無錫華西村,第二個是大豐恒北村。
華西村的富裕,來自于30年前由農業向工業的轉型,主要工業包括鋼鐵冶金、建筑建材、化纖紡織等。巨額財富讓華西村名揚四海,但是,其模式已很難復制。
一位多次到過華西村的參觀者介紹說,只要一到華西村,就能明顯聞到工業區才有的氣息。
而恒北村則錯過了工業興村的歷史時機,但也沒有受到過污染,為子孫后代保留了一方凈土,為跨越工業文明,由農業文明升級至生態文明打下了良好基礎。
恒北村的前稱是大道公社下轄的美滿大隊,1983年改名。村委的會計胡志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過去的美滿大隊,交通閉塞,生活貧困,之所以取名為美滿,其實是表達貧窮農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上世紀70年代,美滿大隊的1個人工只值5角幾,而其他大隊有1元多。外面的司機經常不愿意到他們村來,因為縣城通往恒北村的路況很差。
有一段時間,曾有外面的鉆井隊在現在的村部所在位置附近鉆井探查石油,一度讓村民燃起這里將開發石油的希望,后來這個夢想未能實現。
但恒北人勇于探索。從古代制鹽,到近代產棉,再到現代引進和種植梨樹,因地制宜,因時而變。1968年,恒北村從遼寧引進早酥梨穗條,試種成功。1984年,從河南引過早酥梨新品樹苗。1986年早酥梨果園面積拓展到400畝。
目前,恒北村共有耕地面積4160畝,成齡早酥梨面積3800畝,占比達91.3%。2002年,“大中鎮恒北村早酥梨銷售協會”成立,2004年,早酥梨生產合作社成立,輻射周邊6個鎮及2個農場,擁有成員3369人,果樹面積3.4萬畝,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采收、統一包裝、統一銷售。endprint
合作社還積極實施品牌戰略,2005年,大豐市“麋鹿”早酥梨通過歐盟有機食品認證。2011年,恒北村獲評“國家級生態示范村”。
“美麗鄉村”進行時
恒北村財政狀況在蘇北雖然相對殷實,但由于沒有發展工業,與蘇南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李曉霞介紹說,恒北村集體的凈資產兩三千萬元,年收入100多萬元。因此,恒北村的各項建設,離不開省、市、鎮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途徑是積極爭取和用好政府以獎代補的各項惠農政策。
大豐市政府官方網站報道說,2012年12月31日,大豐市市委書記倪峰主持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有關部門繼續關心支持恒北村城鄉統籌發展。他希望恒北村進一步做大做強早酥梨產業,進行前延后伸,發展育苗工廠、果品加工等項目;大力發展旅游業,恒北村在建的各項工程都要再提升,做好旅游文章,做出特色,形成全國影響力;要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讓恒北村具有風清氣正的內涵美。
2013年1月4日,大豐市召開市直部門服務支持恒北村發展辦公會,要求做到在項目、資金、政策上向恒北村傾斜,全力支持。
李曉霞介紹說,梨樹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恒北村已委托上海市園林設計院編制了《恒北村發展規劃》,定位于“梨園風光,生態宜居,鄉村旅游”。2013年4月12日至18日,恒北村舉辦首屆梨園風光鄉村旅游活動。
12月29日,在恒北新村農民別墅區小區門前,兩幢白墻、灰藍色屋頂的樓房已基本竣工,正在進行內外裝修,其中,西面的一幢是恒北春秋酒店,東面一幢是美滿人家賓館。李曉霞說,恒北春秋酒店和美滿人家賓館投資額1000多萬元,裝修投入400多萬元,擁有客房68間,是2013年恒北村的重點工程之一,將于2014年春節前開業。
此外,村委會班子成員還在加緊組織農家樂。
2014年,恒北村的工作重點是建設恒北生態溫泉和恒北文化園。恒北生態溫泉位于恒北村村部東側,投資額1億元,占地約52畝,定位為四星級溫泉度假會所。恒北文化園占地40畝,集中反映起始于唐代的鹽場建制、民國初年實業家張謇“廢灶興墾”、種植棉花的歷史,以及當今的梨文化。
近一年來,恒北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曉霞自己也取得明顯進步。她已進入了大中鎮黨委班子,并已被選為省人大代表、全國十一屆婦代會代表。她說,個人職務的增多,對于增加人脈,發展當地經濟肯定會有幫助。
美麗鄉村建設,也正在蘇北各地鄉村推進。記者在實地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蘇北已出現一批做得很好的鄉村,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重視的問題,比如,一些鎮、村已背上沉重的債務,其中既有巨額銀行貸款,也有大量借自老百姓個人的錢,存在一定隱患。
發揮輻射作用
據李曉霞介紹,張德江委員長在2013年7月13日視察恒北村時,對李曉霞說,與其他村引進工業發展經濟但環境受到影響不同,恒北村是純農業的生態村,做得很不錯。恒北村應做統籌城鄉發展的典型、最美鄉村的典型、新農村建設的典型。
在恒北村村部東北面的一戶人家,52歲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家里有2.9畝果園,實行一體化種植。果樹下種植著青菜、大蒜等,蔬菜收入就有1萬元,加上梨子收入9500元、柿子的收入5000元,每年田地的收入差不多有兩三萬元,遠遠高于種糧或種棉花。現在,因為溫泉建設,她家面臨拆遷和征地問題,由于征地補償費只有2.27萬元/畝,讓她很舍不得。
目前,恒北村共有700多戶,2000多人口。村民家庭平均收入約四五萬元,不少種植大戶年收入十幾萬元。全村有十幾戶人家因為征地失去土地后,獲得失地農民保障,納入城鄉保障體系。
村民在富裕起來后,生活垃圾也增加了。在江蘇省環保廳和住建廳110萬元的補貼政策支持下,2012年,村里投資250萬元,建起兩個污水處理廠,24小時處理新老兩村莊里村民們的生活污水,排放標準達到國家一級A類。
在醫療衛生方面,因城里醫院距離較遠加上比較擁擠等原因,村民普遍要求能小病就近在村衛生室就醫。12月29日上午,在記者來到恒北村衛生室時,有4位村民正在打吊針。村醫陳紅梅畢業于鹽城衛校,已在村衛生室工作17年。她告訴記者,村衛生室包括她在內共有3名村醫,兩名畢業于衛校,另一名是轉業軍人。村衛生室已為每位村民建立健康檔案,對于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免費體檢一次。平常,村醫的工作比較繁忙,但每年的收入只有約2萬多元,在村里也只能算偏低的。在村衛生室工作的現有收入水平還很難吸引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
據《新華日報》2013年2月7日報道,大豐市委書記倪峰說:“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關鍵在縣。所以,縣一級在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應大有作為,我們縣就搞了城鄉規劃、供水、污水處理、公共交通、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七個一體化?!?013年7月23日,倪峰在恒北村調研時,明確要求恒北村讓“七個一體化”率先落地。
對于“七個一體化”在全市的推進工作,大豐市委十分重視。在恒北村的示范和輻射下,其他各村也都在較快跟進。比如,新豐鎮赤旗村位于大豐市西北角,距離城區約15公里,地理位置偏僻。2011年4月,該村村民曾因飲用自來水,發生集體中毒事件,造成比較惡劣的社會影響。2013年,赤旗村自來水完成了自來水管道的重新鋪設,實現與大豐城區的聯通,保證了飲水的衛生與安全。
赤旗村六組的村民蔡友華已經59歲,曾做過11年的生產隊長。他表示,過去赤旗村的河道里長滿水草浮萍,村民的生活垃圾也有不少扔在河里。那時,河水發黑發臭,有些河段村民甚至可以赤腳從河面上走過去。2011年8月,在村里的自來水污染事件發生約4個月后,大豐市新豐鎮黨委經過組織程序,調整村黨總支成員,把大學生村官洪以壯調回赤旗村,任黨總支書記。在洪以壯的帶領下,赤旗村克服債務負擔沉重等困難,積極整治環境,清理河道?,F在,村里主要河道的河水已明顯變清,農民又可以用河水澆灌蔬菜和莊稼,并能在河里清洗衣服了。
大學生村官的成長
李曉霞表示,她之所以成為一名村官,與父親對她的影響有很大關系。
她的父親在農村工作30多年,曾任鄰近的紅花村黨總支書記。小時候,她經常在假期跑到村里,幫助父親整理資料,上初中和高中時,還在村里出板報,做宣傳。她的父親是1983年省勞模,曾研制出一個麥子品種。李曉霞說:“那時候,經常有從南京來的專家,到村里和我爸爸討論問題,這給了我很深的印象?!?/p>
在上學期間,她跟父親學會了樹苗嫁接技術。那時候,父親在村里工作,家里10多畝地都由母親一個人耕種。李曉霞經常幫助干農活。當時,農村施肥還使用人畜大糞施肥?!皨寢屇苡帽鈸魞赏凹S,我只能挑起兩個半桶。媽媽說我還小,不讓我挑,我跟媽媽說,我跑兩趟,畢竟就能頂你一趟啊?!?/p>
在大專畢業后,李曉霞進入社區工作時,只有23歲。她先在大豐市大中鎮大劉社區任婦女主任7年。“那時,我還是個姑娘,就計劃生育等工作,剛開始時說話都會臉紅。”后來,她調到新村社區任副主任,曾參與大豐市國家衛生城市的創建工作。2009年,在受命組建新德社區后不久,即調到恒北村任職。
與社區工作相比,農村的工作要復雜得多。為了貼近村民,李曉霞剪去伴隨自己 20多年的長發,顯得簡潔、干練。李曉霞上任后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修建生態駁岸。剛開始抽水固堤,就有村民開始反對了:水碼頭不能用了怎么辦,果樹要移栽需要賠償,等等?!按迕裨傩〉氖乱膊荒艿龋 庇谑牵齻€月來天天跑村民家,溝通協調,終于獲得了村民的支持和贊同。
目前,恒北村已開展建設溫泉、文化園的前期工作,涉及拆遷、征地等問題。如何平衡征地方與當地老百姓間的利益,再次考驗村官們的素質。
目前,蘇北農村已擁有一批像李曉霞、洪禮壯這樣的大學生村官。以江蘇省大豐市為例,2008年以來,該市分五批共接收江蘇省、鹽城市聘大學生村官185人,至今仍在崗的有109人,先后有7人提拔進鎮領導班子,15人擔任村居黨組織書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