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武長海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中心
環保信托前景可期、突圍有道
王振 武長海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中心
信托是管理財產的一種特殊方式,即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自己的財產委托給受托人進行管理或處分,所得收益由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享有,其既可以是私益信托,也可以是公益信托。環境保護信托(以下簡稱“環保信托”)的誕生與運作是信托業的一個業務項目創新,也是環境保護的一項資本運作創新機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環保信托是環境保護融資過程十分具有特色的融資方式。環保信托主要有環境保護單一資金信托和集合資金信托兩種模式。
單一資金信托主要是單一的委托人或投資人通過信托的方式,將資金借貸給地方政府環境公益企業進行環境保護項目投資或者進行股權投資,這類委托人主要是實力雄厚的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公司、產業基金等。這類信托項目的具體實施操作主要是委托人或者投資人同環境融資需求方共同協商確定,信托在其中作用有限,主要起通道搭橋的作用。環境保護集合資金信托主要是信托公司同環保項目融資方之間談判,在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信托公司通過發行信托計劃或理財計劃,由不確定的多個主體對該類信托份額進行認購。不論是單一資金信托計劃還是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其收益率往往都要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這也是委托人將資金投入該信托計劃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設立信托計劃后,信托公司在銀行開立賬戶,委托人將資金投入該賬戶并按照交易指令進行劃轉,銀行在其中擔任資金保管(監管)人,從信托財產中收取一定的保管費用,信托財產進而實現了在委托人及受托人之間的獨立,確保了信托資金的專用性和安全性。環保信托投資的對象主要是從事環境保護的城投或運營等公司(具有法人資格)和環境保護項目(不具有法人資格)。
投資于環保公司或者環保項目的信托計劃主要有股權投資信托和信托貸款兩種。
以天津信托有限公司為例,其在2009年時設立一個集合資金信托,投資于揚州泰達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州泰達”)的股權持有計劃。揚州泰達主營業務是負責揚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和建后運營工作,資金需求大。在向揚州泰達注資后,天津信托獲得了其部分股權,期限是20個月。在信托期限終止以后,天津信托實現退出,而揚州泰達也實現了融資的目的,對揚州整個城市的垃圾處理和城市環境改善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共贏。
信托貸款模式在實踐中應用也較為廣泛。以我國首個環保信托計劃——龍崗環保自備電廠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為例。該信托計劃由西安信托公司(現已改名為“長安信托有限公司”)在2005年時設立,信托規模為7000萬元,該筆資金是通過發放信托貸款的方式,將資金借貸給陜西興龍熱電有限公司,用于其回收鋼廠產生的高爐煤氣進行發電,這是一個典型的環保信托項目。該項目的主要運營模式也為后來的信托貸款型環境信托所借鑒。
時至今日,國內多家信托公司已經設立了與環境保護相關的信托計劃,環保信托正呈“樹狀圖”式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環保信托項目的投資風險有限。環保信托可以通過設立信托計劃,由合格的委托人主體進行認購,并且按照風險的差異將信托資產劃分成具有不同收益率的信托份額類別,最大限度地滿足投資者對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需求。環保信托項目的信用増級措施多種多樣,包括房產、土地使用權等抵質押手段,也可以以購買擔保資產所有權的方式,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約定流押、流質條款。擔?;蛘弑WC手段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也是銀行借貸等傳統融資手段難以做到的。同時,目前我國信托公司信托業務的開展需要有凈資本要求,并存在隱性的“剛性兌付”規則。雖然按照資金信托合同約定,由委托人承擔其中的風險,但在實踐操作中,即使發生了兌付風險,信托公司也會剛性兌付。從風險有限的角度而言,環保信托對投資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環保信托主要有環境保護單一資金信托和集合資金信托兩種模式。投資于環保公司或者環保項目的信托計劃主要有股權投資信托和信托貸款兩種。
信托資金規模大且產品收益率要高于傳統銀行借貸模式的收益率。我國銀行存款利率相對較低,貸款條件嚴苛。而環境保護項目通過信托融資可獲得大量的信托資產,單個信托計劃的資金規模往往都在數千萬元以上。信托融資可針對風險偏好不同的投資者設計具體的收益方案,風險偏好明顯的投資者可以認購劣后級信托份額,而其預期收益率也相對較高。不論是優先級還是劣后級信托份額,其預期收益率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
環保信托融資方式多樣。如,信托的股權投資方可以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如果融資方出現了違背信義義務的行為,信托公司可以直接干涉公司的運作和決策,而且一旦因為公司其他人員違反了信義義務給信托融資,作為受托人,信托公司可以起訴違反義務的主體。信托融資也可以采取BOT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TOT、BT等方式,在項目完成后,可以進而獲得該環保項目的經營權和收益權,委托人持續性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在特許經營權期滿之后,最初的融資方(通常是政府)可獲得該項目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環保信托也實現了有效的退出。近年來,這種融資方式又取得了新的進展,項目完成后,信托不再擁有該項目的管理權和經營權,而是由原融資方管理經營,只將其中取得的部分收益支付給信托公司和委托人。這種模式將更加簡化原有BOT模式的流程和運營成本,通過信托作為中介而開展的BOT模式可以更能有效地利用環境保護資金,對于節約政府財政和社會成本都具有顯著的意義。
未來環保信托模式應當著重在以下兩個角度實現突破:
第一,環境保護單一資金信托模式和集合資金信托模式共同發展,但更應該凸顯環境保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模式。單一資金信托計劃的盛行主要是由于我國法律、法規的特殊規定,而使得直接融資存在障礙。如,根據我國現行《公司法》第60條第一款的規定可以推出:法律禁止非金融機構法人將自有財產或資金借給他人。但如果一個投資公司向一個環境保護公司進行投資就必須尋求其他通道(或特殊目的實體)使該借貸合法化,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信托公司設立單一資金信托計劃,信托公司從中獲取一定的通道管理費。但這種融資模式具有不穩定性,一旦國家的政策發生改變,信托公司通道業務便很可能受到影響,環境保護單一資金信托計劃業務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另外,在這種被動型信托管理計劃中,信托公司基本要完全服從于委托人的安排,信托公司在計劃的制定實施方面發揮作用有限,會削弱信托公司參與信托計劃的動力。而環境保護集合資金計劃,主要是由多個自然人投資于一個信托計劃,信托公司在其中充當主動管理者的角色,這類主動管理型信托計劃更加體現了信托關系的本質,不容易受到政策變化的影響,更具有穩定性。信托公司從中收取的管理費用較高,將激勵進一步擴大環境保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規模。長遠來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將是環保信托融資模式的最主要選擇。
第二,當前環保信托中,私益信托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也刺激了投資者參與環保信托項目的投資。但從長遠來看,公益信托基金發展空間需進一步擴大。我國目前雖沒有名義上的公益環保信托,但實質上我國有兩千余家民間環保組織,從業人員已經超過20余萬,其在資金來源、運營模式等方面也與公益環保信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從規模上與會員達到340萬的英國國民信托相差甚遠,這需要進一步改進我國的公益環保信托模式。
【本文是“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資助項目”和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1YJC82013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