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囯強,蔣如意
(1.祁東縣水務局,湖南 祁東421600; 2.祁東縣水土保持局,湖南 祁東 421600)
祁東縣種植黃花菜已有1 000多年的歷史,其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素有“全國黃花菜之鄉”的美譽。祁東縣步云橋2012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項目涉及步云橋鎮18個行政村、1.56萬人,項目區土地總面積2 940.13 hm2,其中耕地1 105.55 hm2(含坡耕地570.47 hm2)。項目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2 ℃,年無霜期283 d,年降水量1 230 m,以丘陵、崗丘地貌為主,成土母巖為泥質頁巖,土壤呈中偏酸性。當地農民有種植黃花菜的習慣,黃花菜收入約占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考慮到當地自然條件適合種植黃花菜,加之群眾要求強烈,決定在項目區新修梯田上發展黃花菜產業。
(1)合理配套,科學建園。黃花菜基地宜選擇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無“三廢”污染、土層深厚、肥力較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在梯田中種植黃花菜,必須考慮配套排灌設施和機耕道,實現雨住田干、排澆自如。對土層淺的瘠薄旱土采用綠肥壓青、挑客土等辦法,加厚土層,改良土壤。
(2)優選品種,合理搭配。祁東縣種植的黃花菜品種豐富,先后采用的有30多種。經過優勝劣汰,現在大面積推廣的黃花菜品種主要有沖里花、白花、猛子花3種,其生長習性、采摘期和功效各有千秋。①白花。早熟品種。6月上旬開始采摘,采摘期可持續85 d左右。花苔高1.5 m左右,每苔可分化花蕾80個,花蕾干制后呈淡黃色,品質較好。耐旱力強,花蕾不易脫落,葉片堅硬,抗病蟲害能力強,豐產性能好,每公頃干菜產量可達3 750~6 750 kg。②沖里花。中遲熟品種。6月上中旬開始采摘,采摘期可持續90 d左右。花苔高1.6 m左右,每苔能分化花蕾80~90個。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每公頃干菜產量可達4 500~6 750 kg,適宜加工速凍保鮮菜。③猛子花。遲熟品種。6月下旬至7月初進入盛產期,采摘期持續時間60~70 d。花苔高1.4 m,每苔可分化花蕾60個左右。花蕾粗壯,干制品呈黃褐色。易感銹病、莖腐病,中抗葉枯、葉斑病,每公頃產量3 000~6 750 kg。
由于黃花菜采摘要求時間性較強,且持續時間長,采摘高峰期適遇“雙搶”季節,勞力矛盾比較突出,因此栽種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合理搭配早、中、遲熟品種:土壤水肥條件好、勞力充裕的,應種植沖里花、白花、猛子花等;以鮮菜銷售為主的應種植沖里花和白花;土層淺、水源缺乏或種植規模較大、勞力不足的,應適當搭配早熟和遲熟品種,以緩和季節和勞力矛盾。
(3)適時移栽,保證質量。①移栽時間。栽植黃花菜最好采取分株繁殖的方法。花蕾采收完畢至抽生冬苗前,或冬苗枯萎后至翌年發青苗前均可栽植,但以花蕾采收完畢后立刻栽植效果最好。②種苗選擇與處理。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純度高的種苗,栽植前應對種苗進行修剪。③精細整地,施足基肥。種植黃花菜的地塊要求深翻30 cm以上,并高標準開好“三溝” (主溝、廂溝和圍溝),以利排灌。整地時應施足基肥,對酸性過重的土壤可施適量石灰,禁止使用不符合標準的污泥或城鎮垃圾、粉煤灰作肥料。④合理密植,保證質量。推廣寬窄行種植技術,栽植后梯田用優質灰肥蓋蔸,并用人糞尿兌水淋蔸作定根肥。
(4)加強培育,科學管理。在黃花菜生長過程中必須中耕除草、科學施肥、合理排灌、防治病蟲,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5)適時采摘,精細加工。①采摘。黃花菜采摘時間要求很嚴。大多數品種應選擇在蓓蕾含苞待放時,即在中午12 :00到14:00之間采摘最好。②加工。采下的蓓蕾應盡快集中運送到加工廠或家中加工。目前加工無公害黃花菜主要有凍干法、蒸煮法、燜制法、脫水保鮮加工4種方法。
(6)依托龍頭,品牌經營。近年來,祁東縣大力扶植黃花菜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已獲得國家“無公害、綠色黃花菜產地”認證,打造出了“祁富”“吉祥”“友吉”“剛建”“映武”“黃花姑娘”“奶媽皇”等10多個黃花菜知名品牌,在國內外形成了較完善的銷售網點。項目區梯田產出的黃花菜可以依托這些龍頭企業迅速形成品牌,實現產、供、加、銷產業經營體系的無縫對接。
黃花菜種植適應性廣,最高氣溫不超過40 ℃、最低氣溫不低于-10 ℃、年平均氣溫10~22 ℃的地方皆可栽種。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屬黃花菜生長的適宜氣候區,只要土壤符合其生長條件均可栽種。
祁東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實施后,昔日“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坡耕地變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梯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黃花菜根系發達、吸水固土作用強,是保土耕作的首選植物之一,盛產期葉片覆蓋地面達70%,比荒山減少水土流失量42.8%。2013年項目區新種植黃花菜180 hm2,當年干產量450 kg/hm2,產值9 000元/hm2,預計2016年將進入盛產期,屆時干產量將達到3 000 kg/hm2,產值6萬元/hm2,將在涵養水源、熟化土壤、美化環境和致富增收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 彭國強(1974—),男,湖南祁東縣人,水利水電一級建造師,水土保持監理、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和水土保持工程設計、建設與管理工作;通信作者蔣如意(1952—),男,湖南祁東縣人,祁東縣水土保持局局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