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暢 “領保”,是政府為境外本國公民、企業提供領事保護和服務的簡稱。中國人口總量和走出去的發展趨勢,決定了中國領保會有些特殊性。外交部28日發布數據,2013年內地居民全年出境9818.7萬人次,這一數字在過去4年連續保持年均1000多萬的增量;另有2萬余家中資企業分布在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有可供查詢的公開數字表明,中國駐外使領館專門負責領事僑務工作的約有600人。外交部數據稱,平均1名領事官為20萬人提供保護。 “這個工作怎么做?”以2013年為例,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的工作總結是,“總體可控,打法不同”。2013年全年處置的4.2萬起領保案件中,如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韓亞航空客機失事、中國在加納采金人員被捕、埃及熱氣球墜毀、蘇丹人質事件等重大案件120余起。《環球時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近年中國領保案件每年均約4萬起,即出境人數增多并未帶來案件總量上升。 國內,中央、地方、企業、個人,國外,中國使領館、所在國強力部門,皆被納入“大領保”的資源庫。中國式領保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黃屏說:“關鍵時候無論國內外,要在相關部門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一名中國公民在南非犯罪入獄,中國領事官員給當地監獄管理部門做通了工作,從唐人街打包外賣,讓服刑者每周能吃上一兩頓中餐。 重大案件中,中國式領保往往靠舉國動員。最經典案例當屬2011年,在不到兩周時間內,中國從利比亞安全撤僑3.58萬人。“當時從突尼斯-利比亞邊界撤出的中國公民有1.2萬,其中很多人丟失護照,如何辨別是中國人、越南人還是菲律賓人?”中國領事官和翻譯站在邊界聽撤出的人唱國歌,“我們說是中國人,突尼斯邊防人員就放行,這也憑借國與國間建立的信任”。 除事中、事后處理,黃屏向《環球時報》記者反復強調“預防性”工作的價值。“比如地方政府和企業加強對出國人員的評估、培訓,做風險控制,比如公民出境前主動到‘中國領事服務網錄入個人信息,領事部門據此向出境者發送安全風險提示等,還可以加微信‘領事直通車(LS12308),獲取最新領保信息。”據了解,一條提供24小時服務的外交部全球領保服務應急專線將于年內開通。 就中國式領保的現有作為,外交部領事司自我評價“盡力而為”。黃屏說,以有限的人力財力在境外提供“城管、社區、派出所等民生類”無限服務,現在中國網絡資訊如此發達,領保工作人員唯恐做得不足。黃屏最后還強調,努力提高中國護照“含金量”是2014年外交部領事司的重要工作。據悉,截至今年1月1日,已有45個國家(地區)對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個人因私前往實施免簽、落地簽證政策。▲
環球時報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