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向陽
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篩查與隨訪分析
范向陽①
目的:對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與隨訪,并且分析相關因素以及檢出概率。方法: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肺結核門診登記的421例涂陽肺結核患者,并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分析。結果:在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子女檢出的概率為0.25%,父母檢出的概率為2.34%,配偶檢出的概率為5.45%。父母、配偶的檢出概率與子女檢出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組、不同文化程度的密切接觸者中,檢出涂陽患者的概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否與涂陽肺結核患者在一個房間居住,檢出涂陽患者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是掌握肺結核感染與發病的最早時點,對密切接觸者定期隨訪檢查能發現相當多的患者,其檢出率也高,從而達到發現患者控制結核病傳播的目的。
涂陽肺結核; 密切接觸者; 篩查; 隨訪

結核病的重要傳染源就是痰涂片顯示為陽性的患者,同時也是引發結核病的關鍵因素,結核病發病人群以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為主[1]。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在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之中,新活動性結核病患的檢出率已達到2.5%左右,最高可達到5%[2]。所以,要對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加強監控與篩查,盡早發現,減少傳播,其在結核病控制工作中,也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3-5]。本文主要對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與隨訪,并且分析相關因素以及檢出概率,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肺結核門診登記的421例涂陽肺結核患者,共有1201例與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并將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在登記本中記錄。其中有400例為患者的子女,有214例為患者的父母,有587例為患者的配偶。在患有肺結核的421例患者中,有197例患者為涂片(1+),有113例患者為涂片(2+),有79例患者為涂片(3+),有32例患者為涂片(4+)。在1021例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男558例(46.46%),女643例(53.54%)。年齡12個月~92.5歲,平均(54.3±12.7)歲。密切接觸者具體年齡分布:0~歲30例,男16例(2.9%),女14例(2.2%);5~歲99例,男57例(10.2%),女42例(6.5%);15~歲 585例, 男 277例(49.6%),女308例(47.9%);45~歲312例,男134例(24.0%),女178例(27.7%);60~歲175例,男74例(13.3%),女101例(15.7%)。密切接觸者文化程度分布:小學以下186例,小學382例,初中410例,中專/高中173例,大專以上50例。
1.2 方法 在全部的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檢查顯示為陽性的患者需要提供即時痰、晨痰以及夜間痰液的痰液標本,將患者所提供的合格痰標本作進一步的涂片試驗[6],包括1次培養,以及3次涂片。年齡在15歲以下的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首先要采取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實驗(PPD試驗),對PPD實驗的結果顯示為陽性患者,做X線胸片檢查,以作進一步確診。大于15歲的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要采取X線檢查,做胸部透視,其結果顯示為陽性的患者再采取X線胸片檢查進行確診。將密切接觸者的X線胸片檢查結果,以及痰檢查結果,均在其病歷之上進行及時準確的記錄,以對確診的肺結核患者,進行有效的抗結核治療。通過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的排菌程度,分析檢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具體狀況。在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對檢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檢查一般情況 患者患者的子女400例中,有1例為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為0.25%;患者的父母214例中,有5例為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為2.34%;患者的配偶587例中,有32例為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的概率為5.45%。患者配偶、父母與子女中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配偶與父母中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檢出活動性肺結核者涂片情況 1201例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患者中,共檢出38例活動性肺結核,檢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概率為3.17%(38/1201);其中21例涂陰,檢出涂陰率為1.75%(21/1201);17例涂陽,檢出涂陽率為1.42%。
2.3 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 在登記的421例涂陽肺結核患者中,32例涂片(4+),密切接觸者90例;79例涂片(3+),密切接觸者277例;113例涂片(2+),密切接觸者有328例;197例涂片(1+),密切接觸者506例。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見表1。
2.4 不同年齡組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 不同年齡組的密切接觸者中,其活動性肺結核檢出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

表2 不同年齡組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
2.5 不同文化程度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 不同文化程度的密切接觸者中,肺結核的檢出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密切接觸者篩查狀況
2.6 其他因素分析 是否與涂陽肺結核患者在一個房間居住檢出概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無肺結核可疑癥狀的密切接觸者的檢出概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其他因素篩查狀況
通過對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以及隨訪,能及時地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以及處于潛伏期的肺結核患者找出,并且采取相應的治療,在許多地區都采取這種措施對肺結核病進行控制以及預防[7-8]。本文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與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的1201例中,檢出38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檢出率為3.17%,這一結果要比普通人群高出很多,所以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的屬于結核病的高發人群。
肺結核病發生傳染的主要因素就是有沒有同涂陽肺結核患者在一個房間居住,在一個房間居住的接觸者同肺結核患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通常情況下配偶與肺結核患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近距離的飛沫傳染是肺結核的主要傳播方式,配偶需要與肺結核患者在一個房間居住,被傳染的可能性比較大,容易發病。本組研究中,同一個房間居住的密切接觸者的檢出概率5.67%,明顯高于不在同一房間居住者的檢出概率(P<0.05),并且將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的配偶、父母與子女的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影響肺結核傳染發病率的多種因素中,與涂陽肺結核患者的關系也是其中之一。在一個房間居住的配偶檢出肺結核的概率遠遠高于其他的接觸者,因此,接觸的程度會直接影響感染的概率,與肺結核患者越是密切接觸,就越容易感染。本文分析結果表明,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不同文化程度的檢出概率也有明顯差異(P<0.05),并且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的學歷越高,其活動性肺結核的檢出概率越低。其與文化程度較高者較易接受新的知識,以及對相關防護措施的重視程度可能有所關聯。本組研究結果還顯示,60歲~者的檢出概率達到6.29%,由此可見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的年齡越高,則檢出概率越高(P<0.05)。導致老年人群的高檢出率的原因主要包括其在家時間長,與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接觸幾率較高,以及老年人自身的機體免疫力弱,無明顯的臨床癥狀等具有密切關聯。本次研究中,對1201例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均進行了相關檢查,即胸部X線照片,以及痰涂片檢查等。對于沒有肺結核可疑癥狀的密切接觸者,如咳嗽咳痰癥狀者,其檢出活動性肺結核者有17例,檢出概率為1.54%,由此可見,不僅需要將具有肺結核可疑癥狀的密切接觸者作為重點篩查對象,也應對無肺結核可疑癥狀者加以重視,以通過進行胸部X線檢查,以及進行痰圖片檢查來增加結核病患者的早期發現概率。
通過對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與隨訪,能更快的檢出活動性的肺結核患者,同時也是找出肺結核患者重要措施。分析中發現,32例患者涂片(4+),檢出9例活動性肺結核;79例患者涂片(3+),檢出15例活動性肺結核;113位患者為涂片(2+),檢出9位活動性肺結核患者;197例患者涂片(1+),檢出5例活動性肺結核,其檢出概率分別為10.00%、5.42%、2.74%、0.99%。因此,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排菌量會對發病概率造成直接的影響,符合相關研究結果,但是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排菌量同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影響。對于肺部有空洞的患者而言,其密切接觸者通常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與肺部有空洞者的排菌時間較長,以及排菌量較大具有一定關系[9-12]。
增強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的篩查力度,可增加發現肺結核患者的幾率,并且可以對新發現的肺結核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對結核病防止工作的開展,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使防止工作的擴散范圍增大[13]。在我國,目前發現肺結核病的主要途徑是患者因癥到醫院就診,大部分都為被動發現,在患者出現相關癥狀以后才會主動就醫,然后由相關機構及時將疑似患者轉診,這時結核病患者才能被發現。所以,要加強對結核病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居民進一步了解結核病的主要癥狀以及預防措施,這樣肺結核密切接觸者才能及時主動到相關機構進行檢查[13]。
總而言之,發現早期結核病患者的主要方法就是對肺結核密切接觸者做進一步的調查,在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為患者的父母或者是配偶時,尤其是在一個房間居住的狀況下,要對其進行有關的隨訪以及篩查。
[1]高翠南,譚青云,許卓衛,等.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的結核病檢出情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1,12(6):1130-1132.
[2]王治國,鄭國慶,張玉軍.通許縣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篩查情況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3,24(1):52-53.
[3]周遠忠,羅毅,雷鵬遠,等.“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檢查”工作現況的調查分析[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3,36(1):71-73.
[4]周遠忠,羅毅,申旭波,等.經濟社會因素對“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檢查”工作的影響[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3,36(4):370-373.
[5]劉崇歡.陽江區2006-2008年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調查與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52.
[6]戴淑敏,鄭雪琴.肺結核咯血70例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1,1(8):63,94.
[7]郭付愛,馮素青,劉國平,等.2007-2008年石家莊市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篩查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9,25(22):2408-2409.
[8]秦學全,張鵬宇,魏映麗,等.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者肺結核病檢出情況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20(11):202.
[9]李源.2007-2009年淄博市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痰涂片檢測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1,17(2):154.
[10]黃芳,張義波.郯城縣涂陽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9,9(8):521-522.
[11]秦蓉,姜偉,沈燕,等.張家港市涂陽肺結核密切接觸者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8):4710-4711.
[12]侯雙翼,張險峰,葉建君,等.涂陽肺結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觸者痰涂片陽性檢出情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2):71-73.
[13]朱麗穎.利福噴汀治療初治涂陽肺結核132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42-43.
Objective:To conduct the close contacts of smear positive tuberculosis screening and followup analysis, and then analyze the correlated factors and detection probabilities.Method:421 cases of tuberculosis in registered in the outpati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ose contacts were analyzed. Result: In the close contacts of smear positive tuberculosis, the children detection rate was 0.25%, the parents detection rate was 2.34%, the spouse detection rate was 5.45%. Compared the parents and spouse detection rate with the children detection rate,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close contac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different culture degree,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smear-positiv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ether patients with smear-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a living room,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smear-positiv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lose contacts of smear positive tuberculosis, we can find that the method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tuberculosis is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lose contacts; Screening; Follow-up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ation of Suixi County,Suixi 524300,China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4.026
①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慢性病防治站 廣東 遂溪 524300
范向陽
2014-02-14)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