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敏,呂璇,關曉輝
(東北電力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吉林吉林132012)
細菌纖維素(Bacterial cellulose,簡寫為BC)是由D-葡萄糖以β-1,4 糖苷鍵連接而成的鏈狀多糖高分子,具有(C6H10O5)n 的組成[1]。BC 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纖維素相比,具有超純、超細、超強、持水能力強等許多獨特的性質[2-4]。近幾十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和人們對BC 本質和合成機理的認識,生物合成纖維素在食品、醫藥、化工和精紡等領域將具有廣泛應用前景,是當今生物材料研究的熱點之一[5-8]。但由于BC 的產量低,生產成本高,難以實現更廣泛的應用。而解決BC 產量低的關鍵措施就是選育優質的菌種和優化培養基成分、發酵條件(如pH、溫度、溶解氧、種齡、接種量和發酵周期等)。
本課題組從醋醅中篩選并馴化出一株高效生產BC 的菌種——木葡糖酸醋桿菌Gyll(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同時以玉米漿干粉為氮源對發酵條件進行了優化研究[9]。實驗過程中發現,pH 是影響木葡糖酸醋桿菌合成細菌纖維素的重要參數。因為發酵合成過程中,菌種需要將發酵液中的葡萄糖或蔗糖轉化成葡萄糖酸,同時還會生成其它一些酸性物質,致使發酵液的pH 下降,從而導致纖維素產量下降。所以,提高BC 產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利用建立緩沖體系來保持發酵過程中pH 基本恒定。曾有報道,在靜態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可有效地提高BC 的產量[10]。但是,在大規模生產過程中,緩沖溶液的加入勢必會提高BC 的生產成本。試驗研究發現,適量加入玉米漿干粉可以提高發酵培養基的緩沖能力,有效減緩pH 變化,使得BC 的產量高于其它培養基[11]。為此,本文通過加入酸或堿,對玉米漿干粉的緩沖能力及維持發酵過程pH穩定的能力進行了試驗研究,并對發酵過程中的pH和BC 產量進行了監測。
菌種:木葡糖酸醋桿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Gyll),由本實驗室分離獲得。
種子培養基(%):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檸檬酸0.1;Na2HPO4·12H2O 0.2;KH2PO40.1;MgSO4·7H2O 0.025;pH 5.8,121 ℃滅菌20 min。
發酵培養基(%):葡萄糖5;玉米漿干粉5;檸檬酸0.1;Na2HPO4·12H2O 0.2;KH2PO40.1;MgSO4·7H2O 0.025;乙醇0.5;pH6.0,121 ℃滅菌20 min。
YXQ.SG41.280 型高壓蒸汽消毒器:上海醫用核子儀器廠;Taisite 凈化工作臺: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AL204 精密電子天平:上海青浦滬西儀器廠;SPX-250B-Z 生化培養箱: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HZQX100 恒溫振蕩器:北京佳源興業科技有限公司。
1.3.1 靜態培養
取已活化的菌株接入種子培養基,在28 ℃、搖床轉速為120 r/min 的條件下,振蕩培養24 h。將培養好的種子接入滅菌后的發酵培養基中(盛裝在培養皿中),接種時需充分振蕩,使菌株分離出來并充分分散在發酵培養基中,28 ℃恒溫靜置培養一定時間。
1.3.2 動態培養
取已活化好的菌株接入種子培養基,28 ℃振蕩培養24 h,搖床轉速為120 r/min。再取出培養好的種子接入滅菌后的發酵培養基中(盛裝在錐形瓶中),接種時需充分振蕩,使菌株分離出來并充分分散在發酵培養基中。將盛有發酵培養液的錐形瓶放置于搖床平臺上,設定搖床腔內溫度為28 ℃,搖床轉速為120 r/min,發酵一定時間。
在最優培養條件下,采用稀釋倍數法測定培養液中菌體的濃度[12]。
用3,5-二硝基水楊酸(DNS)比色法測定培養基中可溶性還原糖含量[13]。
取出BC 膜,蒸餾水多次沖洗除去膜表面雜質。再將膜浸入0.1 mol/L 的NaOH 溶液煮沸30 min,除去殘存的菌體蛋白和培養基。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0.5%乙酸浸泡過夜。然后用去離子水沖洗,至pH 試紙測其表面為中性,此時膜呈乳白色半透明狀,105 ℃干燥至恒重。纖維素產量表示為:g 纖維素干重/1 L 培養液。
每次向500 mL 玉米漿干粉溶液中加入3 mL 0.2 mol/LNaOH 或0.2mol/LH2SO4溶液后測定pH。緩沖指數(β)的物理意義是相關酸堿組分分布線的斜率[14]。

式中:Δ[OH]為0.2 mol/L NaOH 或0.2 mol/L H2SO4加入后摩爾濃度的變化;ΔpH 為pH 的變化。
不同培養方式對細菌纖維素生產的影響見圖1。

圖1 不同培養方式生產的細菌纖維素Fig.1 BC in the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ystem
由圖1(a)可知,篩選出的菌種經過一段時間的靜態培養后,在發酵液表面(氣-液交界面)產生乳白色半透明、外表均勻光滑、質地柔韌的凝膠化膜;當該膜達到一定厚度時,在重力的作用下會下沉至發酵液底部,而在發酵液表面又會形成新的凝膠膜。而采用動態法發酵生產細菌纖維素時[圖1(b)],將錐形瓶在生化振蕩培養箱中以一定轉數振蕩培養,由于搖動過程中產生剪切力不會形成片狀膜,而是完全分散在發酵液中,呈不規則的絲狀、星狀或微團狀。
實驗過程中采用三級培養方式:1)一級種子振蕩培養:取1 環活化好的斜面種子接入150 mL 種子培養基,28 ℃振蕩培養24 h,接種時充分振蕩,以釋放出菌體(振蕩器轉速為120 r/min)。2)二級種子擴大化培養:取振蕩培養后的種子培養基,以10%接種量接入相同體積的新種子培養基,28 ℃振蕩培養20 h。3)靜態發酵培養:取二級種子以10%接種量接入盛有發酵培養基的培養皿中,28 ℃靜置培養8 d。
玉米漿干粉是以鮮玉米漿經低溫、瞬間加熱噴霧干燥而成的產品,其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多肽類,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生長因子等,可作為生化制藥、生物發酵等領域重要的營養添加源。經實驗測定,玉米漿干粉中蛋白質、乳酸和還原糖的質量百分含量分別為43.34%、17.57%和7.89%。由此說明,玉米漿干粉中豐富的蛋白質可為細菌纖維素的制備提供氮源,同時少量還原糖和乳酸可以提供部分碳源和有機酸,既可降低培養基成本,又能提高纖維素的產量。
以玉米漿干粉為有機氮源替代蛋白胨和酵母膏,基礎發酵培養液作對照,考察其用量對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影響,結果見圖2。

圖2 玉米漿干粉添加量對纖維素產量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additional amount of dried corn steep liquor powder on cellulose production
由圖2 可知,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Gyll 能夠利用玉米漿干粉作為氮源生產細菌纖維素;隨著玉米漿干粉添加量的提高,體系營養增加,有利于菌體生長繁殖,使得發酵液中菌體濃度增加,從而提高細菌纖維素的產量;但當加入的玉米漿干粉過多時,菌體初期生長過于旺盛導致對碳源需求量增加,而體系不能滿足其需要使得BC 產量下降,因此后續試驗中確定玉米漿干粉的添加量為50 g/L。
圖3 為不同濃度純玉米漿干粉溶液,在pH 為4.0~7.0 范圍內,緩沖指數β 值的變化情況。
由圖3 可知,在所測定的pH 變化范圍內,隨著玉米漿干粉濃度的增大,溶液的緩沖能力增強;且隨著pH 的增大,玉米漿干粉溶液的緩沖能力有所下降。當玉米漿干粉添加量<50.0 g/L 時,溶液的β 值趨于平穩變化且小于0.02,表明該兩種溶液具有弱的緩沖容量;而當玉米漿干粉添加量≥50.0 g/L 時,溶液的β 值均大于0.02,說明該溶液具有很強的緩沖能力。

圖3 不同濃度玉米漿干粉水溶液β 值變化Fig.3 Changes in the β-valu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dried corn steep liquor powder solution
圖4 是以不同濃度玉米漿干粉為氮源的發酵培養基,在pH 值為4.0~7.0 范圍內的β 值變化情況。

圖4 不同濃度玉米漿干粉發酵培養基β 值變化Fig.4 Changes in the β-valu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dried corn steep liquor powder medium
由圖4 可知,不同濃度玉米漿干粉為氮源的發酵培養基的β 值變化趨勢同圖3;不同的是當玉米漿干粉溶液中添加其他物質配制成發酵培養基后,發酵培養基的β 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漿干粉添加量≥40.0 g/L 時,發酵培養基的β 值均大于0.02,說明玉米漿干粉添加量≥40.0 g/L 的發酵培養基,在菌株培養過程中將具有很強的緩沖能力。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漿干粉中自身存在的、或加入的及生成的弱酸及其共軛堿(如磷酸氫二鈉-檸檬酸、檸檬酸–檸檬酸鈉、乙酸–乙酸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等),對發酵培養基的緩沖能力的提高有所貢獻。
分別以不同含量玉米漿干粉(30.0、40.0 g/L 和50.0 g/L)和蛋白質(50.0 g/L)+酵母膏(50.0 g/L)為氮源進行BC 發酵培養,監測發酵過程中發酵液的pH 和BC 產量,結果如圖5 所示。

圖5 不同培養基在發酵過程中pH 值和BC 產量的變化Fig.5 Changes in the pH-value and BC output of different medium in the fermentation
由圖5 可知,在發酵生產BC 的全過程中,蛋白質和酵母膏為氮源的培養基和玉米漿干粉含量為30.0 g/L培養基的pH 均呈現降低趨勢,偏離了木葡糖酸醋桿菌Gyll 發酵培養最適宜的pH 范圍。但是含量大于40.0 g/L 的玉米漿干粉培養基的pH 先是有所下降,然后又上升,基本恢復至5.5~6.0 左右。在該pH 范圍內,較適宜木葡糖酸醋桿菌Gyll 的生產,從而增加BC 的產量。
1)當玉米漿干粉添加量≥50.0 g/L 時,純溶液的緩沖指數(β)值均大于0.02,說明該溶液具有很強的緩沖能力。
2)當玉米漿干粉添加量≥40.0 g/L 時,發酵培養基的β 值均大于0.02,說明該玉米漿干粉發酵培養基具有很強的緩沖能力;
3)以玉米漿干粉為氮源的發酵生產細菌纖維素過程中,發酵培養基pH 可維持在木葡糖酸醋桿菌Gyll的適宜生長范圍內,而有助于提高BC 的產量。
[1] Belecki Stanislaw, Krystynowicz Alina, Turkiewiczmarianna, et al.Bacterial Cellulose[M].Weinheim:Wiley-VCH Verlag GmbH,2002
[2] Vandamme E J, De Baers S, Vanbaelen A, et al. Improved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and its application potential[J].Polym Degrad Stabil,1998,59(1/3):93-99
[3] 劉四新.細菌纖維素[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4] 李兆乾,裴重華,彭碧輝.細菌纖維素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7,15(2):64-68
[5] 徐千,劉忠,惠嵐峰.淺談細菌纖維素在造紙中的應用[J].紙和造紙,2009,28(4):50-51
[6] SHEU F, WANG C L,SHYU YT. Fermentation of Monascus purpureuson bacterial cellulose -nata and the color stability of Monascus-nata complex[J].Food microbiol safety,2000,65(2):342-345
[7] 蒲海燕,陳宇前.細菌纖維素及其在食品工業中應用[J].糧食與油脂,2005(9):16-17
[8] Ciechan Ska D. Multifunctional bacterial cellulose/chitosan composite material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J].FibresTextEastEur,2004,12(4):69-72
[9] 關曉輝,尹宗杰,魯敏,等.細菌纖維素發酵條件的優化及結構分析[J].中國釀造,2010,223(10):68-71
[10] Vandamme E J, De Baets S, Vanbaelen A, et al. Improved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and its application potential[J].Polym Degrad Stabil,1998(59):93-99
[11] Stanburg P F,Whitaker A.Principles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M].Britain:Pergamon Press,1984:78-82
[12] 袁麗紅.微生物試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13] 張惟杰.糖復合物生化研究技術[M].2 版.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193-197
[14] Perin D D, Demspey B. Buffers for pH and metal ion control[M].California:Chapman and Hall,197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