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斌,歐陽昭連,陳 薇,周 平,池 慧
隨著醫療衛生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而全科醫師作為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及主要醫療衛生服務的執行者,其發展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很重視全科醫師的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 (2009—2011年)》都明確指出應加快建設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但是,目前我國全科醫師大部分都是通過轉崗培訓的方式轉型而來,與國外專業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相比,全科理念、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所欠缺[1]。在這種狀態下,針對全科醫師的,尤其是專門針對全科醫師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臨床能力等方面職稱評審制度的建立在全科醫師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全科醫師的發展,本文對其目前的相關職稱評審現狀進行研究,對目前的評審政策、評審制度及評審指標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
1.1 政策發展現狀 在全科醫師的發展過程中,政策是建設的基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及政府對全科醫師職稱評審的重視程度。目前,除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 (2009—2011年)》這樣大方向上的指導意見外,為了促進全科醫師的發展,發改委聯合衛生部、教育部等相關部委機構于2010年發布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規劃在對全科醫師基本情況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規劃建議健全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制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以解決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隊伍建設問題,并最終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加強全科醫師培訓,通過轉崗培訓并招收本科生的途徑,將全科醫師擴展到鄉鎮。
2011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全科醫師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注重全科醫師的培養,規范全科醫師培養制度。更重要的是,該意見專門針對全科醫師的現狀強調了保障制度,在收入來源保障方面強調:(1)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系,為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服務,按年收取服務費;(2)全科醫生還可以多點執業,為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項目收取服務費;(3)為簽約居民提供非約定的服務,也可以按規定收取服務費。
上述政策為全科醫師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促進了全科醫師的發展,而全科醫師的職稱評審工作,作為規范全科醫師發展的制度之一,其政策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1.2 制度發展現狀 在制度上,全科醫師的發展離不開相關制度的建立,職稱評審作為其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系統性發展評審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并促進全科醫師的發展。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全科醫師制度,以歐洲國家為例,相對我國而言,歐洲在全科醫師制度建立方面,有比較好的規范。其全科醫師可以服務于多家醫療機構并獨立執業,在全科醫師的培養方面從本科到畢業及畢業后的繼續教育等方面都有系統的體系與規劃[2]。
職稱是衡量全科醫師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指標,全科醫師的職稱結構應呈現多層次的動態模式。合理的職稱結構梯隊,對有效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是十分重要的。但研究發現全科醫師的職稱評審體系不完善,不符合全科醫師職業的特點。高職稱全科醫師,如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的比例很少,遠遠低于專科醫師[3]。研究顯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師職稱中高級職稱占12%,中級職稱占39%,初級職稱占47%,無職稱占2%[4]。我國目前在全科醫師職稱評審制度的建立方面,首先還沒有像專科醫師一樣相對比較完善的職稱評審制度,許多全科醫師的晉升存在一定的困難,升職機會少,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目前我國全科醫師主要由轉崗培訓而來,設立的評審制度主要也根據專科的職稱晉升而來,比較強調其論文發表及SCI文章等方面。但是在具體的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的全科醫師基層衛生工作的任務相對比較繁瑣,課題相對較少,在科研方面很難與專科醫師持平。
綜上所述,我國的全科醫師體制由于多方面的問題,尚處于初級階段,有待完善。其中,全科醫師職稱審評體系尚不健全,嚴重阻礙了全科醫生制度建設的發展和進步。
1.3 評審指標發展現狀 我國全科醫師職稱評審的制度是根據專科的制度建立起來的,在很多指標,例如論文及英語水平等方面并不符合全科醫師的基本情況。目前對于全科醫師的職稱評審,北京、浙江等地區都針對全科副主任醫師制定了一些考核標準,在理論知識、工作經歷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具體到教學及科研能力等各個方面[5]。但是這些標準只是大致性的描述,在具體的指標方面,如門急診工作量、診斷質量及健康管理工作量等具體指標方面并沒有明確的要求。
我國的全科醫師主要針對的是社區及鄉鎮人員的衛生服務,在進行基本工作的同時,由于其面臨的是基本人群的健康服務,與專科醫師相比差別較大,更加突出其疾病預防及家庭保健的作用,所以在評審過程中的指標建設方面,應該適當突出這兩方面的內容。針對鄉村衛生院的全科醫師,面臨這樣問題的情況更加普遍,其專業臨床經驗及臨床技能豐富,但是學歷可能不高,英語及計算機的考核就成為他們在全科醫師職稱晉升上的短板,使其職稱晉升非常困難。
針對專科醫師,國家專門出臺了《臨床醫生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 (試行)》針對專科醫師相關的工作能力、科研、教學等方面設立了不同的量化指標,甚至對手術操作方面也做了嚴格的規定[6],而專門針對全科醫師職稱評審的指標體系還有待健全。因此,如果要進行并推進完善的全科醫師職稱評審制度,在評審指標的確立上,也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具體的確定。
針對目前全科醫師的評審現狀,其相關的政策、制度及具體的指標制定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就政策而言,雖然有多項政策支持并促進全科醫師的發展,這些政策中或提到了關于全科醫生待遇及制度的一些具體問題,但是,職稱評審作為其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提出的過程中并沒有具體的措施安排。就其他方向的政策制定而言也存在引導與實際情況有所脫節的問題,特別是在全科醫師的培養方面。
在制度建立上與專科醫師相比,在專業學習與培訓機制方面,我國主要是在國外經驗的基礎之上摸索著前進,規范化培訓制度尚未推廣[7]。到目前為止,全科醫師的主要來源仍然是轉化的專科醫師。由于多年專科行醫的固有經驗,他們很難轉變觀念,成為優秀的全科醫師[8]。專業系統的全科醫師職稱評審制度也是全科醫師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全科醫師的職稱評審的指標建設方面,其職稱評審指標還主要根據專科醫師的職稱評審指標而來,并沒有專門突出全科醫師從業的特殊性,特別是在科研上,對全科醫師而言主要還是日常醫療及預防保健工作,而且根據實際情況,其面對的人群廣,日常工作重,并沒有精力與時間參與相關科研工作。所以,目前評審指標的設立還不夠貼近實際情況,與實際脫節。
針對上述存在的政策、制度及指標方面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進建議,以期促進全科醫師職稱評審的發展。
在政策方面,可以做到大方向政策引導的同時,針對全科醫師的實際情況,具體提出一些發展全科醫師的引導措施,特別是在專業培訓及全科醫師的培養方面。可以設立一些比較系統的學科培訓方式,在培訓中適當了解全科醫師的需求,使知識傳輸工作盡量符合實際需要。在從事全科醫師后的培訓上盡量給予經濟上的支持,鼓勵全科醫師的繼續教育與學習。在此基礎上,結合全科醫師的實際情況發布促進評審的相關政策。
在制度建立上,建議可以適當規范培訓機制,建立從大學教育開始的全科醫師專業學習制度,系統培養全科醫師。并針對我國全科醫師的發展需要及實際情況,制定出有別于專科醫師職稱評審的評價制度,以促進全科醫師的發展。
要建立專門的評審制度,指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指標的確立上,為了有別于專科醫師的職稱評審,建議可以設立一些更加貼合實際能體現全科醫師工作價值的指標,例如健康管理及預防保健的相關指標。針對全科醫師的臨床工作情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療衛生機構情況,適當降低英語及計算機等相關考試需求。
全科醫師職稱評審是促進全科醫師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面對目前的現狀,建立一套針對全科醫師的職稱評審制度,需要政策的支撐與引導,具體的建立需要明確到評審指標層面。只有將這三方面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落實后,才能在實際意義上促進全科醫師的發展。
1 陳倩,江孫芳,顧杰,等.我國全科醫師教育培訓與能力評估方法探討 [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65-68.
2 虞紅.我國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現狀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7):265-267.
3 師成虎.社區衛生服務的人員隊伍建設[J].山西醫藥雜志,2008,37(12):1138-1139.
4 楊世萍,李毅,楊輝,等.淺談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 [J].醫學信息雜志,2009,22(1):81-84.
5 內科考試新聞網.浙江全科副主任醫師職稱評審條件[DB/OL].http://www.kui.cc/neike/news/142076.html.
6 中國臨床醫生.醫生職稱評審實施新辦法[J].中國臨床醫生.2000,28(7):52.
7 楊巧媛,王家驥.關于高校全科醫學教育師資建設的思考和建議[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4,2(4):229-231.
8 郭愛民,解江林,遲宓宓,等.全國全科醫學培訓工作調查與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