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猛 張磊峰 劉鵬程 蔣子平 宮 旭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手足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斷指患者數量不斷增加。 由于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50歲以上老年人斷指(肢)再植的需求明顯增加。有文獻〔1〕報道79歲老年患者再植成功。因老年人常伴有老年代謝性疾病、身體機能減退因素,對斷指再植成功率產生較大影響。本文總結我院中老年斷指再植的治療經驗。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中老年斷指患者19例共21指,男14例15指,女5例6指;年齡50~65〔平均(57±6.2)〕歲。拇指5指,指6指,中指5指,環指2指,小指3指;15指銳器切割傷,3指擠壓傷,3指咬傷。伴有內科相關疾病:糖尿病3例,心血管疾病5例。
1.2手術方法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顯微鏡下徹底清創,并標記血管,并根據血管缺損長度,適當縮短指骨,骨折處采用縱形克氏針固定,伸肌腱采用“8”字縫合,屈肌腱的修復包括指淺、深屈肌腱與腱鞘,屈肌腱修復采用Kessler縫合,在高倍顯微鏡下吻合雙側指動脈,盡量多的吻合靜脈,間斷縫合修復指神經,無張力縫合皮膚。術后給予抗感染、抗凝、保暖治療,并觀察指體色澤、溫度、毛細血管回流充盈試驗、指腹張力、指端側方切開出血試驗5項指標。
19例21指成活17指,3指出現動脈危象后壞死,1指出現創口不愈合并伴有感染導致再植失敗。術后對16例17指隨訪1~4年,患者對再植術后手指外觀、觸覺、痛覺及溫度覺均表示滿意,兩點辨別率5~7 mm。根據斷指再植功能評定標準評定〔2〕,優2指,良11指,可3指,差1指,優良率76.5%。
3.1再植術前的注意事項 在充分掌握斷指再植的適應證前提下,入院后采集患者病史,詳細詢問有無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功能損害情況,快速檢查血常規、凝血常規、血糖、心電圖相關指標,排除手術禁忌證。明確患者伴隨疾病后給予相應處理,如有嚴重的上述疾病嚴禁再植手術。
3.2再植術中的注意事項 (1)徹底清創是斷指再植成功的基礎,也是實施再植的先決條件;徹底清創可減少可能的感染,有利于組織愈合和神經再生〔3〕。(2)考慮到老年人的血管彈性差、張力低、脆性大,適當的多保留血管或多游離部分血管,并盡量少分離血管外膜,有利于血管吻合。術中盡量少用血管夾,避免血管內膜損傷。(3)斷指再植成功的關鍵是吻合血管的通暢,但由于老年人生理特點的變化,因此吻合血管時需要做出特殊的處理。因為老年患者多伴有動脈粥樣硬化,術中可見指動脈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縮小,動脈內膜上積聚的脂質易形成血栓以及部分血管內膜與血管分離,所以術中吻合血管時將吻合口內膜有粥樣硬化斑塊的血管修剪至血管內膜相對光滑處,并不斷用肝素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管腔,防止血栓形成,操作時應穩、準、輕、巧,邊距、針距均勻對稱,針數適宜〔1〕,褥式縫合使內膜外翻。
3.3再植術后的注意事項 (1)術后應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內科疾病,并密切注意病人可能出現的并發癥。(2)術后給予常規的抗感染、抗凝、烤燈、鎮靜、鎮痛等治療,同時老年人因伴有相關內科疾病導致自身血流動力學改變,常規應用小劑量尿激酶3~4 d,使血液處于低凝狀態,減少血栓形成的概率。(3)對于老年患者在保證生命體征平穩的情況下可適當補液,防止血液高凝和小血管痙攣,利于再植指存活。(4)患者術后絕對臥床,應鼓勵病人咳痰,預防墜積性肺炎、壓力性潰瘍等并發癥。
3.4功能康復 斷指再植的目的是為了恢復一個完整的有功能的手,而不僅僅是為了存活〔3〕。斷指成活后4 w拔除內固定物去除鋼針內固定,指導老人加強患指主、被動功能鍛煉〔4〕。在神經功能未恢復前,避免冷熱致傷或碰傷。術后視患者患指功能恢復情況,可行手指關節的功能位融合手術和屈指肌腱松解術。本組患者術后功能康復恢復均比較滿意,提高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顧玉東,王澍寰,侍 德.手外科手術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726-34.
2潘先德,顧玉東,侍 德,等.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 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5.
3程國良.斷指再植的發展與提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3;19(3):129-31.
4楊慶民,王晨霖,畢衛偉,等.老年斷指再植臨床體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8;23(11):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