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之婧 (九江學院 332000)
17—18世紀,當時的英國資產階級正處于上升階段,追求財富的野心不斷膨脹,積極地找尋著發財致富的機會,大肆地向外進行著殖民掠奪,尋著能夠帶來財富的土地。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笛福的魯濱遜身上深深地烙印著時代特征,本文通過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與當時英國社會背景的關系,來探討這一文學作品的成功原因之一。
書中一開始就說到“我是家里的小兒子,父母親沒讓我學謀生的手藝,因此從小只是喜歡胡思亂想,一心想出洋遠游。當時,我父親年事已高,但他還是讓我受了相當不錯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學校就讀,還讓我上免費學校接受鄉村義務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將來學法律。但我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只是想航海。”后來文中魯濱遜也不止一次的自我承認,對于財富的追求使得他將安穩二字拋在腦后,只一心追求冒險的生活,為的就是“妄想發財”。他甚至自稱受一種“邪惡的力量驅使”才離家出走,才“想入非非,妄想發財”。而這種所謂的邪惡力量來自哪里呢,恰恰就來自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那個人人想一夜暴富的時代。
但是魯濱遜的財富夢也不是建立在白日做夢的沙灘上,他同時還是具有踏實肯干的精神的。魯濱遜落入荒島,荒島之上常有野獸出沒,并且伴隨著暴風雨的來臨,為了安全的生存下來,他充分發揮了自己踏實,苦干的精神,為自己搭住所,生火,制造工具。后來甚至自己生產糧食,制作面包。盡管困難是如此之多,主人公還是憑著自己勤勞苦干,不懈的毅力使自己獲得成功。從他制工具,種植莊稼,到做獨木舟,這些事情中,如果沒有發揮堅強的毅力,踏實,苦干的精神,恐怕一件也不能完成吧,而不怕吃苦應該是當時上升資產階級難能可貴的優點之一了。
魯濱遜來到荒島,通過自己多年的苦心經營,建立起了自己獨立的王國,自己儼然是這個王國的主宰者,對這島上的一切有著決定權。正如書中所寫“我是整個領地的主人;或者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稱自己為我領有的地區的國王或皇帝。這里沒有對手,我沒有競爭者,沒有人置疑我的最高統治權或命令。”“這就是我,整個小島的統治者和主人;我的臣服者的性命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現在,我這小島上已經有了居民了;我覺得自己已有了不少百姓。我不禁覺得自己猶如一個國王。每想到這里,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首先,整個小島都是我個人的財產,因此,我對所屬的領土擁有一種毫無異義的主權;其次,我的百姓對我都絕對臣服,我是他們的全權統治者和立法者。他們對我都感恩戴德,因為他們的性命都是我救下來的。假如有必要,他們個個都甘心情愿為我獻出他們自己的生命。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我雖然只有三個臣民,但他們卻分屬三個不同的宗教:星期五是新教徒;他的父親是異教徒,而且還是個吃人的生番;而那個西班牙人卻又是個天主教徒。可是,在我的領土上,我允許宗教信仰自由。”
由此,魯濱遜得到了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對島上的一切有著無可爭辯的決定權,有奴隸,可以看出他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控制欲,而這些都是新興資產階級夢寐以求的權力。
笛福筆下的魯濱遜·克魯索是一個愛冒險,有著狂熱的追求財富的野心的人,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控制欲;同時他也是一個勇敢、智慧、堅強、樂觀、既冒險拓新,又求實苦干的人。而這些性格特征無一不能在當時的新興資產階級身上找到,魯濱遜·克魯索成了他們的代言人,正是這種代言人的身份象征,使得魯濱遜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因為他迎合了當時人們對于財富渴求的心理需求和崇尚冒險的社會風氣。在時代發生變遷以后,他又因為忠實的白描了當時上升期資產階級的形象而被奉為文學經典,出現在各種經典書目閱讀的推薦名單當中。魯濱遜這個故事的成功告訴我們:只有具備鮮明時代特色的人物形象才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參考文獻:
[1]PaulBair,EconomicsandWorldHistory:MythsandParadoxes,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5.
[2]王艷論.《魯濱遜漂流記》中主人公的形象塑造《美與時代》雜志,2006.08.
[3][英]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英語學習大書蟲研究室譯伊利人民出版社,2001.4.
[4][英]丹尼爾·笛福.張曹芳譯.《魯濱遜漂流記》.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5]張皎玲.《一個真正的資產者一魯濱遜形象探議》.《運城高等專科學報》.2001.2.
[6]陳林.《資本主義商人的文學濫觴》.《科技創新導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