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目 次
第1期
·綜述·
地表溫度的被動微波遙感反演研究進展
周芳成, 宋小寧, 李召良 (1)
·技術方法·
單幅圖像空間化研究
張興國, 劉學軍 (8)
基于面向對象的河道信息提取及其季節性變化分析
湯旭光, 王宗明, 劉殿偉, 董張玉 (13)
資源三號衛星多光譜圖像特征分析和質量評價
李霖, 羅恒, 唐新明, 李楨 (17)
短波紅外波段高溫目標識別的可行性分析
于一凡, 潘軍, 邢立新, 蔣立軍, 孟濤, 韓曉靜, 周彩彩 (25)
基于局部區域梯度最小點的遙感圖像鑲嵌算法
程紅, 鄭悅, 孫文邦 (31)
地溝油的高光譜數據聚類分析
郭毅, 丁海勇, 徐晶鑫, 徐灝 (37)
基于機載多光譜遙感數據的溢油信息提取方法
劉丙新, 李穎, 高超 (42)
車載LiDAR點云數據分割與半自動化建模方法
朱紅, 張正鵬 (47)
集成互補不變特征的SAR影像自動配準
王曉華, 鄧喀中, 楊化超 (52)
青海湖流域土壤遙感分類
劉娟, 蔡演軍, 王瑾 (57)
基于植被分區的多特征遙感智能分類
于菲菲, 曾永年, 徐艷艷, 鄭忠, 劉朝松, 王君, 何晉強 (63)
基于經驗模型的Hyperion數據植被葉綠素含量反演
豐明博, 牛錚 (71)
基于MODIS數據的干旱區土壤水分反演
胡猛, 馮起, 席海洋 (78)
·技術應用·
基于TM圖像和夜間燈光數據的區域城鎮擴張監測——以浙江省為例
陳征, 胡德勇, 曾文華, 鄧磊 (83)
“白屋頂計劃”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性評價
許飛, 張雪紅, 李棟, 馮曉鈺 (90)
利用機載雙天線InSAR數據生成高精度DEM的試驗研究——以大面積丘陵地區為例
張延冰, 郭華東, 韓春明 (97)
地面沉降-回彈及地下水位波動的InSAR長時序監測——以德州市為例
葛大慶, 殷躍平, 王艷, 張玲, 郭小方, 王毅(103)
基于Mini-RF雷達數據的月球水冰探測
張冬華, 張春華, 劉芮, 姜焱光(110)
基于遙感技術的“6·5”重慶武隆雞尾山崩滑災害特征及應急救援工程布置研究
聶洪峰, 童立強, 李建存, 郭兆成, 鄭雄偉, 程洋(115)
輻射沙脊群地貌遙感制圖
夏娟, 丁賢榮, 康彥彥, 葛小平, 潘進, 李森(122)
青藏大陸北緣盆山耦合帶庫斯拉甫地區遙感蝕變信息提取
夏清, 楊武年, 趙妮(127)
基于HJ-1B星熱紅外數據的大亞灣海溫反演模型及其應用
熊攀, 朱利, 顧行發, 趙利民, 余濤, 孟慶巖, 李家國, 張峰(132)
FY-3氣象衛星微波水汽三維可視化及其在強天氣監測中的應用
高大偉, 樊高峰, 胡永亮, 張小偉, 何月, 郁珍艷(139)
近30年西藏雪深時空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白淑英, 史建橋, 沈渭壽, 高吉喜, 王冠軍(144)
近40年烏蘭烏拉湖變化的遙感分析與水文模型模擬
閆強, 廖靜娟, 沈國狀(152)
濕地景觀格局與生態安全遙感監測分析——以江蘇濱海濕地為例
杜培軍, 陳宇, 譚琨(158)
河北壩上地區植被覆蓋變化遙感時空分析
孫雷剛, 劉劍鋒, 徐全洪(167)
·地理信息系統·
基于數據字典的空間數據庫通用建庫技術
張龍, 汪新慶(173)
資源一號02C衛星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研建
周偉, 黃煒, 王彥佐, 李敬敏, 劉若溪(179)
第2期
·綜述·
礦山遙感監測評估特點與指標體系
周進生, 牛建英, 張旭, 于艷蕊 (1)
Landsat衛星圖像用于大面積森林擾動監測的研究進展
祝善友, 張瑩, 張海龍, 曹云, 張桂欣 (5)
森林濕地遙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現狀
嚴婷婷, 邊紅楓, 廖桂項, 盛連喜, 張吉順, 高明輝 (11)
土壤水分的遙感監測方法概述
吳黎, 張有智, 解文歡, 李巖, 宋靜波 (19)
·技術方法·
植被覆蓋區土壤水分反演研究——以北京市為例
蔣金豹, 張玲, 崔希民, 蔡慶空, 孫灝 (27)
資源三號衛星影像中線性目標的檢測技術
張國英, 程益鈺, 李峰, 宋科科 (33)
基于小波變換的多聚焦圖像融合算法
孟強強, 楊桄, 童濤, 張儉峰 (38)
資源一號02C星圖像水體信息提取方法
胡衛國, 孟令奎, 張東映, 樊志偉, 成建國, 李曉暉 (43)
基于半約束條件下不透水面的遙感提取方法
朱紅雷, 李穎, 劉兆禮, 付波霖 (48)
LiDAR點云與影像相結合的建筑物輪廓信息提取
李云帆, 龔威平, 林俞先, 汪波 (54)
基于二次散射非線性混合模型的礦物填圖方法
余先川, 熊利平, 徐金東, 胡丹, 張立保, 李建廣 (60)
基于加權整體最小二乘法的無人機影像配準
李政, 李永樹, 楚彬, 唐敏 (69)
單頻靜態GPS在滑坡監測中的高程精度分析
林昊, 范景輝, 洪友堂, 涂鵬飛, 郭小方 (74)
基于SBDART輻射傳輸模型的夜間輻射霧自動檢測及時間序列分析
張偉康, 馬慧云, 鄒崢嶸, 何卓臣, 趙國慶 (80)
基于隨機森林算法的高維模糊分類研究
張修遠, 劉修國 (87)
基于改進Hausdorff距離的圖像配準方法
李偉峰, 周金強, 方圣輝 (93)
基于HJ-CCD數據的海面溢油提取方法研究
蓋穎穎, 周斌, 孫元芳, 周燕 (99)
基于地面實測光譜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預測
官曉, 周萍, 陳圣波(105)
·技術應用·
江蘇濱海濕地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地表溫度響應遙感監測
杜培軍, 陳宇, 譚琨(112)
基于Bayes決策的機載全極化SAR圖像滑坡信息提取
王興玲, 胡德勇, 唐宏, 舒陽(121)
海島型城市森林景觀格局效應及其生態系統服務評估
尹鍇, 趙千鈞, 文美平, 花利忠, 吝濤, 石龍宇(128)
城市不透水面及地表溫度的遙感估算
楊可明, 周玉潔, 齊建偉, 王林偉, 劉士文(134)
貴州弱礦化蝕變遙感信息的分布特征
況忠, 黃欣欣, 況順達, 蘆正艷, 龍勝清(140)
小秦嶺地區遙感線性構造密集帶與金礦關系分析及找礦預測
鐘江文, 彭翼(148)
青海納日貢瑪斑巖型Cu-Mo礦床遙感蝕變異常提取與找礦預測
鄧會娟, 姚聿濤, 彭光雄, 夏浩東(154)
基于斷裂構造遙感影像特征對比分析的花山巖體與姑婆山巖體成因關聯性探討
郝敏, 吳虹, 賈志強, 黃大寧, 柳艷, 關震(162)
近30年長江中下游平原典型區耕地覆蓋變化
常瀟, 肖鵬峰, 馮學智, 張學良, 楊永可, 馮威丁(170)
南京市地表參數變化與熱島效應時空分析
李昕瑜, 杜培軍, 阿里木·賽買提(177)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秦淮河流域土地覆蓋格局模擬預測
陳愛玲, 都金康(184)
·地理信息系統·
災害事件和災害過程驅動下Charter數據獲取機制研究
和海霞, 陳偉濤, 吳瑋, 李亞飛(190)
第3期
·綜述·
高光譜圖像異常目標檢測算法研究與進展
成寶芝 (1)
TLS技術及其在滑坡監測中的應用進展
謝謨文, 胡嫚, 杜巖, 許波 (8)
遙感技術在微生物復墾中的應用研究
陳書琳, 畢銀麗 (16)
·技術方法·
水澆地與旱地春小麥冠層高光譜反射特征比較
靳彥華, 熊黑鋼, 張芳 (24)
基于多維歐氏空間相似度的激光點云分割方法
喻亮, 李婷, 詹慶明, 于坤 (31)
基于SBAS-InSAR的長治礦區地表形變監測
劉志敏, 李永生, 張景發, 羅毅, 劉斌 (37)
一種大曲率線狀實體的三維可視化方法
劉釗, 高培超, 閔世平, 趙龍, 羅智德 (43)
基于特征點與邊界信息的全自動多模態遙感圖像配準方法
宋智禮 (48)
沙漠地區微波地表發射率年內變化規律與氣候因子的關系分析
吳瑩, 王振會, 翁富忠 (55)
基于加權濾波經驗模式分解的遙感圖像融合
梁靈飛, 章沖, 平子良 (61)
基于像元級SAR圖像時間序列相似性分析的水體提取
王亞飛, 程亮, 李滿春, 陳偉, 陳小雨, 諶頌 (67)
基于DNB驗證的VIIRS夜間云檢測方法
夏浪, 毛克彪, 孫知文, 馬瑩, 趙芬 (74)
ZY-1 02C星圖像與ETM+圖像融合方法及效果評價
胥兵, 方臣 (80)
·技術應用·
遙感圖像幾何糾正中GCP選取
劉善磊, 石善球, 張麗靜, 趙銀娣, 王光輝 (86)
基于ETM+6-γ示礦信息反演的花山花崗巖鈾礦預測
關震, 吳虹, 曹翠, 黃曉娟, 郭琳, 柳艷, 郝敏 (92)
四川蘆山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遙感調查及災害特征初探
郭兆成, 童立強, 鄭雄偉, 齊建偉, 王建超 (99)
祁連山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遙感探測數據分析與評價
劉松, 邢學文, 張強, 楊明國(106)
基于PLSR的陜北土壤鹽分高光譜反演
李曉明, 王曙光, 韓霽昌(113)
植被對潮溝發育影響的遙感研究——以崇明東灘為例
鄭宗生, 周云軒, 田波, 王建, 劉志國(117)
基于HJ-1C SAR數據的遼東灣海冰分類
劉惠穎, 郭華東, 張露(125)
基于TerraSAR-X全極化數據的北極地區海冰信息提取
趙興剛, 柳林, 錢靜(130)
近35年來熱帶風暴對我國南海島礁的影響分析
孫超, 劉永學, 李滿春, 陳振杰, 趙賽帥(135)
ZY-3影像在我國海岸帶區域的定位精度評價
劉榮杰, 張杰, 李曉敏, 馬毅(141)
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溫度時空分異特征分析
王艷慧, 肖瑤(146)
基于CBERS數據的福建南平地質災害動態遙感解譯
徐岳仁, 何宏林, 陳立澤, 申旭輝(153)
青川縣LUCC遙感動態監測及驅動力分析
劉萌, 楊武年, 邵懷勇, 孫小飛(160)
遙感圖像結合MapGIS在省級礦山衛片執法檢查中的應用
劉福魁, 劉麗, 曹世欣, 于得芹, 馬麗新, 郭晶(166)
三維可視化在城市舊區改造建設中的應用
馬靜, 劉祥磊(170)
·地理信息系統·
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監測與評估應用示范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湯童, 范一大, 楊思全, 王磊, 王平(175)
可擴展遙感圖像處理軟件框架的研究與設計
陳超, 姚國清(182)
第4期
·綜述·
基于RS和GIS的農作物估產方法研究進展
胡瑩瑾, 崔海明 (1)
·技術方法·
基于模糊貼近度和改進Prim算法的高光譜圖像波段分組排序
張轉, 馬玉, 蔡偉 (8)
基于FAST測點的大幅寬HJ星圖像幾何精糾正方法
李全文, 趙衛林, 楊曉梅, 劉興權, 張濤 (14)
一種多尺度幾何細節抽取的陰影處理算法
王博, 張永軍, 陳奇 (23)
基于雙閾值SSDA模板匹配的遙感圖像道路邊緣檢測研究
闕昊懿, 黃輝先, 徐建閩 (29)
基于選權迭代估計與非監督分類的多光譜圖像變化檢測
李莎, 倪維平, 嚴衛東, 吳俊政, 張晗 (34)
EMD與分形相結合的遙感影像水體信息提取方法
周林滔, 楊國范, 趙福強, 杜娟 (41)
基于面向對象的高分遙感景觀格局提取方法
楊葉濤, 王迎迎, 曾又枝 (46)
條件隨機場框架下基于隨機森林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蓋遙感分類
楊耘, 徐麗, 顏佩麗 (51)
基于微縮模型的森林BRF測量
黃華國, 王詩瑞 (56)
遙感圖像不同融合方法的適應性評價——以ZY-3和Landsat8圖像為例
劉會芬, 楊英寶, 于雙, 孔令婷, 章勇 (63)
SPOT6遙感圖像融合方法比較研究
郭蕾, 楊冀紅, 史良樹, 戰鷹, 趙冬玲, 張超, 孫家波, 季佳佳 (71)
Landsat長時間序列數據格式統一與反射率轉換方法實現
沈文娟, 李明詩 (78)
基于國產衛星數據的礦山遙感監測一體化解決方案——以西藏自治區為例
路云閣, 劉采, 王姣 (85)
框幅式數字航空攝影飛行質量檢查方法
陳潔, 楊達昌, 杜磊, 李京, 韓亞超 (91)
·技術應用·
升降軌PSInSAR觀測反演沉降與水平向位移試驗
王艷, 張玲, 葛大慶, 張學東, 李曼 (97)
基于LiDAR點云數據的樹冠空隙度指數分析
鄭莎莎,董品亮,王成,習曉環,呂毅斌(103)
利用機載LiDAR數據提取與分析地裂縫
肖春蕾, 郭兆成, 張宗貴, 李遷, 尚博譞, 吳芳(111)
國產單極化SAR數據在錳渣尾礦庫自動化識別中的應用
熊文成, 肖如林, 申文明, 付卓, 史園莉(119)
升降軌PSInSAR地面沉降監測結果的互檢驗與時序融合
王艷, 葛大慶, 張玲, 李曼, 郭小方, 王毅(125)
基于FY-3B/MWRI數據的裸土區土壤濕度反演
鮑艷松, 毛飛, 閔錦忠, 王冬梅, 嚴婧(131)
岷江上游流域環境脆弱性評價
楊斌, 詹金鳳, 李茂嬌(138)
基于遙感指數的生態變化評估——以常寧市為例
羅春, 劉輝, 戚陸越(145)
基于RS和GIS的城鎮化與南四湖生態易損性關系
張雅洲, 謝小平(151)
番禺區城市建設用地的廊道效應分析
張亦漢, 曾湛荊(157)
中亞1999—2012年間土地退化強度與趨勢分析
匡薇, 馬勇剛, 李宏, 劉超(163)
西藏尕爾窮銅金礦多光譜遙感地質特征與外圍找礦預測
張廷斌, 唐菊興, 李志軍, 易桂花, 別小娟, 吳華, 郭娜, 張志(170)
岷江流域映秀—茂縣段地震次生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及發展趨勢分析
魏永明, 魏顯虎, 陳玉(179)
陜西柞水冷水溝地區遙感地質特征及找礦預測
張云峰, 焦超衛, 李劍斌, 任濤, 張西社(187)
·地理信息系統·
基于GIS與虛擬現實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仿真展示平臺設計
李曉燕, 姜廣輝, 胡磊, 李瑜(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