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呂良是一位有愛心的年輕企業家,長期資助著一對父母雙亡的鄉下小姐妹。他不僅為她們支付學費、生活費,而且每年都會到她們村看望姐妹倆一次。
春天的一個晚上,呂良參加完一個宴會,回來的路上剛好經過小姐妹家的巷口,便想進去看一看。于是把車子停在路邊,走向巷子深處。
到了門口,呂良輕輕地敲了幾下門,門開了。進到屋里,她們給他搬凳子。這時,呂良覺得眼前閃了一下,是老式日光燈拉亮之前的那種閃。原來,屋子里亮著的是一盞昏暗的電燈,女孩拉亮了日光燈,屋子里頓時亮堂了許多。呂良微笑著說了一些鼓勵她們努力讀書的話,塞給她們一點零用錢,便要告別。姐妹倆要送,呂良讓她們留步。
呂良走到巷口,看到了自己的小車,摸摸褲袋,空空的,想起鑰匙還留在女孩家的桌子上。無奈只得又回來。
看見呂良走近,小姐姐急忙回頭喊:“快把那盞燈拉開,叔叔又來了!”話音剛落,一閃,再一閃,日光燈又亮了。呂良沒說什么,拿起鑰匙就走了。在車上,他哭了。那一刻,他覺得自己要盡力去幫助這對姐妹,才能報答她們用燈光款待他的盛情。
沒過多久,呂良又驅車前往鄉下,窗外的風景像畫一般掠過,可他的心里卻有些不安。因為這一次和往年不同,他要和她們說一聲“抱歉”,他在這城市的生意慘遭失敗,要到別的城市去做生意,不能再照顧她們了。
車子駛進村子,呂良下車徑直走進那間低矮潮濕的小屋。簡陋的飯桌旁,姐妹倆正準備吃飯,簡單的小菜稀飯,讓他的心不由得一酸。
見到呂良,姐妹倆很高興。他邀請她們到城里走一走。上了車,她們顯得興高采烈。他也受到感染,心情漸漸好起來。心想,也許她們從來也沒有到過縣城吧。但一想到要跟她們說自己的打算,又猶豫起來。
沿途是山花燦漫的風景,小姐姐忽然問呂良:“叔叔,您平時嗓子疼嗎?”他一愣,說:“沒有,怎么了?”
小妹妹說:“叔叔,我好想為您做點什么。您以后嗓子疼就告訴我,我們這山上有一種花,泡水喝特別好……”呂良心里一顫。
車進入縣城,眼前的一切變得繁華,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呂良把車穩穩地停在了廣場的邊上,正要下車,小妹妹說:“叔叔,我來為您開門吧。”說著,就要下車,可是手摸索了許久,不知該怎么開門。他笑了:“嗨,你懂得開門嗎?”話一出口,又暗暗后悔自己言重了,她一片好心,干嗎還要說她?果然,小妹妹的臉漲得通紅。
廣場氣勢恢弘,轉了一圈,三人都累了,也餓了。呂良領著姐妹倆走進一家餐館,點了幾個菜。菜很快送上來了,他招呼她們:“別客氣,吃吧,別餓壞了!”姐妹倆吃得很香,甚至有點狼吞虎咽,是真的餓了。他放下筷子,愛憐地望著她們。一會兒,一頓飯吃完了。他招招手,正要招呼服務員過來結賬,小姐姐說:“叔叔,我們為您洗碗吧!”
洗碗?呂良一怔,姐妹倆早已站起來,挽起袖子,收拾桌子,碗碟輕輕地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引得旁邊的食客好奇地向她們張望。他打了個手勢,止住了走過來要勸阻小姐妹的服務員。姐妹倆小心翼翼地端著碗碟,走了幾步,忽然一臉茫然——去哪里洗?他回過神,示意服務員帶小姐妹去洗碗間,姐妹倆專心致志地刷著碗碟,臉上有一種按捺不住的喜悅。
呂良悄悄地佇立在門外,不知不覺熱淚濕潤了雙眼。他想,即使再苦再難,也要繼續幫助小姐妹。不,那已不是幫助,而是小姐妹對自己心靈資助的一種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