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訓 孫豐霞 劉書奎 王 旸(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山東 濟南 25004)
慢性酒依賴是指反復飲酒導致軀體或心理方面對酒精的強烈渴求與耐受性〔1〕,嗜酒對身體和社會危害極大,飲酒時間越長、飲酒量越大,總體健康狀況越差,對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害也會越大,嚴重影響患者工作、生活、學習等各項社會功能〔2,3〕。尤其是當患者進入老年期時,認知障礙的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目前,對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認知障礙的相關性研究比較多,但對于患者認知障礙改善的報道卻比較少,特別是老年患者。由于藥物治療對于老年患者會造成不良反應較多等局限性,所以探索一種快速有效的尤其是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應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老年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以觀察其對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戒酒病區住院或門診治療的老年患者120例。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60例,男58例,女2例;年齡61~73〔平均(67.87±6.12)〕歲;婚姻狀況正常41例,離異12例,喪偶7例;受教育程度小學19例,初中26例,高中11例,大學及以上4例;工人30例,農民18例,干部11例,無業1例;初次飲酒年齡19~28〔平均(24.87±5.14)〕歲;酒依賴時間33~44〔平均(38.78±6.21)〕年;目前日飲酒量120~500〔平均(342.67±113.98)〕ml。對照組60例,男57例,女3例;年齡61~72〔平均(67.13±6.79)〕歲;婚姻狀況正常44例,離異10例,喪偶6例;受教育程度小學17例,初中25例,高中12例,大學及以上6例;工人28例,農民17例,干部13例,無業2例;初次飲酒年齡范圍21~30〔平均(25.03±6.07)〕歲,酒依賴時間31~48〔平均(39.21±6.59)〕年;目前日飲酒量100~550〔平均(351.15±123.01)〕ml。兩組患者性別比、平均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職業、初次飲酒平均年齡、酒依賴平均時間、目前日飲酒量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組標準:(1)經過三級查房明確診斷為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酒依賴的診斷標準〔4〕;(2)年齡在60歲以上;(3)嗜酒史5年以上;(4)無重大軀體疾病、重型精神障礙及其他腦器質性精神障礙;(5)已接受相應酒精脫癮治療2 w以上;(6)患者和監護人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酒依賴治療和護理常規。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系統的低頻rTMS治療,1次/d,共4 w。對照組患者不接受低頻rTMS治療。rTMS治療采用武漢產CCY-I型經顱磁刺激儀。治療時,患者坐在扶手椅上,全身保持放松狀態。首先定位患者右側前額葉背外側區(DLPFC)標記點:能引起左側手肌肉收縮的單脈沖TMS的頭皮刺激點前5 cm處,線圈中心垂直放置在標記點上方。磁場強度為80%靜息閾值,刺激頻率1 Hz,每序列20次脈沖,80個序列/d,序列間隔10 s。
兩組患者均由2名受過專門培訓的醫師于基線時及治療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定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情況,該量表共包括7項分測驗,分別是定向(ORT)測試、視空間與執行功能(EF)測試、命名(NAM)測試、記憶(MEM)測試、注意力(ATT)測試、語言(LANG)測試及抽象概括能力(ABS)測試,滿分30分。并在基線時及治療后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血、尿常規、血生化、心電圖、腦電圖、胸部透視、B型超聲等常規檢查。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或近似t檢驗。
2.1 兩組患者基線時及治療后MoCA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MoCA各因子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基線評分和對照組(均P<0.05)。治療前后,對照組MoCA各因子評分及總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時及治療后MoCA評分比較(s,n=60)
因子 組別 基線時 治療后 t值 P值ORT 研究組 2.54±0.66 4.46±0.78 6.68 0.000對照組 2.64±0.75 2.71±0.73 1.00 0.336 t/P值 0.38/0.704 6.04/0.000 EF 研究組 2.85±0.80 4.46±0.66 8.95 0.000對照組 2.79±0.81 2.86±0.77 1.00 0.336 t/P值 0.20/0.846 5.79/0.000 NAM 研究組 1.31±0.48 2.31±0.63 4.42 0.001對照組 1.29±0.46 1.36±0.50 1.00 0.336 t/P值 0.12/0.905 4.37/0.000 MEM 研究組 1.62±0.65 4.08±0.76 9.17 0.000對照組 1.64±0.63 1.79±0.70 1.00 0.336 t/P值 0.11/0.912 8.16/0.000 ATT 研究組 2.31±0.63 4.23±0.73 9.13 0.000對照組 2.36±0.63 2.43±0.76 1.00 0.336 t/P值 0.20/0.841 6.31/0.000 LANG 研究組 1.85±0.69 2.77±0.72 3.86 0.002對照組 1.86±0.66 2.00±0.68 1.47 0.165 t/P值 0.04/0.967 2.85/0.009 ABS 研究組 2.00±0.71 3.92±0.76 5.84 0.000對照組 2.07±0.73 2.21±0.69 1.00 0.336 t/P值 0.26/0.799 6.09/0.000總分 研究組 14.46±2.90 26.23±2.62 12.98 0.000對照組 14.64±2.27 15.36±2.50 1.41 0.183 t/P值 0.18/0.858 11.04/0.000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因治療方案所導致的不良反應。
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是指由于個體長期大量嗜酒而造成的機體營養代謝紊亂并導致其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一類疾病,臨床表現為肢體震顫、肢體麻木、情緒不穩定、共濟失調、情感脆弱、焦慮及譫妄等〔5〕。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的老年患者則會發生記憶力減退、計算能力下降、反應遲鈍等認知功能損害,甚至有發生癡呆的可能〔6〕。而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良好保持是老年人群生命質量的重要保證〔7〕。慢性酒依賴者認知功能損害的可能機制為:①酒精對神經細胞(尤其是細胞膜)的直接作用;②酒精對神經遞質、受體及第二信使系統的作用;③酒精使細胞膜、神經遞質或受體產生的長期改變;④進食及吸收不良,產生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B1、B6、煙酸等)缺乏;⑤與酗酒相關的代謝性改變;⑥長期飲酒使腦血流減少;⑦酒依賴對其他器官的損害(如肝病)間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8〕。這種損害可使患者的智能及記憶損害達到不可逆的程度。目前尚缺乏對老年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rTMS是近年來在國內外逐漸開展的一種無創性物理治療方法,主要原理是通過電磁互換,通過強電流在線圈產生磁場,其無衰減的穿過顱骨,進入到大腦皮層,隨之在相應的皮層部位引起局部的微小電流,以改變大腦皮層的局部電流活動,達到興奮或抑制腦組織特定區域的目的,這種新型的非創傷性神經刺激技術具有安全、無創、副作用少等優勢〔9~11〕。目前,該項技術作為一種無痛、無創的腦皮質刺激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神經及精神科領域,并受到廣泛重視〔12~15〕,特別是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有較好的療效〔16,17〕。
目前尚缺乏rTMS對老年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的研究。本研究結果說明rTMS可有效改善老年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認知狀況,并且說明rTMS具有安全性較高的優點。有資料顯示〔18,19〕,長期飲酒者可造成患者體內的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的缺乏,可造成焦磷酸硫胺素減少及酶活性下降,而丙酮酸在體內的蓄積會造成糖代謝障礙,使神經組織的主要能量來源有所減少,使患者的神經組織功能與結構出現異常,另外,患者體內維生素B1缺乏時,磷酸戊糖代謝途徑障礙可影響磷脂類的合成,使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組織脫髓鞘和軸突出現變性樣改變,同時,酒精可使患者體內膽堿酯酶活性增強,干擾神經組織的正常傳導功能,并在腦內通過一種神經類固醇的化學物質,影響腦內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的作用,從而產生慢性神經及精神癥狀,甚至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根據rTMs獨特的作用機制,可能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1)rTMs通過脈沖磁場作用于腦組織,產生的無痛性感應電流激活腦部皮質,改善大腦局部皮質的興奮性、代謝及局部血流灌注,進而改善大腦整體功能活動狀態;(2)rTMs能提高患者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突觸的傳導閾值,使原先不活躍的突觸活性提高并形成新的神經傳導通路,從而提高大腦皮質可塑性;(3)rTMs對患者腦內神經遞質及其傳遞有重要影響,對不同腦區內多種受體包括5-羥色胺(5-TH)、N-甲酰-D-門冬氨酸(NMDA)等受體及調節神經元興奮性的基因表達有明顯影響,從而調節患者腦功能的狀態。
綜上所述,rTMs可有效改善老年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認知功能,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黃燕萍.慢性酒依賴者認知功能的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4):332-4.
2 趙永紅,程明霞.硫必利合并認知療法對酒依賴療效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07;20(2):111-2.
3 Shan C,Lee SY,Chang YH,et al.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s in Han Chinese patients in Taiwan with bipolarⅡdisorder comorbid and not comorbid with alcohol abuse/alcohol dependence disorder〔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11;35(1):131-6.
4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6.
5 付少紅,賀 斌.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18例臨床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4;37(2):185.
6 王朝輝,張秀梅.1H-MRS對老年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的評價及臨床鑒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4):2760-1.
7 楊 星,黃文勇,楊敬源,等.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異常對其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224-5.
8 鮑建軍,何麗芳,武文煜,等.酒依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3):242-3.
9 張傳波,葛茂宏,張玉芹,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首發抑郁癥快速起效作用的臨床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3;26(1):50-1.
10 Poulet E,Haesebaert F,Saoud M,et al.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nd rTMS〔J〕.Psychiatr Danub,2010;22:143-6.
11 Ameli M,Grefkes C,Kemper F,et al.Effects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contralesional primary motor cortex on movementkinematicsand neuralactivity in subcortical stroke〔J〕.Arch Neurol,2008;65:741-7.
12 王銘維,顧 平,馬曉偉,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帕金森病運動功能和情感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9;28(9):729-32.
13 任艷萍,周東豐,蔡焯基,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分裂癥頑固性幻聽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3):195-7,205.
14 樂 凱,劉 玲,孫曼莉,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5):365-8.
15 Kwon HJ,Lim WS,Lim MH,et al.1-Hz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hildren with Tourette'ssyndrome〔J〕.Neurosci Lett,2011;492:1-4.
16 黃居科,麥榮康,陳尚杰.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外傷患者認知功能和功能獨立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9;8(8):854-6.
17 周曉蘭,王云柯,張 輝,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額葉損傷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2):918-9.
18 趙 珩,林光柱,于雪凡.慢性酒精中毒與腦損傷〔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2):1453-4.
19 Rosenbloom MJ,Rohlfing T,Oreilly AW,et al.Improvement in memory and static balance with abstinence in alcoholic men and women:selective relations with change in brain structure〔J〕.Psychiatry Res Neuroimaging,2007;155(2):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