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輝
(浙江大學,浙江杭州 310014)
海寧長春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探討
邱振輝
(浙江大學,浙江杭州 310014)
總結浙江省海寧市長春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經驗,即創新建設模式,成立以村經濟合作社為股東的鄉村旅游有限公司,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培養村民共建意識;并探索今后發展路徑。
美麗鄉村;旅游開發;長春村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浙江省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開展實施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努力建設一批全國一流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但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仍時有發生[1],因此,轉變農村發展模式、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成為目前必須研究的緊迫課題。作者通過對長春村的調查與分析,總結成功經驗,探索發展路徑,為推動浙江省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長春村位于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集鎮北,全村區域面積3.4km2,耕地260hm2,有1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48戶,總人口2476人。2013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5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5435元。農業生產以糧食、蠶桑、苗木為主;工業以皮革、電子、化工為主。先后被評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浙江省綠化村、浙江省森林村莊、浙江省衛生村、浙江省興林富民示范村、嘉興市文明村、嘉興市先鋒工程建設“五好”示范村黨組織。
2.1 優化整體設計布局,創新建設發展模式
長春村以親水、親綠為主題,充分利用村莊的自然條件,形成“一心、二軸、十一組團”(以村委為中心,以騎荊公路和長春公路為軸,以十一個村民小組為組團)的布局結構。深入挖掘村自然環境優勢,緊密結合村莊建設發展和布局現況,積極打造以“三線兩區一園”(依托河道水網、道路綠網、農田林網打造的綠廊生態美景線,打造新社區現代景觀居住區和傳統村落景觀居住區,突出鄉村植物園)為框架的美麗鄉村藍圖。
為發揮本村現有的資源優勢,推動村域經濟發展,帶領農戶發家致富,以海寧市周王廟鎮長春股份經濟合作社為股東,注資成立了海寧市四季長春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開創了海寧市村級集體經濟出資開辦旅游公司的先河。這一以鄉村旅游開發等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模式給長春村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活力。公司將利用3年時間,擬投資1500萬元,打造江南水鄉鄉村旅游景區。以自然村落為基礎,開發10個植物園,分別為枇杷園、百竹園、百棗園、梨園、桃園、梅園、橘園、石榴園、柿子園和柚子園。流轉一部分土地以引進現代農業項目和旅游項目,并鼓勵村民自辦農家樂,通過旅游開發,實現鄉村“美麗升級”。
2.2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環境保護工作
長春村一直注重對村莊環境硬件設施的建設。近年來共投入資金960萬元,硬化了全村23.2km的道路;疏浚整治了9.23km河道,清理淤泥132146m3;進行了生態家園建設,建凈化池63只,容積272m3,埋設污水管網87750m;綠化了主要道路河道,面積41.88hm2。
長春村一直致力于環境保護工作。在村莊環境方面,注重進行自然村落大保護。做好綠化美化工作,村內有占地3600m2的農民公園,同時鼓勵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花草樹木進行綠化美化;在全村范圍進行無違建管控,經常開展巡查,發現違建行為及時制止與拆除;關停、拆除村區域范圍內廢品收購點、溫室甲魚和規模生豬養殖場等影響、污染環境的生產生活場所。在村莊衛生方面,建有村保潔隊伍,為加大保潔力度,2014年新增保潔員2名,現共有保潔員7名,對村莊衛生、河道保潔實行屬地劃片責任管理,并實行考核制。在水環境保護方面,全村建成3格式污水處理池648戶;農房集聚區內118戶農戶全部按雨污分流要求建設,并按“兩池三管”模式進行污水處理;計劃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居民生活污水凈化入網,村域內市鎮村三級河道26個排污口全部封堵;通過大力構建生態駁岸、放養魚苗、種植水生植物等綜合措施來改善水質。
2.3 注重營造建設氛圍,發動全體村民共建
近年來,長春村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以倡導“打好工、種好地、創好業,勤勞致富最光榮”來抓經濟發展;以倡導“上要養好老、下要教好小,家和萬事興”來抓精神文明建設;以倡導“每個村莊像果園,打造鄉村植物園”來抓生態建設。通過衛生示范戶評選、鄉風文明評議等活動,在全村范圍內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增強村民綠化美化意識,共建美麗家園。
長春村按照“一組一品”規劃,每年春季的果樹種植期,村里都出資購買一批樹苗,村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免費領取樹苗種植,已累計發放樹苗8000余株。幾年下來,果樹種植已成一定氣候,村民自發種樹的熱情高漲。以前是村里買了樹苗發給村民種,現在是村民有選擇地自己去挑選果樹,村民的自主選擇、規劃意識越來越強了。目前,全村已新種植綠化苗木20000株,主要道路、河道綠化率達100%;種植了以枇杷為主的花卉、果樹,共計27hm2,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9.5%。
3.1 創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中國全國上下都在提,美麗鄉村建設各省都在做,但是對于如何建設的問題,大家都在探索,而目前美麗鄉村建設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問題。要解決資金不足有農民集資、吸納社會資金、國家財政投入等渠道。但是靠農民集資和國家財政投入畢竟有限,主要渠道還是要通過吸納社會資金。長春村以村經濟合作社為股東成立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旅游開發、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渠道,拓寬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渠道,吸納社會資金共同建設發展美麗鄉村,是在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模式上的一個創新,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3.2 良好基礎設施是招商引資和發展現代農業的
必然要求
經濟要發展,路是先行官,想要招商引資和發展現代農業,并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事業,良好的基礎設施是首要條件。村莊集聚的有效推進,農房改造布局初具成效,農村道路硬化、綠化和亮化,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態家園建設,村域內河道疏浚和圩堤整治,成片土地流轉和高效良田建設,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都給長春村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3.3 注重培養村民共建意識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農村是村民共同居住和生活的環境,村莊環境需要全體村民共同管理和參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通過衛生示范戶等的評選,發動村民比學趕超,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通過定期免費發放樹苗,帶動村民種植苗木的積極性,培養村民共同參與綠化美化村莊意識,從而發動村民自己投入資金來建設美麗鄉村。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意識不斷增強,對于美麗鄉村建設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1] 盧美貞,藍文權.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4(1):6-9.
[2] 董亞珍,聞海燕.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個案研究:滕頭村的調查與思考[J].經濟縱橫,2009(11):67-70.
(責任編輯:張才德)
D569
A
0528-9017(2014)08-1306-02
文獻著錄格式:邱振輝.海寧長春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306-1307
2014-05-21
邱振輝(1985-),男,浙江海寧人,從事農村工作。E-mail:qiouqiou17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