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珍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文化站 312400)
老年人群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低于中青年。從總體情況看,城鄉的老年朋友,無論是退休人員還是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兄弟,都不愁吃穿,時間很充裕,精力也因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依然較旺盛。他們壯心不已,童心猶存,熱切希望進入老年期后,能老有所樂、老有所動、老有所行。因此,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便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和特殊需求。同時,這個群體會越來越大,對群眾文化的壓力也會越來越重。這對于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己任的群眾文化工作,特別是基層文化站,應明確意識到加強老年文化建設已十分緊迫,必須作為一件要事抓好抓實,落到實處。
廣大城鄉老年朋友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承者,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都是富有實踐經驗的老工人、老農民、老干部和老知識分子,其中不乏有學者、專家、教師和文化人,以及一大批群眾文化活動的文藝骨干和熱心人士。應該看到他們在繁榮群眾文化、建設社會文化、豐富越鄉文化中的能量和作用。他們不僅自娛自樂,相互傳教,而且敢于展示,踴躍參加,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老年人群對文化生活的追求可謂與時俱進。他們見多識廣,鑒別力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一定的文化修養,以及較強的文化活動能力。雖然他們不上班,但面對時代的快節奏,不甘落伍潮流,所以大多數老年朋友不滿足于下棋打牌、釣魚養花,他們從不同的興趣愛好出發,需要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新,希望通過與現代生活相適應的文化活動和組織參與,吸收多品種、高檔次、合新潮的精神食糧,成為新潮老人。這就從形式到內容對群眾文化如何建設老年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老年文化隊伍看,有戲曲演唱隊、木蘭拳扇隊、太極拳隊、老年門球隊、腰鼓隊、排舞隊、秧歌隊、老年書畫社、老年書畫研究會、老年攝影社、老年收藏協會等。
從老年文化活動看,有自發的以健身為主的廣場活動、有自愿參與的越劇戲迷角、有老年大學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有興趣相同組合而成的書畫、攝影作品和藏品交流活動、有分布城鄉數以百數的排舞、腰鼓、秧歌、太極拳自教自練活動等。
從老年文化作用看,對于城鄉文明,有著提高民眾幸福指數、提升城市品位、傳承民族文化、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等作用;對于老年自身,有著愉悅身心、快樂健康、自我展示、融入社會、廣交朋友、提升素質等作用;對于有組織的節慶,有著豐富節目、增添光彩的作用。
從老年文化建設看,總體看老年文化在群眾文化工作中有了一定的發展,無論是老年文化隊伍建設、活動開展、發揮作用等取得了可喜收獲。但從廣度和深度上看,老年文化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如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對于老年文化,還屬于附帶性;老年文化活動場所依賴于廣場;尚未把老年文化建設列入議事日程等。
建設和發展老年文化,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對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群眾文化應進一步加強重視。
從全市角度和層面思考,老年文化建設要提上議事日程和工作日程,納入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增加老年文化設施,確立老年文化事業在文化部門的位置。
從文化站角度和層面思考,老年文化建設要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任務抓好抓實。一是根據實際情況和老年文化特點,進一步充實活動內容,提高活動質量,不斷滿足他們對文化生活多種多樣的迫切要求。以開展活動吸引老年朋友參加,以老年朋友聚文化站人氣,以人氣增文化站活力,努力形成老年朋友熱愛文化站,文化站關愛老年朋友的局面。二是加強對老年文化活動的輔導培訓,在培訓中發現人才,倡導互教互學、教學相長,健全老年文化活動隊伍,打造幾支文化站直屬的拉得出、打得響、有個性的文化活動隊伍,使之成為文化站的人才資源、文藝骨干和節目儲備庫。三是精品設計載體,發揮老年朋友的作用,結合中心工作和節日喜慶,開展文化宣傳和各類比賽、展示、交流、傳藝、演唱會、文化走親等文化文藝活動,尤其是鼓舞組織他們中間的文人智士、業余文藝骨干和熱心分子,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示才華、傳教技藝,為他們二度青春再次閃光,多開辟一些途徑。四是開辟老年文化活動場所,增添活動設備,美化活動環境,為他們提供一個真正的老年之家。五是有條件的地區、鄉鎮,為組建老年文化志愿服務隊,在站的統籌下,作為文化站的義務管理人員、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人員、活動隊伍的領隊人員、文化禮堂的講解人員、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員、文化活動室工作人員等等,既滿足老年朋友老樹新花的意愿和熱情,又助推了文化站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老年文化理論角度和層面思考,應明確老年文化是老年學和社會文化學的綜合學課,涉及到社會學、人口學、生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等方方面面,既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齡事業的重要內容,要及時總結老年文化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和體會,加強老年文化的科學理論研究,以進一步創立、健全和完善中國式的老年文化學。在縣市一級可以組織老年文化建設理論研討活動,開展老年文化建設征文比賽等專項活動,為豐富老年朋友文化生活、延年益壽、余熱生輝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