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齊 (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110122)
中國傳統藝術中包含著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意象,而意象化的審美和表現是中國藝術的精髓所在,繪畫、詩歌、戲曲、武術等都著重于對“意”的表現。從“意”出發,表現“意”的“象”?!皩懸狻笔侵袊诺涿缹W術語,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重要的表現法則。它要求藝術家抓住并突出客體中與主體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表現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評價及審美理想,抒發作家的主觀感情、意興,而不是寫實性地再現客觀對象”。而《現代漢語詞典》將“意象”解釋為“意境” ,是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是“情”與“景”的結晶,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如李白的名篇《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边@首詩的物象:黃鶴樓、煙花、孤帆和長江等組合起來,構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圖畫,詩人沒有直抒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但是我們從孤帆消逝、江水悠悠中,可見詩人久立江邊悵然若失的送別之情。字面句句寫景,實則句句抒情。意在言外、意在象外,一切景物皆為真摯的離愁。
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繪畫也同樣追求意象化,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求物象的形似,而追求意境的悠遠。謝赫在《六法》中把“應物象形”排在“氣韻生動”之后,可見中國古人對意韻和神似的重視。南唐畫家董源也認為“寫江南山,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視之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碑嫾业囊庀?,并不在真實的自然中,其“‘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獨辟的靈境,創造的意象,作為他藝術創作的中心之中心”。
這種意象化的審美追求,營造的是一種情與景的交融,是與現實不同的獨特視角,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是人們生活中的嶄新境界。
總而言之,中國藝術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不求再現,注重表現,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具有意象化的審美特征。
裝置作為國內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其中很多作品不是無條件引自西方、照搬西方話語,就是直接挪用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藝術表達過于膚淺和直白。這種窘境迫切需要從文化角度認真面對,思考如何傳承和創新的相關問題。
“適我無非新”,是藝術創作的不懈追求?,F代社會從事藝術創作,當然需要具有現代精神和現代特質,但“溫故而知新”是藝術創作應有的態度。歷史上每一次進步,常常伴隨著向后的溯本求源。文藝復興追摹古希臘羅馬藝術,19世紀的浪漫主義神思中世紀,20世紀的現代藝術又喜愛原始藝術的爛漫天真。對于有著五千年悠久文化傳統的古老中國,我們可以憧憬追憶的文化寶藏異彩紛呈。
對于裝置藝術而言,這個寶藏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形式語言層面,一個是生命境界層面。
從形式層面來分析,“按照解構主義藝術的觀點,世界就是‘文本’(text),裝置藝術可以被看做是這種觀念的完美宣示。但裝置的意象,就連創造它的藝術家也無法完全把握,因此,‘讀者’能自由地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讀。裝置藝術家創造了一個另外的世界,它是一個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識。觀眾不得不進入其中,自己尋找走出這縮微宇宙的途徑。裝置所創造的新奇環境,引發觀眾的記憶,產生以記憶形式出現的經驗,觀眾借助自己的理解,又進一步強化這種經驗。其結果是,‘文本’的真正完成,得到了觀眾的幫助。就裝置本身而言,它們僅僅是容器而已,它們能容納任何‘作者’和‘讀者’希望放入的內容。因此,裝置藝術可以作為最順手的媒介,用來表達社會的、政治的或者個人的內容?!庇纱丝梢姡b置藝術自身極具包容性和新奇性,有著非常豐富的表意性。中國傳統藝術中的意象化審美,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雋永的內在意蘊,完全可以與裝置這種當代藝術形式相結合,表現當代藝術觀念的兼收并蓄與開放共容。這種意象化審美,也會成為裝置靈感的來源和追求的境界。
從生命境界層面著眼,中國文化融入裝置藝術的核心是當代藝術表達與本土文化精神的深層銜接和轉換。在種族、國家、戰爭與主權、分裂與獨立、民主與人權、宗教沖突和生命悲憫、科技理性與生命感性、哲學、文化、歷史、自然等等問題上,我們應該有所批判和建設。這就需要創作者以中國視角觀察世界、體驗生活,在裝置作品中傳達中國博大精神的思想觀念,表現出中國獨有的文化氣質。
在裝置作品中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已經有很多裝置藝術家進行了嘗試。如徐冰作品中的漢字書法、蔡國強的三國故事《草船借箭》等等。這種直接運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方法,有其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但畢竟還是有較為“形似”的部分,如果能在裝置作品中再加強意象化審美,營造出“神似”的效果,更是我們在創作中努力的方向。
而中國傳統藝術中的意象化審美,具有濃厚的中華文化氣質,是中國藝術中的精髓,是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從中國藝術的意象化審美中汲取營養,通過裝置的手段展示中國傳統審美理想的意象化造型,是當下中國藝術創作、也是中國裝置創作的必要一步。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僅僅當做裝置作品中的擺設,而應成為精神資源和創作原動力。
裝置是后現代西方的藝術形式,意象化審美是中國式的藝術精神。在裝置中融入意象化審美,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融匯中西、貫通古今, 既具有前衛的時代精神,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能深刻地表達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精神內涵與人類共同的對美的追求,對藝術創作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