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公說市
有機非有機各自取所需
雙休客人來訪,帶上幾盒裝幀絕對高、大、上的有機食品,俺一瞧那無紡布袋子上印著“中國供銷合作社”及其log,心中一緊,莫非是上周聚會時友人提及的“你們供銷社賣假有機食品哎。”喂,盆友,不怕得罪人啊,打擊面也太大了吧。不過,打開一看北京谷源產的,客人果真躺著中槍了。
事情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今年春節前南京市質監局建鄴分局在江蘇寧供農產品超市有限公司南京新安江街分店現場執法檢查中,發現一批認證存疑的“有機食品”,這些“有機食品”產品包裝絕對豪華精美,包裝上都印有“中國有機產品”的字樣,有黃豆、綠豆,高粱米等品種,均由北京谷源糧油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執法檢查中,銷售方提供了北京谷源糧油有限公司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執法人員經過鑒別后發現,這個認證證書實際上是該公司偽造的,并非真正的有機認證證書,不得不佩服執法人員的火眼金睛。這家公司偽造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做法,明顯違反了《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所幸這家公司積極配合調查并主動整改,最終只是責令改正,罰款兩萬,算是個不錯的結局。
兩年前由南京市供銷社控股企業江蘇寧供農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30家企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成立了江蘇寧供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聯合社,是江蘇省內唯一一家產銷對接,跨地區的專業合作聯合社,當時影響較大,不知與這家江蘇寧供農產品超市有限公司有無關系或關聯?尋思再三,最終還是放棄了與南京市供銷社友人通話、采訪的想法。有無關系、有無關聯,在魚龍混雜的有機食品面前已經顯得不太重要了。
逛過超市的人都知道,國內食品只要貼上“有機”的標簽,價格就會翻幾倍甚至十倍數十倍,曾經在南京河西某大超市見到49.9元500g的有機韭菜,35.8元500g的有機胡蘿卜,當時發了微信,很多盆友回復——“有錢人的菜”、“土豪專用”、“人傻錢多速來”……前些年,人們這樣定義有機食品,OrganicFood,也稱生態食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按照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也就是說不能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不能使用基因技術,并且需要根據國標有機農業生產的相應要求和標準來進行生產和加工,相信機智伶俐的讀友,多少有點明白俺如此明顯狹隘地“抵觸”有機食品,不僅僅心疼那白花花的銀子,更是為我們農資人的飯碗而憂慮,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生長調節劑,農資人都得轉行去藍翔技校或者新東方了。
新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已經2013年4月2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從今年的4月開始施行,俺只查閱到“獲證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標準強制要求或者被檢出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禁用物質的”以及“獲證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活動或者管理體系不符合認證要求,且在認證書暫停期間,未采取有效糾正或者糾正措施的”,認證機構7日內撤銷認證證書并對外公布,看來有機食品允許使用有機肥料確非虛言。哈哈,有機肥我們太熟悉了,廣義上俗稱農家肥,包括以各種動物、植物殘體或代謝物組成,比如人畜糞便、秸稈、動物殘體、屠宰場廢棄物等等,每種養分含量相對較少,病菌較多。動物對于重金屬有天然的排異功能,糞便中的重金屬含量往往超標,還有糞便、殘體等都有可能攜帶一些細菌,處理后一定能達到無害化嗎?國外有機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常有耳聞,比如德國一家有機農場認證的有機食物導致一場波及16個國家的大腸桿菌流行,3950人得病,數百名幸存者終生腎透析,53人死亡,這種大腸桿菌來自于人的糞便。
這里就要談到中國有機食品的認證問題,據說我國20多家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分三種類型,一是農業部下屬的中綠華夏類型,一是掛靠大學科研名下,一是民營類,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有機認證魚龍混雜、形同虛設的混亂局面,多地有中介公司、咨詢管理公司明碼標價,“1.25萬元一個月包拿證”、“1.8萬元兩個月包拿證”……“有錢給證”“出錢發證”被處罰的案例以百計,看來只要有利益輸出就有這些“好對付”的認證單位,對有機認證的監管、對有機認證單位的監管同樣路漫漫兮,任重道遠。超市每每看到那些有機食品認證書,俺就看到了藍翔認證挖掘機技師證或者新東方烹飪高級廚師證,心都要醉了。
給俺等這些似乎不屑一顧于有機食品的盆友們一些安慰和自嘲,英國食品標準局委托進行的一份報告指出,與普通食物相比,有機食物并不一定更有營養或更健康;《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也宣稱,有機食品同以往傳統方式生產出的食品相比,二者只是在三類維他命的含量上不同,而其他食品成分則完全一樣,所以俺說啊——有機非有機,各自取所需,皆大歡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