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聞
2014年6月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石化產業科學布局和安全環保集約發展。會議指出,在石化產能過剩、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的背景下,必須遵循經濟規律,按照安全環保優先、科學合理規劃、提高產業效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則,搞好石化產業布局,使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相促進。
目前,我國主要石化產品生產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產業集約化、規模化、一體化水平偏低,乙烯、芳烴產品對外依存度高,高端石化產品發展滯后,石化產業布局需要優化。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出,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一經確定,必須嚴格執行。該方案目前正在籌備中,擇日正式公布。該方案中提到,在沿海地域空間相對獨立、安全縱深廣闊的孤島、半島、廢棄鹽田,科學布局新建石化產業基地,推動產業聚集發展,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是大連長興島(西中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
會議強調,要以現有產業基地和優勢企業挖潛改造為重點,促進石化產業提質增效升級。要嚴格環評、科學論證,做好項目選址,避免盲目違規亂上。切實加強安全環保監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及時排查隱患。從嚴查處環境違法事件。
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完善陸上能源進口通道和配套石化項目布局。其中,依托中俄原油管道,優化遼陽石化等企業原油資源配置,建設中俄合資天津煉化一體化工程。依托中緬原油管道,建設云南煉化一體化工程,推動西南石化產業布局。依托中哈原油管道,發揮面向中亞地區地緣優勢,繼續提升新疆石化產業發展水平,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應加快中央與地方(區域)之間、產業之間的協調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統籌產業布局,使規劃具有法律地位,在科學規劃指導下實現有序發展。
此外,還要抓好現有企業挖潛改造。方案提出,依托茂名、九江、華北、遼陽、齊魯、天津、安慶石化,實施煉化一體化改造擴建,建設芳烴裝置。推動泉州石化、遼寧華錦等企業乙烯和芳烴改擴建工程。支持青島煉油整合區域輕烴資源建設乙烯工程。除以石油為原料的化工產業外,下一步還要關注煤化工的發展。利用現代煤化工,解決一部分乙烯和芳烴的平衡問題。但煤化工首先還是做好示范,在示范成功的基礎上,下一步也要考慮產業布局的問題。
(汪家銘)
目前,西南地區夏糧收獲過七成,黃淮海冬麥區大面積開鐮收割。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如果后期不出現大范圍干熱風、倒伏等災害,今年夏糧有望繼續增產。夏收油菜籽也是增產的趨勢。
今年夏糧生產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面積穩中有增。預計夏糧面積4.15億畝,比上年增加100多萬畝。面積增加為夏糧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單產有望提高。據農業部小麥專家組實地調查分析,今年冬小麥產量構成三因素中,畝穗數明顯增加、穗粒數持平略減,預計千粒重增加,單產呈增加的趨勢。三是主產省增產趨勢明顯。主產區普遍反映,今年冬小麥群體充足,個體健壯,長勢均衡,是近幾年長勢較好的一年,加之后期光溫水匹配較好,呈增產趨勢。
在糧食“十連增”的高起點上,今年夏糧有望再獲豐收,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持續釋放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得益于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中央部署、不斷強化措施,更是各級農業部門堅定奪豐收的信心、務實創新的結果。一是全力抓好政策落實。積極配合財政、發改等部門抓好“四補貼”政策落實,加大小麥最低收購價、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力度。推動出臺小麥“一噴三防”、病蟲防控、抗旱保墑保苗等扶持政策,中央財政專項安排39.1億元支持春耕生產。二是全力抓好指導服務。針對夏糧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實施“加強指導服務再奪夏糧豐收攻堅戰”,推動各項防災減災措施落實。在關鍵農時季節和發生重大天氣變化時,組織專家制定并下發10個技術指導意見。派出20多個工作指導組,深入主產區和受災區,進村入戶,蹲點包片,指導農民因地因時因墑因苗落實好田管措施。大力開展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推廣區域化、標準化技術模式,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三是全力抓好防災減災。總結近年夏糧抗災奪豐收經驗,大力推廣深松整地、播后鎮壓、澆越冬水等避災技術。針對小麥條銹病越冬基數高的情況,實施關口前移,在菌源區全面實施藥劑拌種,春季適時開展應急防治。特別是針對4月中下旬江淮、黃淮等小麥抽穗揚花期出現連陰雨天氣情況,及早落實小麥赤霉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暴發流行。及早落實“一噴三防”補助資金,支持各地適時開展噴防作業,實現“蟲口奪糧”。
當前已進入“三夏”大忙時節,農業部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夏收、夏種、夏管,全力以赴爭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一是切實抓好夏糧后期田管。目前黃淮海北部麥區正處在灌漿成熟的關鍵時期。要按照夏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要求,繼續組織開展“一噴三防”,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蟲,增加粒重,提高單產。二是切實抓好跨區機收作業。精心組織好夏糧跨區機收作業,做好搶收搶種的各項物資和技術準備,強化農機調度,加快收獲進度,立足“龍口奪糧”,確保顆粒歸倉。三是切實抓好夏種夏管。發揮農機作用,及時騰茬播種,擴大適播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確保一播全苗。加強春播作物田間管理,落實好各項防災減災技術措施。此外,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好小麥最低收購價,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據了解,今年全國將投入1400多萬臺套農機具參加“三夏”生產,其中聯合收割機達到55萬臺,冬小麥機收水平超過92%,夏玉米機播水平超過83%。機具投入總量和機械化水平都將超過去年。
農業部強調,“三夏”生產時間緊、任務重、天氣變化快,各級農業、農機部門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做到成熟一畝、收獲一畝、播種一畝,力保將“豐收在望”轉變為“豐收到手”,努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和全年農業有個好收成。
5月30日,由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復混肥工程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化工研究院、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復混肥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屆年會暨復混肥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漢華國際飯店隆重舉行。
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何才文在會議中提到,現階段化肥施用效應遞減趨勢越發明顯,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下一步推動復混肥料產業發展,要緊密結合農業部提出的科學施肥、測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適應農業生產需要,提高產品配方科學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施肥方式轉變,提升農化服務能力三個方面下功夫。
會議認為,通過施用復混肥料可提高肥效,減少施肥次數,節省施肥成本。與會專家學者就下階段復混肥料的創新發展紛紛發表意見。
與會專家高度肯定了中心成立一年來的工作,也對中心支持單位上海化工研究院、史丹利化肥在中國乃至全球復混肥行業做出的貢獻提出了表揚。依托單位之一的史丹利化肥作為中國化肥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擁有全球最大的高濃度肥料和高塔肥料生產基地,2013年史丹利化肥實現銷售收入67億元,利稅5.6億元,后期史丹利會不斷推出生物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等系列新型肥料產品。
國家化肥質量檢驗監督中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磷肥工業協會、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中國化肥信息中心、中科院沈陽生態研究所等機構的領導及專家到會并做發言。
(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