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自2013年9月實施“荊楚富礦行動”以來,緊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省優勢礦產和急缺礦產為主攻方向,切實加大地質找礦力度,力爭早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為全面推進“五個湖北”建設提供有力的礦產資源保障。在湖北省國土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省地質局通過運用行政和市場兩種手段,以局礦業公司為投融資平臺,理順找礦體制機制,充分調動了局屬地勘單位的找礦積極性。全局上下奮戰300余日,喜獲階段性成果。
通過自籌資金和社會融資4 400萬元,局新增探礦權25個,已部署實施“荊楚富礦”項目17個,其中9個項目顯現出較好的找礦前景,5個項目在進行相應調整后還將部署進一步工作,3個項目正在結題。其中,“麻城市兩路口鎢鉬礦普查”項目已初步查明三氧化二鎢資源量7 093 t,接近中型礦床規模;“房縣九道礦區銀釩礦普查”項目初步估算五氧化二釩資源量30余萬噸,已達到中型礦床規模,在完成整個礦區北部礦段普查以后,資源量有望接近大型規模;“隨縣雙包尖—瓦屋沖礦田鉬礦整合勘查”項目初步查明鉬資源量接近1萬t,可達中型規模;“崇陽縣大坪鉛鋅礦普查”項目估算鉛鋅金屬資源量約為8萬t,預期可達中型規模。
下一步,局還將進一步統籌推進“荊楚富礦”項目實施,緊扣“篩選靶區、申報礦權、實施項目、礦權運作、地質科研”這五個環節統籌推進地質找礦工作,逐步形成一個集科研工作與市場行為為一體的良性循環體系;探索在鄂東南、大別山、恩施等地區開展小范圍找礦會戰,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探索建立適合局情的商業模式,將勘探、采礦與資本三者通過礦權經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個參與主體在資源、選冶、資金方面的優勢,不斷完善行之有效的找礦體制機制;同時進一步改善和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協作機制,力爭為地方百姓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