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董彥 張宏
領導人政治決心將改變中國
本刊記者 董彥 張宏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改革新目標的提出,可以表明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很有想法,針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的體制,會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富國強民之路。36年后,中國再次來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新的挑戰,諸如腐敗問題、環境污染、經濟結構失衡等成為中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阻礙。
在此歷史節點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凸顯出中國發展新的走向。其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被特別提及。這一全新提法,是執政黨對自身定位的切實認識,體現出治國理政思路的重大轉變和創新。
如何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治理結構方面的新變化?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作用如何? 84歲高齡的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鄧小平時代》一書作者傅高義(Ezra F. Vogel)教授在北京接受了中國報道記者的專訪,從一位資深“旁觀者”的視角就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這一改革新命題加以深入分析和前瞻。
被公認為美國唯一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傅高義對中國事務了解甚深。“基辛格第一次到中國是1971年,尼克松是1972年,我是1973年。”傅高義說,當時迫不及待地來到中國,就是想了解這個尚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國家。此后,他又多次來到中國,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實地調研,“我能看得出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我想寫一本書,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中國,最重要的是了解改革開放后的中國。”
其耗費十年心血而成的《鄧小平時代》,以鄧小平一生經歷為線索,探索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書中對鄧小平的個人性格及執政思路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中國改革開放史進行了深刻而獨到的闡述,同時對后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概況總結,這些挑戰包括腐敗、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社會福利等。
傅高義認為如果對這些問題處理不善,中國有陷入“亂象叢生的社會”的危險,這都是對鄧小平繼任者們的極大考驗。現在,他更加堅信,這些問題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對于十八大后的中國形勢,傅高義稱其一直很關注中國新領導人的動態。從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后,第一次離京就去了深圳并在鄧小平雕塑前敬獻了花籃。傅高義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宣誓,表明習近平和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事們將會沿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方向繼續堅定走下去。
但傅高義同時表示,雖然都叫改革開放,兩個不同的階段卻有著很大的區別。“改革開放之初到2000年之前,改革所針對的主要是原來舊體制留下的諸多問題,即計劃經濟還有權力過分集中等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后,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解決。2000年以后,我們面臨的很多問題,實際上是市場經濟本身帶來的問題。而如何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正是鄧小平留給后人最重要的思想遺產。”
被外界稱為“改革第二季”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被視為中國共產黨以全新的視角思考國家治理問題,以期通過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通過各領域改革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傅高義表示,從一名學者的角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許多改革構想,其具體成效將會如何,現在做判斷還為時尚早。但他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改革新目標的出現,可以表明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很有想法,針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的體制,會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推動中國社會向著安定團結的方向發展。
當然,現在中國改革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經濟發展從高速到中低速發展的轉變、環境問題、腐敗問題、發展不均衡問題,這些都是中國面臨的“中等收入困境”。
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問題,傅高義認為,首先要做的是遏制腐敗,新的領導人已經做了不少工作,讓老百姓覺得有希望,當然肯定需要繼續;在經濟改革方面,應優先處理地方債問題,地方政府的財政基礎不牢,借了很多錢,“應該改革地方稅制度,在土地買賣、房地產發展方面健全法制。地方政府的金融記錄不太好,我覺得應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他表示。
在2014年1月22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小組作為六個專項小組之一,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黨建等并列,正是凸顯了中央的反腐決心,彰顯了中央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紀律檢查、反腐敗的魄力。2013年底,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正是新一屆政府上臺后的正式“摸家底”,以期對地方債風險進行防范與管控。
傅高義坦言,現在老百姓包括很多官員都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太多了,應該大膽地解決,這給了習近平總書記和他的同事們一個良機。
“中國能夠從1978年時的經濟社會制度全面崩潰中走出來,也相信今天的一系列問題能夠找到答案”,傅高義對當下的全面改革持樂觀態度,“鄧小平考慮清楚后就大步走上了改革之路,我的印象是,習近平也會這樣做,大膽地改變中國,這是由政治決心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