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局長 宋繼紅
貫徹實施《特種設備安全法》改革創新 轉變職能 全面提升安全監管水平
——紀念《特種設備安全法》頒布一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局長 宋繼紅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2013年6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并以國家主席令第4號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標志著我國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向科學化、法制化方向又邁進了一大步,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安全規范為主干、以技術標準為支撐的特種設備法律體系,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
《特種設備安全法》頒布一周年以來,特種設備局和特種設備戰線的同志們圍繞“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工作方針,按照“創新發展、真抓實干、穩中求進”的基本要求,認真組織實施《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水平不斷提升,特種設備安全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下面,我就《特種設備安全法》貫徹執行情況匯報如下:
1.1 抓宣貫,大力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
2013年8月22日,總局召開貫徹實施《特種設備安全法》電視電話會議,國務委員王勇同志出席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總局高度重視《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宣貫工作,組織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及各地質監部門,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特種設備局積極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法》宣傳工作。參加了由多部委聯合舉辦的第18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活動,共捐贈展板12套,宣傳資料、光盤等500份;在“質量月活動”期間,共制作并向社會發放《特種設備宣傳海報》、《特種設備安全知識手冊》等各類宣傳制品15萬套(張);組織開展了《特種設備安全法》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的“三進”活動,共向社會發放宣傳資料和紀念品8000余份;陳鋼副局長親自參加了和平里四小及龍德廣場的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在學校和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二是促進會加大《特種設備安全法》宣傳工作力度。共舉辦12期特設法宣貫和師資培訓班,共2552人參加了培訓;在作業人員、鑒定評審人員、安全監察人員的培訓考核中,增加了《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宣貫課程;設計制作發放了宣傳系列海報、宣傳紀念郵冊等共計14000余套;在北京市主要道路公交站點及公交車輛上投放了特種設備安全公益廣告,宣傳受眾近1000萬人次;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組織拍攝錄制了三期《特種設備安全法》系列節目,向廣大群眾宣傳《特設法》出臺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主辦了《特種設備安全法》征文活動,共征集文章300余篇。
三是各地質監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法》宣貫活動。全國各省質監局累計舉辦2254場培訓活動,培訓特種設備從業人員48.28萬余人次。累計舉辦2838場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340萬余份。其中,北京市質監局面向社會免費印制發放《電梯安全提示標識》17.2萬張,張貼范圍覆蓋全市14.1萬臺乘客電梯和自動扶梯。河南省質監局與河南影視集團聯合攝制、國家質檢總局監制的中國首部特種設備安全系列電影科教片“美麗中國夢 質檢安全行”,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批準立項。海南省質監局與當地電視臺合作錄制的《特種設備安全法》宣傳片,在全省29個鄉鎮、232家企業進行巡回播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監局與自治區人大常務委員會合作,翻譯出版維吾爾語版《特種設備安全法》讀本2000冊,免費發放給少數民族干部和群眾。各地宣傳工作方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在全行業、全社會形成了學習《特種設備安全法》的新高潮。
1.2 抓落實,全面提升安全監管水平
一是相關配套制度不斷完善。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編制了《特種設備安全法釋義》。積極推進配套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制修訂,完成《壓力管道安全監察規定》征求意見稿,組織開展了《電梯安全監察規定》、《特種設備缺陷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等規章的起草調研;確立了安全技術規范大規范制修訂規劃,《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5個大規范試點取得突破進展。與法規司協調,對《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等與《特種設備安全法》不適應、不協調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在廣泛征求國務院有關部委、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及有關企業意見的基礎上,擬定了《特種設備目錄》(修訂稿),已與國務院各部委協調一致,目前正在走會簽程序,報國務院批準后將盡快頒布。
二是特種設備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大檢查,下發了氨制冷裝置特種設備專項治理的指導意見和長輸(油氣)管道等特種設備排查整治實施方案。參與了國務院安委會組織的餐飲場所燃氣安全專項治理、工程建設領域施工起重機械、石油化工企業石油庫和油氣碼頭、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全國安全生產重點工作專項督查等專項安全督查。全系統共出動檢查人員437543人次,檢查相關企業257754家,累計發現和督促整改安全問題和隱患128596個。
三是特種設備工作基礎不斷夯實。構建起了比較完善的特種設備制度體系。逐步建立起法規標準協調機制,不斷完善了安全監察組織網絡和信息化網絡,安全責任特別是企業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研究建立了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系統,探索開展了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和檢驗機構的安全績效評價制度,全面提升了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技術能力。
《特種設備安全法》頒布一年以來,特種設備安全狀況不斷好轉。2013年,全國共發生特種設備事故227起,死亡289人,萬臺設備死亡率0.46,比上一年度下降11%,較好地實現了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萬臺設備死亡人數不超過0.51的控制目標;2014年1~5月,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或相關事故73起,死亡69人,受傷59人。與2013年同期相比,事故總起數減少6起,下降7.59%;死亡人數減少8人,下降10.39%;受傷人數減少10人,下降14.49%。事故起數與死傷人數均大幅度減少,安全狀況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1.3 抓創新,積極推進職能轉變研究
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國務院也提出了關于政府職能轉變的具體要求,特種設備局充分利用《特種設備安全法》提供的改革空間,積極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職能轉變工作。
一是組織制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職能轉變頂層設計方案》。特種設備局在去年四月份就成立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職能轉變領導小組,開展了一些研究探索。《特種設備安全法》頒布后,我們圍繞行政許可改革、檢驗工作改革、風險管理及國外特種設備監管情況等工作深入開展研究,組織制定了《特種設備職能轉變頂層設計方案》。該方案主要運用了戰略思維和系統思想方法,以明晰主體責任、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安全水平、激發市場活力、降低社會成本為核心目標,運用公共性、外部性等經濟理論,對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進行了科學定位,即在公共性和外部性較強的領域,以發揮政府作用為主;在生產性、責任主體明確的領域,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主,政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頂層設計方案從體制、機制、法制層面對特種設備職能轉變進行了統籌規劃,尤其是創新性地提出了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治理體系,確立由安全監察、技術檢查、行政執法組成的安全監管體制,探索檢驗機構“一分為二”的改革路徑,大力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等,將《特種設備安全法》的貫徹落實與職能轉變有機結合了起來,將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開展發揮指導作用。
二是同步制定行政許可改革、檢驗改革等子方案。行政許可改革主要是落實國務院審改辦要求,取消了市場主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能夠自律管理、行政機關采用事后監督能夠解決的許可事項,除將少量高參數、高風險、跨省流動以及涉及境外企業的制造許可和長輸管道的設計安裝許可保留在質檢總局外,將大多數行政許可項目下放到地方質監部門實施,同時取消了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資格認定以及生產許可中的安裝改造修理許可子項目,明確了今后的改革方向。檢驗改革主要是堅持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大力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整合,組建特檢集團,不斷提升特檢高技術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特檢機構做優做強,形成布局合理、實力雄厚、公正可信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社會化高技術服務體系。
三是以電梯為突破口,提出了改進監管方式的工作方案。在認真總結廣東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全面深化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的方案,提出了6項改革創新的措施,并已經以質檢工作專報形式上報國務院領導。結合總局改革方案精神,北京市印發《關于簡化程序方便應急情況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房屋出現“電梯故障危及人身安全”等6種危及房屋安全使用的緊急情況時,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具體要求和程序。《通知》印發實施后,全市商品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累計使用1.7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電梯維修使用5825萬元,同比增長61%。對于老舊居民住宅電梯維修順利使用應急專項維修資金,及時消除電梯安全隱患,保障電梯運行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特種設備安全法》出臺后,體現的一項實實在在的“保障安全、為民服務”的惠民工程。
《特種設備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水平、有效預防和減少特種設備事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在《特種設備安全法》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既有特種設備法本身的問題,又有配套規范標準滯后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法律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如《特種設備安全法》中關于事故調查處理的分級,與《安全生產法》不一致、不銜接,給事故調查和處理帶來困難。在壓力管道監管方面,《特種設備安全法》與《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安全生產法》、《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在確立各部門監管職能上存在交叉,導致多部門監管,給企業造成負擔。在電梯監管方面,沒有明確物業等電梯使用管理單位的首負責任,在發生事故時無法構建清晰的責任鏈條。
二是相關配套規章和標準的制定相對滯后。《特種設備安全法》中新增了關于經營環節監管、召回制度等內容,雖然對這些新的制度已經著手制定相關的規范標準,但目前仍未出臺,影響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了關于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管的具體內容,但大部分內容在《特種設備安全法》中沒有體現,因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作為我們開展節能監管工作的重要依據,還需要保留繼續實施。
三是部分現行內容與職能轉變要求存在不適應。這部法律雖然給改革留下了空間,但在當前大幅減少行政許可的大形勢下,需要重新審視,加以完善。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要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職能轉變頂層設計方案》提出了行政許可改革、檢驗改革、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等改革措施,但由于《特種設備安全法》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出臺,現行內容與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職能轉變新要求存在一定的不適應,需要做出調整。
一是繼續抓好宣傳引導。要繼續利用電視、網絡、廣播、報刊等媒體,運用訪談、講座、播放宣傳片、發放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地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要繼續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六一”宣傳和電梯安全“宣傳周”等活動,深入開展“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宣傳活動,宣傳、普及安全節能法規和知識。要對特種設備質量負責人和安全管理負責人,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法》培訓。
二是繼續完善配套法規。總局將抓緊與各部委完成《特種設備目錄》會簽工作,報國務院批準后盡快發布實施;制定特種設備缺陷產品召回、壓力管道監管、經營監管等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修訂與《特種設備安全法》不相適應的規章、安全技術規范,不斷完善與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制度。
三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以貫徹實施《特種設備安全法》為契機,創新監管思路,轉變監管方式,深化行政許可改革,穩步推進檢驗工作改革,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積極研究《特種設備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發現的各種問題,與全國人大、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加強協調,做好相關修訂完善工作。
同志們,貫徹實施《特種設備安全法》意義深遠,責任重大。讓我們在總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老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奮力進取,扎實作為,努力推動特種設備安全法制建設再上新臺階,不斷完善中國特色質檢工作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