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會議提出,要通過改造中低產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等,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延伸價值鏈,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強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爭到2020年實現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高農產品質量,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頭保障。從農業部了解到,我國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在把內源污染解決在農業生產單元內部、形成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多元化參與機制等議題方面有所突破。
7月27日,農業部發布《2015年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計劃》,重點對蔬菜、果品、茶葉、食用菌、糧油作物產品、畜禽產品、生鮮奶、水產品、蜂產品等重要“菜籃子”和“米袋子”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專項評估,對農產品在種養和收貯運環節帶入的重金屬、農獸藥殘留、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外源添加物等污染物進行驗證評估;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突發問題進行應急評估;對禁限不絕的禁限用農獸藥、“瘦肉精”、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進行跟蹤評估。
日前,農業部發布通知,2015年將繼續組織開展種畜禽質量安全監督檢驗工作。在全國選擇部分種畜禽企業開展種豬、肉雞生產性能測定,完成600頭種豬、9個肉雞品種商品代的生產性能測定,1000頭種豬和750頭種牛的精液質量檢測,發布種畜禽質量監測信息,科學引導養殖戶使用畜禽良種,履行畜牧法賦予畜牧獸醫管理部門的種畜禽質量監管職責。
詳情見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YS/201507/t20150727_4764365.htm
日前,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水利部和國家林業局等七部門制訂了 《促進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西北旱區水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殘膜污染等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農業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農牧業基礎設施逐步加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牧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日趨合理,農牧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新局面初步形成。
7月21日,農業部辦公廳發布加強從奶牛養殖到生鮮乳收購環節獸藥監管工作的通知。該通知進一步明確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奶牛養殖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管理,主要包括規范獸藥等投入品使用和加強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監管。進一步加強生鮮乳收購站管理以及加強生鮮乳獸藥殘留監控。
詳情見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YJ/201507/t20150727_4764279.htm
聯合國糧農組織7月16日發表媒體通報稱,歐盟和糧農組織共同啟動了一項新的合作協議,旨在幫助至少35個國家強化其糧食和營養安全、可持續農業和抗災能力。歐盟和糧農組織將分別為這項由國家主導和需求驅動的計劃提供大約5000萬歐元和2350歐元。
此次推出的新舉措包含兩個五年計劃。一是糧食和營養安全影響、抗災能力、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基金,旨在加強政府和區域行政部門在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及制定和落實可持續農業政策的能力。它將通過提供政策援助和能力建設支持來實現。二是營養、糧食安全和抗災力信息促進決策計劃,將幫助提高抵御人為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危機的能力。為決策者定期提供及時和詢證信息是實現該目標的手段之一。
糧農組織表示,要在2030年之前消除世界饑餓還需要每年另外提供2670億美元,用于城鄉地區和社會保護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