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
各位,此時此刻,你們面對的是這樣一個轉折點,要重新開始,從零開始。如果回到15年前,我的內心有很多遺憾,比如說圖書館有那么多書,而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再比如說我在北大看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因為畢業之后你會發現,你們一輩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電影了。
雖然我們在北大的時間有四年,聽起來很長很長,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來,實在是太短了。大多數同學畢業之后會進入一個自己說了不算的單位,拋開北大兩個字,從零開始,從一個很低的起點開始。其實15年前,和大家一樣,拿著畢業證書的時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學的是德國語言文學,那個專業完全不是我自愿選擇的,而且我一點都不喜歡德語。畢業分配的時候我去了神華集團,一個賣煤的公司,雖說我是那個公司的元老,但我一點都不想去賣煤。當時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我在北大讀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北大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的一個專題片,叫《中華文明之光》。在做嘉賓主持的時候,我坐在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室里,然后那個燈光突然在我面前閃亮。那一刻,我對自己說,嘿,這是我想要的。于是兩年之后,恰恰是我畢業的那年,我分配到神華公司那一年的暑假,中央電視臺史無前例地對社會招聘了,于是我就去考試了,走上了今天的這條道路。我覺得我最應該感謝北大的是在課堂之外有那么多的選修課,讓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標。雖然中央電視臺的社會招聘空前絕后,但我還是想說那句已經被人嚼爛了的話,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準備,其實最根本的一點就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如果在15年后,要我總結成功是從哪里來的,我覺得這是最根本的。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誰,和我要什么。拿做新聞來說吧,其實做新聞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然后是一個電視人,再然后才是一個主持人。這個排位有多重要呢?它會讓你在面臨很多選擇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條路。比如說在10年前,大多數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當現場記者的,因為這顯得不夠大牌。但是由于我的內心清楚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所以在那時,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響力和明知完全沒有影響力的直播工作。等到10年之后,大家都發現新聞現場對于一個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已經積累了比別人多得多的經驗。我之所以能做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我清楚,我是個新聞人。
有很多人跟我說過這樣的話: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呢?有多少人會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自己終身的事業呢?你是很幸運的。我通常的反駁是這樣的:如果你考大學時選的專業不是你喜歡的,而是你父母喜歡的;你的選修課不是你喜歡的,而是拿證多、學分好得的;你求職時不是挑你喜歡的,而是待遇好的……請問,你選擇時從未拿喜歡當回事,憑什么你會從事喜歡的職業,并且成為終生的事業呢?所以,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內心的一個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你會無怨無悔,并且無比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