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添
(懷化市水利局,湖南 懷化 418000)
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目前,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正在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全國水土保持工作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期、機遇期。被列入《全國水土保持區劃》湘西南山地保土生態維護區的懷化市,在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中,必須清醒認識并緊緊抓住這次機遇,以實現全市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確提出到2020年使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的總體目標。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要求。在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從源頭上扭轉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要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繼續加強水土保持。近年來,習近平同志先后多次對福建長汀、陜西延安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總結長汀等地經驗,推動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明確將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發揮生態優勢,建設生態大市,是懷化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紀、新階段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2002年,懷化市率先在湖南省完成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2003年3月,市委、市政府確立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努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003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準懷化市入選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200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出臺《關于創建全國生態示范市的決定》(懷發〔2003〕9號文),提出創建生態示范市—國家環保模范城—生態市“三步走”的戰略目標。2004年12月13日,確立了重點建設領域的目標和任務、128個重點項目和示范工程的《懷化生態市建設規劃》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并于2005年3月通過市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于同年6月正式實施。2006年9月,懷化市第三次黨代會將“生態立市”作為懷化的發展戰略之一。2007年,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堅持永續發展、打造生態懷化”的努力方向。2008年7月,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提出“構筑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戰略。2011年10月27日,國家環保部正式命名懷化市為第七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成為湖南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2012年7月4日,懷化市召開創建全國生態示范市總結表彰暨“五城同創”動員大會,動員部署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2013年8月,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確定的“構筑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戰略目標,進一步豐富了經濟社會發展內涵,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2012年11月11日,中共十八大代表、時任懷化市委書記李億龍做客紅網設在北京的《大勢·新期待》嘉賓訪談室時指出:懷化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有“火車拖來的城市”之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地理優勢和人文環境,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搶抓歷史機遇,加快推進“美麗懷化”建設。要從源頭治理生態環境惡化,改善民生現狀,強化城市“美麗”內涵,進而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最終實現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麗懷化”,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新樣本。
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懷化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0年,芷江縣獲得“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縣”稱號,溆浦縣小溪坑流域、辰溪縣桃花溪流域、中方縣聶家村小流域分獲“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小流域”稱號。2002年6月,在懷化市召開的長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第十四次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懷化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并推介了懷化水土保持與山區綜合開發相結合的新路子、新經驗。2013年1月,麻陽苗族自治縣通過水利部評審,成為全國第十三個、湖南省第一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為全市開創了具有水土保持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更好地推進了全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
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市水利水保部門以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為目標,認真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相繼組織實施了“長治”工程、生態工程、國債工程等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市有芷江、辰溪2個縣被納入國家“長治”工程項目縣;芷江、辰溪、中方3個縣被納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縣;溆浦、中方、辰溪、新晃、鶴城、沅陵等6個縣區被納入國家國債項目縣;新晃、芷江、麻陽3個縣被納入國家生態建設項目縣;麻陽縣實施了2010—2012年國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沅陵縣實施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據《湖南水利統計年鑒(2012年)》統計,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 472.96 km2,其中整治基本農田2 152.91 km2,營造水土保持林938.19 km2、經濟林305.49 km2,封禁治理76.37 km2。
懷化市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山區、移民庫區于一體,受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為活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水土流失依然是制約山丘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因素。全市現有水土流失面積5 107.26 km2, 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8.53%,占湖南省水土流失總面積的15.82%,是全省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嚴重的水土流失不僅造成土壤養分流失,而且致使水庫淤積、河床抬高、地質災害、洪澇和干旱災害頻發,這與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實現生態文明城市、“美麗懷化”的目標極不相稱。
按照水利部《關于開展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水利廳的相關要求,全市應加快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工作,劃定并公告水土保持“三區”,為實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奠定基礎。
水土資源是維持良好生態的基礎,水土保持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既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平,貫徹實施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水土保持事業自身發展和當前生態建設形勢、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要繼續堅持進人大、進政府、進政協、進黨校的“水保四進”方略,使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各級黨委、人大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二要繼續堅持面向領導、面向廣大群眾、面向開發建設單位的“三個面向”宣傳方式;三要積極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水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增強人們治理水土流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社會辦水保”格局。
懷化經濟落后、財政困難,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只有牢牢抓住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之機,積極爭取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項目和資金支持,進一步提高全市水土流失防治水平、生態建設速度和質量。
近年來,全市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水土流失嚴重的總體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邊治理邊破壞”、“一方治理多方破壞”的現象依然存在。全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只有嚴格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所賦予的監督執法職責,加大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及時查處水土保持違法行為,才能有效遏制人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全市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要堅持“兩手抓”:一方面要對生產建設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進行依法處理,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相關單位和個人自覺守法,不敢隨意違法;另一方面要對相關監督執法部門和人員建立問責制度,最終達到監督執法部門和人員嚴格執法、規范執法,不敢徇私枉法。在監督執法過程中要積極尋求人大、政府的支持,積極尋求部門之間的合作,重點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和方案審批后的監督落實。
2011年,水利部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文明縣和文明工程創建活動,計劃到2020年,全國將有20%的城市、30%的縣、30%的生產建設項目創建為生態文明工程。懷化市轄12縣(市、區)和1個管委會,還需要加大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力度,力爭到2020年,懷化市、4個縣(市、區)、30%的生產建設項目分別創建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文明縣和文明工程。
懷化市地處長江一級支流沅水中上游,屬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湘西水電基地的主體地帶,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00萬kW,現已開發450萬kW,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型水電站有65座。全市礦產資源豐富,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銅、煤、磷、銻、錳等11類45種,占全省礦產發現種類的41.6%。其中:重晶石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80%以上,黃金儲量占全省的20%,居全省首位;磷礦儲量4億多t,居全省第三位[3]。在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積極探索地方特色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爭取從已發揮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電站工程和礦產資源的開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于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