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 躲
“你知道我們茂名的特產是什么嗎?”
“荔枝、龍眼?”
“不是,是鼻炎。”
茂名市一位高三學生胡某與記者的對話也許夸張了點,但是茂名人對當地環境的確腹誹已久。
記者來到了傳說中“全是癌癥”的河西地區。隨著摩托車行駛進煉油廠周邊1公里范圍左右,映入眼簾的景象與河東相比,似乎一下子退回了10年。稀少的人群,低矮破舊的房屋,街道兩邊零星散布著賣菜、賣雞鴨的攤位。可能因為剛下過雨的緣故,從地下水道流淌出來的水一灘灘映在柏油馬路上,烏黑烏黑的。越往里走,越能感覺到空氣中時不時飄過來一股刺鼻、泛酸的氣味。只在那呆了10多分鐘,記者就感覺到嗓子疼痛,頭暈腦漲。
在路人的指引下,記者來到與煉油廠僅一墻之隔的黃竹塘村。一直生活在該村的村民告訴記者,河西的環境確實不如別的地方。他在四五年前就得了鼻炎。每逢刮西風的時候,空氣中就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一到下雨天更難受,晚上都臭得睡不著。“不過,并不像外界所傳的,村民都患有癌癥,至少我所知道的沒有。”這位村民說。
看來,哪怕同在茂名市,河東的人們對河西地區也存在一定的“妖魔化”。那么,河西地區為什么污染如此嚴重呢?
“河西工業區周圍有200多家小型石化企業,他們都圍著茂名石化的煉油廠轉。煉油廠圍墻里邊是很規范的,但油城三路(也就是村民口中污染最嚴重的地段)是很亂的。因為那些小企業不承擔社會責任,它只管自己,用簡單的工藝、簡陋的設備,對原材料進行粗放型加工。這給河西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污染。可喜的是,茂名市已經關停掉幾十家這樣的小企業了,今年預備再淘汰、關停一些。”付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