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守勤
檢察技術在自偵辦案中的運用
文◎李守勤*
傳統的偵查、審訊手段很難突破日趨科技化、智能化的職務犯罪案件。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不斷強化檢察技術在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的運用,探索偵查工作的新模式,成功突破了一批重大案件,推動了偵查工作模式的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
自偵案件線索發現難、易流失一直是困惑自偵工作的難題。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為解決這一難題,充分運用檢察技術“顯微鏡”、“雷達站”功能發現案件線索,并延伸擴展運用線索,不但解決了線索發現難的問題,同時也有效防止了線索的流失。[1]
(一)通過電子存儲數據分析發現案件線索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把電子設備中存儲的數據作為獲取數字信息的依據,通過分析從中尋找涉及犯罪動機、案發過程、犯罪分子活動特點以及各類犯罪分子之間聯系的線索,不但為本院而且為全市自偵案件的偵破提供了偵查方向。
2012年4月,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在查處某采油廠原副廠長黃某受賄一案時,偵查人員對黃某進行了搜查,將扣押的計算機、手機、移動存儲設備共9件物品移交技術部門進行數據分析。通過運用技術設備分析,獲取黃某的手機通話、短信、業務資料、QQ聊天記錄等共1萬余條,并制成3份聯絡圖譜。根據這些資料鎖定了三名行賄犯罪嫌疑人,找到了行賄人和黃某之間相對應的銀行存取款記錄,挖出了黃某受賄47.58萬的犯罪事實。今年7月,查辦張某某要案時,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聘請技術專家,用先進取證設備,48小時內完成13件電子設備的數據恢復分析,獲取了被刪除的合同文本,為迅速突破案件提供了關鍵線索。
(二)通過審查調取的賬證發現案件線索
2010年8月,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接到反映東營市電力系統某單位領導有貪污問題的舉報,初查階段并沒發現被舉報人有貪污問題,但在查賬過程中,會計人員根據單位銀行賬、現金賬、銀行對賬單中多筆資金進出記錄的細微差別,跟蹤到財務總監過某某的個人賬戶與公款賬戶有資金往來。通過跟蹤查詢,發現從單位賬戶轉出的資金進入了過某某的個人股市賬戶。經過傳喚過某某進行訊問,過某某不得不承認挪用公款3200萬元的事實。
(三)通過文痕檢驗功能發現案件線索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文痕檢驗技術在獲取書證方面的運用,成功突破了一批重大案件。在高某某貪污一案中,鑒定人員通過筆跡對比鑒定,發現考務費領取表中的所有簽名均系該高所寫,虛報冒領考務費84100元,從而突破了案件,最終高某某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自偵工作中常常出現供證不一、證據單一問題,關鍵證據難以獲取或重要疑點不能有效排除,很可能造成“夾生案”。針對這一實際,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科技功能優勢,為自偵工作排疑清障。
(一)運用司法會計檢驗破疑
針對涂改賬目、虛報冒領、陰陽賬等問題,司法會計協助自偵部門恢復賬目原貌,排除疑點,突破案件。在辦理東營市某村支部書記商某某貪污一案時,偵查階段商某某如實交代了自己通過虛開發票的手段貪污公款104000元事實,但是在落實相關書證的時候,發現該村在史口鎮會計核算中心的現金賬戶余額,自商某某上任以來連續4年都是負數,最大的時候負數額達到50萬元。證明尚某某貪污的證據出現很大瑕疵。司法會計人員提取了該村自商某某上任以來所有的原始憑證,對賬目進行了核查、理順和賬目重建,恢復了該村賬目的原貌,確認該村現金賬戶的實時余額應為正數,出具司法會計檢驗報告,為證實商某某貪污公款104000元提供了有力證據。
(二)運用電子物證釋疑
運用電子物證轉換解決證據疑點是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的有效嘗試,通過電子取證設備對涉案人的手機、電腦進行數據恢復,并通過規范程序轉化為證據,使刪除信息再現。2012年2月11日,在勝利石油管理局某處副總工程師孫某某受賄一案中,利用手機取證設備對其手機進行數據恢復,恢復出了所有刪除的通訊錄、通訊記錄和短信內容,發現了其受賄40萬元的事實和受賄細節,并進行了證據轉化,取得了其受賄40萬元的主要證據。[2]
(三)運用文痕檢驗解疑
在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中國工商銀行東營分行西城支行原紀檢員于某某挪用公款近億元案中,犯罪嫌疑人拒不承認私自挪用,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技術人員利用對比設備對票據憑證的簽字印章仔細比對,發現了銀行票據印紋與單位公章之間的細微差別,并出具鑒定報告,于某某不得不交代了用單位公章復制假公章,挪用社保基金的犯罪事實。
(四)運用心理測試助推辦案
在辦理河口采油廠副廠長高某某受賄要案中,這位“老謀深算”的國企領導,十分藐視偵查人員,一直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激勵測試,用儀器數據不斷戳穿其謊言,幾個回合下來高某某就冷汗直冒,最終坦白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自偵案件從初查到移送起訴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尋找完整牢固的證據鏈,工作中,常常因證據鏈不完整影響了案件的起訴和審判。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為解決這一問題,充分運用檢察技術幫助自偵部門固定證據和補強證據,確保案件的順利訴訟。[3]
(一)運用電子證據轉換固定證據
勝利油田科級干部紀某某對利用網上審批業務單位施工設計的便利收受業務單位賄賂數萬元供認不諱。當偵查人員在調取相關書證時發現紀某某所有的審批業務工作沒有紙質記錄,無法調取。技術人員根據電子取證要求,將紀某某審批用的計算機進行了數據克隆和分析,查找出其所有審批業務的電子記錄,轉換成了符合訴訟要求的書證,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
(二)運用司法會計鑒定固定證據
司法會計鑒定不僅可以將混亂賬目還原本來面目,而且對數量大、專業性強的賬目通過制作分戶明細賬、工程項目明細賬等化繁為簡,達到鞏固證據的目的。[4]在立查的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原總工程師王某受賄一案中,由于王某任職時間較長,與幾家行賄單位的業務量很大,作為證據使用的賬目數量大,賬簿有幾十箱,在庭審中證明具體的業務關系和對價交易十分困難。司法會計對幾十箱的財務資料進行了梳理、分類,制作了專門的與行賄單位的往來賬,出具了簡潔客觀的司法會計鑒定報告,行賄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在庭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運用文痕檢驗技術固定或補強證據
東營市某局原副處級調研員曾某某采取涂報銷憑據手段實施貪污,經過技術部門進行痕跡鑒定,確認部分憑證中的金額數字有不同程度的涂改,涂改金額和實際金額相差30余萬元,并出具文痕檢驗鑒定報告,使犯罪嫌疑人供述、書證、鑒定意見形成了相互印證的證據鏈條。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實行檢察技術推動偵查工作以來,檢察技術在自偵工作中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共參與辦理自偵案件51件,其中大案34件、要案8件,為市院和兄弟區縣院提供技術支持34件次,在全市35件自偵案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注釋:
[1]朱孝清:《職務犯罪偵查措施研究》,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1期。
[2]趙東平:《職務犯罪偵查技術與方法》,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133頁。
[3]李杰:《檢察機關技術性證據審查問題研究》,載《中國檢察官》2010年第3期。
[4]于朝:《司法會計鑒定證據理論體系之研究》,載《會計之友》2012年第3期。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檢察院[2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