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敏 (羅嶺鎮文化站 246000)
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于2013年11月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的主要內容緊緊圍繞“四個指出”“二個強調”“二個要求”“十四個提出”進行,其中一項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創作生產更加繁榮,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文化發展是非常重視。
2008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文化部在全國實施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我省有640個鄉鎮列入到《國家“十一五”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每個建設標準為300平方米,每個項目國家補助12萬元,補助資金達7680萬元,省政府也采取措施進行了相應的配套。自此鄉鎮文化站從以前的“一塊牌子、一枚章子、一張桌子、一間房子”四一式空殼站,改建成了現在總面積達300平方米的獨立的辦公大樓,同時從2008年開始,省財政每年補助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業務建設專項資金,總計已達到3000余萬元,為鄉鎮綜合文化站配置了音響、投影儀、大屏幕、DVD,圖書及閱讀設備,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關心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鄉鎮文化確實有了長足發展,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日趨多元化,鄉鎮文化設施建設有所加強,鄉鎮文化站的配套設施有農民活動室,書畫創作室,公共電子閱覽室,愛心書屋,辦公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那么辦事能力辦事效益也要有所改變,我們不能用條件差來搪塞事辦不好,國家政策對文化事業很傾向2011年中央發布了文件《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意見》這份文件貫穿免費公益、基本便捷、普惠均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務理念,讓各地的文化館(站)更好地、更直接地面向社會,隨著各項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人們文化意識日益增強,群眾文化生活逐步豐富,群眾文化品位在不斷提高,文化的影響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促進了文明建設。
群眾文化的美好發展,首先應體現在文化活動活躍、文化碩果累累、文化英才輩出上,文化精品是一個地方文化發展水平,文化藝術繁榮的主要標志,強化精品意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大力發展藝術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繁榮文化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務。
我所在的鄉鎮是羅嶺鎮,位于安慶市宜秀區,全鎮總面積73.16平方千米,全鎮總人口3萬人,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黃梅戲之鄉”“塑料之鄉”“餛鈍之鄉”,也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故鄉,嚴鳳英是家喻戶曉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1930年出生,她的小名叫鴻六,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人,從藝二十多年,主演《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觀燈》《藍橋會》《打金枝》《黨的女兒》《江姐》等五十個大小劇目,塑造出眾多貼近群眾生活和群眾思想感情的形象,成為黃梅戲的藝術珍品,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嚴鳳英于1968年去世,所以為了紀念這位大師各地紛紛建館,修塑像紀念她,我們當地政府也在她出生地于2000年開始籌建嚴鳳英故居,2002年4月29日開館,自開館以來接待了來自各地對大師的敬仰者和黃梅戲愛好者,2012年《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012—2020年)》這份文件的總體目標是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好鄉村。通過美好鄉村建設,有利于推進鄉村產業與經濟發展,有利于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傳承優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有利于保護鄉村山水生態資源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構建綠色鄉村體系,打造生態強省的新亮點。為了更好地結合美好鄉村建設的文件指示精神4月21日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邀請省、市有關專家,組織召開了嚴鳳英故居陳列館重新布展方案評審會,區委常委、副區長高青琳在會上指出,嚴鳳英故居陳列館重新布展是我區文化事業的一件大事,要繼續打好“嚴鳳英故居”這張牌,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加大工作力度,將這項工作抓緊抓好。要把嚴鳳英故居陳列館建成游人感受黃梅戲文化教育,愿意駐足休閑的場所,增強其參與性。有了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我鎮于2013年5月初開始請了專人來重新設計,故居的布置結構,5月31日,隨著舊展板的拆除,工人進駐嚴鳳英故居,標志著省保單位嚴鳳英故居重新布展工作正式開工。新的布展方案大體分為三部分:歷史主線——人生、藝術主線——黃梅戲和生活主線——家庭。充分展現黃梅戲藝術大師的成長經歷、藝術成就和日常生活,增加了嚴鳳英全身雕塑和游客休息區,再造了黃梅戲經典作品《天仙配》中的槐蔭樹。經過修繕嚴鳳英故居于10月1日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經過重修后故居給人一種清新、大氣、更有專人對故居的情況進行講解,讓人們進入故居后就能更清楚了解一代宗師黃梅戲風采。
另外羅嶺鎮擁有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巨石山”總面積43總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景區山環水繞,生態資源豐富。景區風景點有:龍頭峰、神猿問天、織女峰、天上人間、羅漢峰、蓬萊三仙、鯉躍龍門、潛龍洞天、風動石、威龍洞等48峰、36谷、81石、72洞景點。龍泉寺香煙繚繞,空水氤氳。在這片詩意山水之間,棲息著眾多珍禽異獸,為靜謐清幽的山水增添了一份活力和生機。巨石山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韻:“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之說,明清時期出了劉若宰、龍汝言兩位狀元和姚孫裴、龍鯉門、許鯉躍三位進士;還有杰出書法篆刻家鄧石如,令世人矚目;現代更是作為兩彈元勛鄧稼先、黃梅戲藝術表演家嚴鳳英的故鄉而聞名遐邇。
回想過去展望未來,文化都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靈魂,是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條件,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精神,從政治、戰略、經濟的高度,充分認識當前文化改革與發展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先進文化教育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文化事業的重視,我們鄉鎮文化事業的前途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