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金,高國芹,張 冰,劉 穎,許 杰
股骨髁上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發病率約為0.4%。骨折后可能引起一系列骨折并發癥,如壓瘡、墜積性肺炎、深靜脈血栓、畸形愈合和膝關節粘連僵硬等。對于股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療常復位不滿意、療程長、并發癥多;如果患者為老年(>60歲)糖尿病患者,則治療更為復雜,其原因為:(1)糖尿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較非糖尿病人群下降。手術治療后切口感染風險增加。(2)創傷導致患者神經內分泌失調、內分泌紊亂,血糖控制更加困難。傳統手術方法有逆行髓內針固定、4.5 mm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髓內針固定,由于股骨遠端髓腔寬大造成復位不良,內外翻畸形;開放復位內固定,肌肉、骨膜軟組織剝離范圍大,容易引起骨質延遲愈合及不愈合;外固定架固定,容易發生針道感染,固定失效。微創穩定系統(LISS)是近年來在生物學接骨理念下設計的內固定物,適于微創技術完成骨折的內固定,對骨膜及周圍軟組織損傷小,具有良好的角穩定性。近年來的報道證實LISS具有術中創傷小、骨折愈合好、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1-6]。本研究探討LISS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1月—2012年10月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醫院收治采用LISS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3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 例,女13例;年齡62~80歲,平均 68歲;左側12例,右側20例;血糖8~23 mmol/L;糖尿病病程5~20年;致傷原因:交通傷23例,自行摔傷9 例;按AO/OTA分型:A1型13例,A2型12例,A3型7例。其中開放性骨折 5例,為Gustilo Ⅰ型,急診行清創縫合術,術后給予脛骨結節骨牽引,傷口穩定后手術。合并橈骨遠端骨折 11例,行手法復位,石膏托或者高分子夾板外固定治療。所有患者為新鮮骨折,受傷致手術時間為3~14 d,平均8 d。
1.2 術前準備 患者入院后給予糖尿病飲食,除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等常規檢查以外,監測空腹和3餐后2 h毛細血管血糖。根據血糖情況積極給予降糖治療?;颊吖钦酆笠话阊撬缴?,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好,給予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血糖水平明顯升高者給予胰島素泵治療。同時積極預防骨折后臥床并發癥,如壓瘡、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如果合并其他內科疾病請相關科室會診,做相應治療。
1.3 手術方法 麻醉完成后,患者仰臥于可透視手術臺上,不用止血帶,常規消毒,鋪無菌單。膝關節下方墊膝枕,屈膝25°縱向牽引,以糾正骨折重疊移位,按壓骨折側方成角端的同時,將遠側肢體相應內收或外展,以糾正股骨內外翻成角。復位過程中可以使用點狀復位鉗、克氏針、提拉螺釘、骨折撐開器等工具輔助復位。張力丹等[7]報道,可以以LISS鋼板為模板,利用鋼板與鎖定螺釘固定的空間形態達到骨折間接復位。骨折復位滿意后,采用膝關節外側切口,長約5 cm,縱行劈開髂脛束,自股外側肌和骨膜之間將AO 股骨LISS鋼板插入。鋼板遠端應置于股骨外髁前緣的后側1.0~1.5 cm,遠端關節面的近側1.0~1.5 cm,并注意保持鋼板內旋10°,與股骨外側的外側面貼附。經瞄準臂A孔鉆入1根克氏針臨時固定。C型臂X線機透視檢查骨折復位情況和鋼板放置情況。如果骨折復位及鋼板位置準確,克氏針應平行于股骨遠端關節面,否則應檢查骨折復位或鋼板放置情況是否正確。在鋼板最近端兩孔處做一約3 cm切口,顯露鋼板最近端2孔,調整鋼板前后位置,確保鋼板近端位于股骨干外側中央,鉆入克氏針臨時固定[3]。再次C型臂X線機透視檢查,如果骨折仍有輕度內外翻畸形,可在移位的近或遠折端鉆入提拉螺釘進一步復位。最后,在瞄準臂引導下,分別在遠近端骨折段鉆入4~6個鎖定螺釘。鉆入螺釘時應將等張鹽水注入鉆套,以防止鉆入時的高熱導致釘道周圍骨壞死,引起螺釘松動。尤其是在皮質骨堅厚的股骨干。最后,擰緊螺釘完成鎖定。手術完成后用彈力繃帶對患肢進行包扎。
1.4 術后處理 (1)給予糖尿病飲食,監測空腹和3餐后2 h毛細血管血糖。根據血糖水平給予相應治療:空腹血糖≤10 mmol/L,給予阿卡波糖片(拜糖平)口服治療。空腹血糖10~23 mmol/L,給予門冬胰島素(諾和銳)皮下注射。初始劑量一般為早餐前14 U,午餐前 16 U,晚餐前 16 U。甘精胰島素 14 U,22:00注射。并根據監測結果相應調整胰島素用量。如果患者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可加用拜糖平治療。(2)根據患者體力狀況,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踝關節屈伸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CPM機輔助鍛煉等。(3)預防臥床并發癥,如壓瘡、深靜脈血栓等。應用氣墊床,協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勵患者主動咳嗽。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術后常規給予低分子肝素3 000~4 100 U,皮下注射,2次/d。鼓勵患者主動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泵鍛煉。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及隨訪膝關節功能(HSS)評分。根據HSS評分分為優:≥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
本組患者手術時間60~90 min,平均70 min;術中出血量200~400 ml,平均250 ml;切口愈合時間14~18 d。無切口感染、延遲愈合或不愈合病例。32例患者隨訪12~18個月,平均14個月。骨折愈合時間為6~12個月,平均10個月。無內固定物松動、斷裂?;贾リP節活動范圍均恢復到受傷前水平。隨訪HSS評分57~91分,平均71.6分,其中優9 例,良20 例,中 2 例,差1例。
3.1 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手術是否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血糖控制的結果。血糖控制良好,手術成功率就高。反之,血糖控制不好,術前住院時間延長,容易出現臥床并發癥而失去手術時機,或者導致術后切口感染、延遲愈合以及不愈合,手術風險明顯增加。
3.1.1 第一階段:入院后至術前 患者糖尿病病史5~20年,平均14年,平時以胰島素皮下注射為主,少數患者口服拜糖平治療。血糖控制情況不等,控制好的空腹血糖在10 mmol/L以下,控制不好的在10~23 mmol/L。大多數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好,多能配合醫生積極控制血糖。本組患者入院后即監測血糖,積極降糖,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后即可進行手術。本組患者21例經控制飲食、皮下注射諾和銳后血糖下降至10 mmol/L以下,另有11例患者入院時血糖水平較高,為20~23 mmol/L,經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效果不好,改行胰島素泵治療3 d后,血糖降至10 mmol/L后進行手術。
3.1.2 第二階段:術后血糖控制 術后3 d內,由于麻醉、手術應激反應、患者心理等因素干擾,患者術后血糖多出現升高,胰島素使用劑量相應需要增加。3 d后,手術應激反應逐漸減退,加之患者活動量逐漸增加,血糖水平逐步下降,此時應該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避免出現低血糖。
3.2 LISS鋼板的優缺點 優點:(1)手術微創性:傳統加壓鋼板依靠鋼板與骨質表面的摩擦力固定,需要鋼板與骨質緊密貼附,置入、固定鋼板時需要廣泛剝離肌肉、骨膜等軟組織,對骨折端血運破壞較大。而LISS鋼板通過股骨外髁小切口,于骨膜外、肌肉下置入鋼板,通過瞄準臂鉆入螺釘,整個固定過程不暴露骨折區域,不必進行肌肉、骨膜等軟組織的廣泛剝離,可以最大限度保護骨折端血運。(2)操作方便:與LISS 鋼板配套使用的是自鉆鎖定螺釘,螺釘本身帶有自鉆功能,鉆孔、螺釘固定一次完成,減少操作步驟,節約手術時間。(3)固定強度好:LISS鋼板遠端螺釘通過鎖定孔與骨質固定呈不同角度,鎖定在一起后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整體,抗拔出能力強。螺釘尾部螺紋與鋼板螺孔鎖定后,避免了螺釘的松動、滑移和退出,具有很好的成角穩定性。術中應選用較長的LISS鋼板,這樣可以增加固定的杠桿作用,獲得更好的固定效果[8-9]。陳新等[10]和李華德等[11]進行了LISS和解剖鋼板在治療股骨遠端復雜骨折治療效果的對比,結果表明在操作簡便、創傷小方面,LISS優于解剖鋼板。(4)可以早期活動。Kolb等[12]使用LISS鋼板治療50例股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后可以早期功能鍛煉,取得了良好結果。
本組患者因年齡大于60歲,合并糖尿病,功能鍛煉程序較正常推遲。術后3 d以內,指導患者行踝關節屈伸鍛煉。鼓勵患者坐起、主動翻身。3 d以后,用CPM行膝關節活動度鍛煉。1周以后,患者體力允許情況下扶拐,患肢不負重下地,進行行走鍛煉。術后8周部分負重。術后12周復查X線片,如顯示骨折端骨痂形成,則可以完全負重。否則繼續扶拐保護,直至骨折愈合。
缺點:(1)閉合復位技術要求高:LISS鋼板置入前需要對骨折進行閉合復位,對手術醫生的手法復位技術有較高要求,否則達不到功能復位的標準。(2)放射線暴露較大:從骨折閉合復位開始,直至鉆入全部螺釘,大多數時間需要C型臂X線輔助,手術醫生較長時間暴露在放射線照射下,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傷。(3)膝內翻危險:LISS 鋼板為偏心固定,如果內側骨皮質支撐不足,有發生膝內翻的可能[13-14]。(4)LISS 鋼板價格較貴,不利于廣泛使用。同時取出時容易發生“冷焊接”現象,從而導致取出困難[15]。本組患者因年齡大,未行鋼板取出術,未觀察到取出困難現象。
綜上所述,LISS鋼板內固定治療具有操作簡便、手術創傷小、術后患肢功能恢復好等優點,對于老年、合并糖尿病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來說,是較理想的選擇。
1 李程科,劉婉,徐聰.微創接骨板(Liss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8):52-53.
2 葉科.微創LISS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8):46-47.
3 王宏川,龐貴根,曾憲鐵,等.微創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53例[J].中華創傷雜志,2009,25(10):898-901.
4 王遠航.LISS 鋼板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及脛骨近端骨折24例療效分析[J].山東醫藥,2008,48(24):63-64.
5 陳駿欽,彭明,陳鳳桂,等.LISS鋼板治療老年人股骨遠端骨折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4):1891-1892.
6 唐虎子,郭鵬,馬勝利.微創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4):441-442.
7 張力丹,劉洪波,劉國會,等.微創內固定系統對股骨遠端骨折的間接復位作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2,14(7):577-581.
8 Schatz M,Mailer M,Begazzoni P,et al.Use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in patients with distal emoral(A033)fractures:a prospecnve muhicenter stub[J].Arch Orthop Trauma Surs,2005,125(2):102-108.
9 Wong MK,Leung F,Chow SP.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the eldedy using a less invasive plating technique[J].Int Orthop,2005,29(2):117-120.
10 陳新,閆旭,王凱,等.微創穩定系統(LISS)和解剖鋼板治療股骨遠端復雜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0,30(3):260-264.
11 李華德,胡宏偉.微創內固定系統在復雜型股骨中下端骨折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4):400-402.
12 Kolb W,Cmhlmann H,Windisch C,et al.Fixation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with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ith locked fixed-angle screwsm[J].J Trauma,2008,65(6):1425-1434.
13 Phisitkul P,Mckinley TO,Nepola JV,et al.Complications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complex proximal tibia injuries[J].J Orthop Trauma,2007,21(2):83-91.
14 孫立山,李書奎,王麗國,等.LISS鋼板治療老年股骨干下段骨折19例[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16(1):84-85.
15 Georgiadis GM,Gove NK,Smith AD,et al.Removal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J].J Orthop Trauma,2004,18(8):56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