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聞
為更好地推動水溶性肥料行業健康發展,規范市場,推進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進程,推動行業內的合作,6月19-20日,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金正大集團、智利化學礦業(SQM)、河北萌邦、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協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水溶性肥料會議及展覽隆重召開,來自中國、中國香港、美國、比利時、埃及、法國、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馬來西亞、摩洛哥、菲律賓、波蘭、南非、瑞士、西班牙、瑞典、泰國、荷蘭和越南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院所、生產廠家、貿易商、原料供應商、專業合作社代表以及種植大戶等近400人相聚北京,共商世界水溶性肥料行業發展大計,為推動世界水肥一體化和節水農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世界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然而這一有限資源的需求量卻在不斷增加,糧食生產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水,據統計,世界上引用的地表水量有60%用于農田灌溉。隨著世界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和世界性水資源的進一步匱乏,以及大型農場不斷涌現,滴灌、噴灌節水設施農業面積迅速擴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專家學者、技術推廣、農業從業者認識到水肥一體化和節水農業的重要性,發展水溶性肥料是實現水肥一體化和節水農業的關鍵一環。
世界上較為干旱的地區,如以色列、南非和埃及,經濟發達的地區,如德國、法國、荷蘭等,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比例較高,滴灌、噴灌技術也較發達;而中國,雖然節水灌溉比例低,但肥料產量居世界第一。就世界范圍而言,各國農業農資生產者、貿易商和使用者,亟需一個信息共享、貿易交流、合作洽談、技術探討的公共平臺,取長補短,相互合作,共同推進世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
中國以占世界6%的水資源,9%的耕地, 30%的肥料,生產出占世界26%的農產品,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可見水資源的重要性。農業集約化和節水農業帶動了水肥一體化發展,水溶肥的使用不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護環境,還可以降低農民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然而,水溶肥在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市場不規范、配方不合理、設施不健全等一些問題。
本屆會議及展覽突出中國集約化農業水肥資源高效利用的政策解讀、國內外水溶性肥料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展、各種形式的種植組織的水肥一體化管理經驗、液態肥料發展形勢、各類水溶肥原料的生產和供應狀況等方面的報告。會議還在關注世界先進水溶肥生產、技術和農業應用的基礎上,聚焦中國大陸水溶肥政策、生產、市場、原料供應、微滴灌技術及農藝應用等。
另外本次會議還呈現以下特點:
議題豐富
本屆大會內容豐富,也非常貼近當前形勢需要,大會議題主要涵蓋了5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宏觀形勢及政策解讀,二是農業規模化經營對水溶肥發展的影響,三是水溶肥技術研發和創新進展,四是產品推廣模式和應用中的經驗和問題,五是液體肥料研究與開發,六是水溶肥原料供應對市場的影響。
專家云集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和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水溶性肥料會議及展覽”,針對目前國內外水溶肥行業的現狀和問題,邀請了國內外27位頂級專家為大家解疑答惑。這些專家來自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業,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創新的科研成果,其中8位國外專家分別來自比利時、智利、波蘭、荷蘭、美國、以色列、韓國、法國等,他們帶來了各國水溶肥科研、生產和施用方面的先進經驗。
參會人數眾多
共有來自20個國家的200多家公司、近40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這里面有國內外水溶肥科研人員、原料供應商、生產巨頭及貿易商、還有種植大戶,會場上人數爆滿、座無虛席,一些晚來的代表寧愿站著聽會,也不愿錯過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
繼續論壇&展會的模式
本屆會議繼續采用了論壇+展會的模式,力爭為行業構筑一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共有10家國內外企業設置了展位,便于各國代表進行產品推廣和技術交流。
中外企業首次現場簽約
會議期間,中農控股與(荷蘭)易普潤國際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此次戰略合作本著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原則,雙方將一道在Eurosolids品牌產品宣傳、示范田建設以及市場服務等多個領域通力合作,以立體化、全方位的服務內容積極開發新的業務合作模式,增強雙方品牌市場影響力,積極探索和加快推進中國水溶肥產業的發展。
(本刊)
6月9日,湖北省工商局印發《關于開展打擊利用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進一步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打擊利用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切實維護廣大農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門要開展打擊利用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商品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嚴把三道關口,凈化市場秩序。一是嚴把主體關。運用全省網絡交易監管系統和農資市場監管信息系統,梳理轄區內從事農資經營的網站和利用互聯網銷售農資的市場主體,依法清理查處資質條件不符合要求的農資經營主體。二是嚴把質量關。以消費者投訴舉報突出的、網上巡查發現的、新聞媒體披露的農資經營網站(網店)為重點,依法開展網絡銷售農資商品質量抽查檢驗工作。三是嚴把行為關。各地要充分發揮網絡交易監管系統的功能作用,利用技術手段搜索發現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行為線索,實行網上鎖定與網下實地檢查相結合,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形成社會威懾力。
《通知》強調,各地工商部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健全部門間的工作交流、數據共享、案件移交等聯動處置機制;加強工作督辦,將開展打擊利用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專項行動作為紅盾護農行動的重要內容,強化督辦,強化落實。切實提高工作效能,打擊農資市場不法經營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陳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