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南通市三威家紡科技有限公司 226000)
我國文化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族藝術文化的內涵也是博大精深,就拿敦煌藝術來說,它是一種典型的經典藝術,是我國裝飾藝術中的一塊至寶。敦煌藝術是多元化藝術相互包容與融合的典范,敦煌圖案中的典型元素不僅包含著佛教的標識性意義,最重要的是兼具本土氣息、異域情調以及中西合璧等特色。因此,可以說敦煌的圖案藝術是佛教藝術與本土藝術相互碰撞而產生的。作為當今藝術設計發展源泉的敦煌藝術,它為紡織藝術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將其融入到紡織藝術中以后,可以使得紡織產品更具色彩。
敦煌藝術中有很多的元素可以運用到紡織藝術設計之中,最主要的包括飛天、忍冬花、卷草紋、蓮花、寶相花、藻井圖案、火焰紋、幾何紋、連珠紋、五彩云、琵琶、腰鼓、石榴、葡萄蔓、團花、菱格、巨星紋、龍鳳以及禽鳥動物等圖案,這些圖案的應用,可以讓紡織品的色彩更加溫暖,既能體現出設計的美感,又可以將傳統文化的特色表現出來,使得整體的設計別具一格,更具藝術特色。
敦煌藝術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飛天,在敦煌遺址中現存的500余座繪有壁畫的石窟中,幾乎所有的石窟中都有樂舞圖案,最主要的就是飛天的形象,具體的表現為奏樂、舞蹈、撒花等姿態。飛天的造型體現出的美,是一種流動之美,形成的韻律也是飛動的。將飛天的形象應用到紡織藝術之中后,可以增加其的動態美,形成一種行云流水的感覺,增加紡織品的藝術性。紡織藝術的設計可以從飛天中尋找靈感,將一些適合的圖案運用到其設計之中,這樣就可以增加紡織品的美感,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更好地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卷草紋的設計多取忍冬、荷花、蘭花、牡丹等花草,它的造型是經過處理后,呈現出一種S形波曲狀排列構成二方連續圖案。因為花草的造型大多呈現出卷曲圓潤的特點,所以就被稱之為卷草紋。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出現了卷草紋,到了唐朝以后,卷草紋達到了鼎盛時期,逐漸的擺脫了傳統中忍冬花的造型設計,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于線條的追逐,更加講求豐滿的肉質。卷草紋作為敦煌裝飾藝術中具有特色的紋樣,主要的設計是在卷草紋的藤蔓上配置牡丹花、茶花、蓮花、石榴等形象,并且與連綿不斷的枝莖相組合,再加上一些葉、花、果實的搭配,將飛禽立于枝頭,表現出的景象就是一派生機盎然。在這種設計之下,卷草紋姿態就會有一種流動感,體現出一種婉轉自如,似是而非,別具特色的花枝葉蔓。卷草紋在紡織藝術的設計之中的應用,就應該選取一些適當的圖案,將其鑲嵌到紡織品之中。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借鑒卷草紋的那種流動感,體現出它的婉轉自如。對于紡織藝術的設計來說,應該學習的是卷草紋中對于肉質豐滿的追求,不要僅僅停留在對線的追求。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設計工作,創造出更加完美的紡織品。
蓮花是佛教的四大古花之一,同時也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的九大象征之一,在佛教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稱為圣花。蓮花所表現出的是圣潔與吉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因此可以作為一個主要的佛教象征。從古至今,人們對于蓮花的喜愛就沒有停止過,最看重的當屬其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因此,如果將敦煌藝術中關于蓮花的因素設計進去,就可以提升紡織品的品味,提升其藝術性。
首先,應該慎重地選取設計的元素。敦煌藝術中涉及到的種類繁多,其意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進行紡織藝術的設計之中,應該慎重取材,選擇合適的元素設計到紡織藝術之中,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紡織藝術中的敦煌色彩。比如。荷花,在印度就是堅貞純潔的象征,而在日本則是祭奠亡者的意思。因此,對于紡織藝術的設計,應該根據當地的文化,結合敦煌文化,更好的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其次,應該有準確的市場定位。紡織藝術的設計,最主要的是為了讓紡織品更具藝術性,取得更好地銷售業績。因此,要注意市場的消費對象,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紡織品銷售出去。敦煌藝術可以說是佛、道、儒的共同產物,所以在紡織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兼顧文化與市場,實現紡織業的更好發展。
最后,要注重傳承與發展。在進行紡織藝術設計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原有的敦煌藝術之中,不僅要對敦煌文化進行傳承,還要進行適當的發展。只有在繼承了傳統的文化基礎上,再進行一些適當的創新,這樣才能實現紡織藝術設計的更好發展。
將敦煌藝術的元素應用到紡織藝術設計中,可以極大地提升紡織產品的藝術性。而敦煌藝術作為多元化藝術相互包容與融合的典范,敦煌圖案中的典型元素不僅包含著佛教的標識性意義,最重要的是兼具本土氣息、異域情調以及中西合璧等特色。將其融入到紡織藝術設計中以后,可以提升紡織產品的藝術性,更好地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登豐,干靜.敦煌飛天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幾點啟示[J].大眾文藝(理論),2009(09).
[2]郝江波.漢傳佛教僧伽服飾中的視覺性文化元素在中國當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武漢紡織大學,2013.
[3]魏麗.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地毯圖案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7.
[4]李鑫.唐代敦煌卷草紋裝飾特征研究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北京服裝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