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馨 (樂清市文化館 325600)
農村文化禮堂是一個集思想道德建設、文體娛樂活動、知識技能普及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既是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有效載體,也是實現文化強市的重要基石,更是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保障和提升新農村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舉措。去年來,樂清市按照省、溫州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統一部署,通過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整體推進,建成首批36個農村文化禮堂,超額完成省重點文化禮堂建設任務,為樂清農村文化禮堂五年建設規劃實現了“開門紅”,夯實了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樂清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殿堂與精神家園。
根據沿海、平原、山區村莊不同的文化資源特色,采取不同的建設策略,形成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文化禮堂建設途徑。對各鎮街道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任務作了初步布置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調研,進鎮到村,摸點篩選,分別召開了全市農村文化禮堂布局選點座談會與相關職能部門協調會,按照人口集聚、建設環境、窗口特色等原則,研究確定全市2013年至2017年的文化禮堂建設對象,并印發了《樂清市農村社區文化禮堂建設布局一覽表》(樂宣〔2013〕48號),繪制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布局圖,制定沿海文化禮堂帶11個,平原文化禮堂帶15個,山區文化禮堂帶10個。為提高創建效果,在各鄉鎮文化禮堂建設申報村中,挑選文化設施齊全、文化底蘊深厚、基層組織戰斗力強的柳市鎮長虹村、天成街道萬橋社區等作為農村文化禮堂試點單位,為全市全面建設文化禮堂探索經驗、作好示范
堅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是創建農村文化禮堂的重要方法。一是動員部署,召開了全市農村文化禮堂與企業文化家園建設工作推進會,對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作了全面部署。二是制定制度,匯編了《樂清市農村社區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創建程序》《樂清市農村社區“文化禮堂”建設標準》《文化禮堂操作手冊》等資料供建設單位參考;三是整合資源,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文化建設載體如文化大院建設、文明百村行動、幸福社區建設、文化古村落保護活動等一并納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內容,有重點地布局城鄉社區所在村的文化禮堂,發揮中心集聚作用,真正讓老百姓共享創建成果。
樂清市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民辦公助”的文化禮堂建設獎勵政策,去年下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專項資金300萬元,并結合“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工作經費,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進行扶持;同時,建立資金扶持長效機制,今后根據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進度及實際需求適時予以調整。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作為“美麗鄉村”精品村評比驗收前置項目,納入對各鎮、街道和相關部門單位年度考績內容。這種“以獎代補”的政策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調動了各村創建文化禮堂的積極性
緊緊圍繞“文化禮堂群眾建、精神家園群眾造”的理念,積極引導群眾自發自建。一是民間自籌建設資金。各村不斷發揮村里能人志士、在外企業家等資源,自發籌資建設文化禮堂。虹橋鎮南岳社區杏灣二村等9個村,籌資300多萬元建成杏灣大會堂,用于文化禮堂建設。清江鎮北塘村支部書記蘇德生出資2000多萬元建設村莊,并把文化禮堂建設納入建設體系。雁蕩鎮松垟村籌資200多萬元建成松垟文化禮堂。二是組成建設團隊。各村紛紛建立文化禮堂建設團隊,集思廣益,真正把文化禮堂建設成群眾滿意的精神家園。如清江鎮鯉魚山村建立由村黨支部全體成員、村能人志士等組成的建設小組,從設計方案、六廊內容到具體建設,全部參與其中。其中,就設計方案修改召開6次座談會。三是群眾自愿捐獻。清江鎮鯉魚山文化禮堂建有民俗展覽館,里邊有水車、織布機、花鼓桶、筘、年糕印等傳統的生活用品、工具、服裝等87件,這些難得一見的“老古董”都是村民們聽說要建民俗展覽館后自愿捐出來的。虹橋鎮南岳社區文化禮堂建設漁獵展覽館和高蹺展覽館,里邊的展品都是村民自發捐獻。
一是組織宣講活動。充分發揮市民宣講團、農村文明素質講師團作用,在文化禮堂中開展“百姓講、百姓聽、圓百姓夢”主題的宣講,將文明禮儀、科普、文化、體育、衛生、法律等送進講堂,截止目前,共授課562次。二是開展特色活動。積極挖掘各地特色文化,開展民風民俗展示,積極開展體現農村生活的文藝節目、民俗表演、地域風情、民間文體、體育競技等活動,使群眾樂于參與。以文化禮堂為載體,積極展示各地的非遺文化,彰顯樂清深厚的文化底蘊。三是開展禮儀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禮儀活動,如春節期間開展“祈福迎新禮”,清明節時開展“清明祭祖禮”,重陽節開展“重陽敬老禮”,并開展“七歲開蒙禮”“成人禮”“新人禮”,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一是打造地域文化。如景賢社區的“市民文化”、四都社區的“梅溪文化”、萬橋社區的“萬橋文化”、長虹村的“電器文化”等;二是弘揚文化名人,如淡溪鎮以“梅溪草堂”開展古詩文誦讀,傳承“南宋大賢”王十朋為人正直、剛直不阿的精神;清江鎮“二十四孝”故事長廊;三是弘揚民俗文化,如柳市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細紋刻紙”“黃楊木雕”;虹橋鎮的“蒲岐抬閣”“二月二廟會”;白石街道的“三月初十會市”等。四是弘揚紅色文化,如清江鎮的革命烈士紀念館、芙蓉鎮的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記總隊紀念館、翁垟街道的中共樂清支部舊址長春樓、雁蕩鎮的中共樂清縣委誕生紀念館等。
文化禮堂建設是一項新農村文化建設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指導培訓、全力推進和監督檢查,而且更要發揮文化隊伍的骨干作用。
只有加深了對文化禮堂內涵、作用、使用等全方位的理解,才能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全縣上下文化禮堂建設的合力。為加強對我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的指導,成立了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專家指導團,對文化禮堂建設方案開展評審,不斷優化方案,為進一步完善文化禮堂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在全省率先召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業務培訓會,組織各鎮街宣傳委員、文化站長、文化禮堂重點建設單位負責人,以及文化禮堂指導員、志愿者、管理員、“八大員”共200多人參加。同時召開了全市農村文化禮堂禮儀活動現場培訓會,對各文化禮堂管理員、指導員、志愿者進行了婚慶禮儀、學童開蒙、愛老敬老等禮儀活動現場指導。
農村文化禮堂工作隊伍,是文化禮堂正常運行、發揮作用的基本保障,也是農村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此,樂清市召開農村文化禮堂工作指導員、管理員、志愿者隊伍建設工作會議,明確“三支隊伍”的職責要求,農村文化禮堂工作指導員具體指導和服務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員負責農村文化禮堂的日常管理,農村文化禮堂志愿者配合指導員做好文化活動、文化禮儀等開展,并會同市文廣新局和團市委,分別印發了工作指導員和志愿者隊伍成立文件,配備了指導員82名、志愿者62名、管理者36名,構建農村文化禮堂隊伍網絡,完成鎮街掛鉤聯系制,確保農村文化禮堂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活動的有效開展。
要在深入了解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標準的基礎上,在督查指導過程中,做到重點突出,注重實效,并針對薄弱環節加大工作力度;對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推介,對工作不到位的落后典型要查清原因、幫助整改。重點對36個文化禮堂重點建設單位,進行全面督查,實地查看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和了解有關文化活動開展情況,要求各鎮、街道和相關社區要在抓好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抓好時間節點,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單靠一個村(社區)的力量很難完成,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的良好格局。樂清市由宣傳部牽頭,召開了全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協調會,對市委組織部、市委農辦、市文廣新局、市文明辦、市社科聯等相關單位職責,提前進行明確分工。市委組織部主抓農村文化禮堂組織領導工作;市農辦主抓列入美麗鄉村建設的文化禮堂建設;市文廣新局主抓農村文化禮堂指導員培訓和民俗、文體活動的開展;市文明辦主抓農村文化禮堂志愿者培訓和禮儀活動的開展;市社科聯主抓農村文化禮堂村史、民風、民俗的挖掘。從而在“聚力”上下功夫,強化統籌協調、工作指導、資源整合,推動形成共同建設農村文化禮堂的強大合力。
參考文獻:
[1]沈軒.傳承文脈 傳播文明——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綜述.今日浙江. 2013(15).
[2]王嶺.村級文化禮堂內涵建設初探.大眾文藝.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