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封賬據在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的運用
[核心提示]任何一宗經濟案件的證實,都離不開會計證據。檢察機關在查辦經濟犯罪案件中,依據涉案單位的經濟、財務管理工作程序,對賬據資料進行查閱、核對時,能夠發現犯罪疑點,捕捉犯罪信息,依法運用查封賬據資料的手段和策略,及時取得全面完整的賬據資料,鎖定證據,確保案件的成立及質量。
【本期主講】
盧超,法律碩士,高檢院文書鑒定(文件檢驗)鑒定人,初級會計師,湖北省鐘祥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干警。自從事自偵工作10余年,辦理自偵案件30余件,文書鑒定案件10余件,2013年以來在省級以上媒體發表文章10余篇。研究方向:偵查實務。
檢察機關在查辦經濟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往往利用專業技術和職務上的便利,想方設法在賬上作“文章”,掩飾自己的罪行,以達到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目的。偵查實踐證明,由于會計技術的廣泛應用,不論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有多隱蔽,犯罪技巧有多詭秘,其犯罪痕跡或多或少仍會留存于以貨幣形式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賬據資料中。這就要求辦案人員在偵查實踐中要懂得一些財會基本原理知識,在對涉案單位的賬據資料進行查閱、核對時,能夠依據經濟活動規律,涉案單位的經濟管理規章制度,財務管理工作程序等資料,發現犯罪疑點,捕捉犯罪信息,依法運用查封賬據資料的手段,及時取得全面完整的賬據資料,鎖定證據,查明案件事實,以取得偵查工作的主動權。
在辦案實踐中如何運用查封賬據這一手段,直接關系到案件的質量問題,筆者結合實際工作談幾點體會。
查封賬據,就是檢察機關在查辦經濟犯罪案件中,以合法的手段將涉案單位的賬據資料置于辦案人員的直接控制之下,限制被封賬的單位和賬據資料保管人在一定時間內對賬據的管理和使用,以便查明案件真相。
我個人認為查封賬據符合《刑訴訟法》第134條、139條搜查和扣押的規定,即為了搜集犯罪證據,偵查人員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隱藏罪犯或者犯罪證據的人的身體、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在偵查活動中發現的可用于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無罪的各種財務、文件,應當查封扣押。
經濟犯罪案件,其最大特點是與經濟活動過程密切相關,只有查清了它所涉及的經濟活動的前因后果,才能證明案件中包含的經濟責任,而舉報線索往往不具體,通過查封賬據,可以及時發現犯罪線索,深挖犯罪,擴大戰果。因為會計作為一門專業技術,其自身具有一定規律性、合法性,會計信息具有集中、分類、對映、平衡等特點,所以查封賬據后可以運用會計知識敏銳地發現不符合會計規則、會計規律的可疑賬據,進而確定是否構成犯罪。如果辦案人員不能及時查封賬據,就難于取得客觀、真實、全面的會計資料,這也直接影響到案件的成立和辦案質量。絕大多數經濟犯罪案件的查處和認定都離不開財務書證,而這些財務書證絕大部分又必須從發案單位的會計資料中去獲取。除了犯罪嫌疑人交代明確的財務書證比較容易獲取,其他種不明確和被犯罪嫌疑人故意隱匿的書證就難以發現和獲取,必須在偵查過程中運用查封賬據的手段及時獲取財務犯罪證據。此時,查封賬據對及時搜集固定證據確保案件的成立及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2011年,我院在辦理鐘祥市某工貿有限公司周某、馬某涉嫌貪污一案中,發現二人利用擔任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兼會計的職務便利,肆無忌憚地在賬上做手腳。這起案件最早的涉案賬據資料發生在1997年,距案發已有14年,兩名嫌疑人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3月,先后10余次在賬上假冒他人名義以簽名或打領條的方式從賬上套取公款,作案期間長達5年之久。辦案人員在偵查過程中,將從涉案人員住宅、辦公室及隱匿在一工廠看門狗窩中的相關賬據及時搜集予以查封。由于對涉案賬據查封及時全面,從而很快查清周某、馬某二人在長達5年間,先后作案20余次,假借他人名義將公款以應付賬款、集資款等名義列入單位財務往來賬上,后又陸續假冒他人名義以簽名、打領條的方式從賬上貪污公款20余萬元據為己有的事實,使這起特大貪污案件及時偵破。
查辦經濟犯罪案件,是發現線索,收集證據,確定金額,證實犯罪的過程。查封賬據是查辦經濟犯罪案件的有效手段,一般都是從查賬入手,根據已掌握的案情,在偵查過程中見機查封涉案單位賬據資料的手段和策略。
查封賬據的方法,是指在審查會計資料過程中,對發現有疑點的賬據資料,及時予以查封,搜集固定證據所運用的技巧。查封賬據的方法有基本方法、技術方法和特殊方法三部分。
(一)查封賬據的基本方法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及時、準確查明犯罪是查封證據的重要目的。辦案人員在查封賬據過程中,應以客觀、科學、公正和求是的態度開展工作,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案件中的某一個現象,要認真審查涉案賬據資料的具體情況,對于不能正確、如實反映案件事實真相的賬據資料要及時予以查封。
(二)查封賬據的技術方法及運用
1.分析法。分析法是指對涉案單位的賬據資料與記錄所反映的經濟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分析涉案單位的賬據資料和記錄等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依據偵查目的,從中找出犯罪線索或用以證實犯罪的賬據資料,及時對有疑問的賬據資料予以查封。
實踐中,分析法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涉案單位的會計賬面資料或報表資料同涉案單位的歷史數據或同類型單位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的比較分析法;二是根據科目是對應關系而對財務會計資料是否正確進行分析的科目分析法;三是采用編制賬戶分析工作底稿的形式,對財務會計資料的記錄是否正確進行分析的賬戶分析法;四是對涉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進行分析判斷的制度分析法。以上分析方法在實踐中可以綜合加以運用。
2.查找法。查找法就是依據案件線索,查找相關賬據資料確定偵查范圍的方法。根據案件線索提供的時間、內容、金額查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或其他明細賬,查找與線索時間接近,內容與金額相同的記錄,再根據記錄注明的記賬憑證種類和編號查找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根據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上記錄的日期、種類、編號,在銀行查找未入賬,或已銷毀的收付款憑證。對查找到涉案的財務原始憑證和各種賬冊、銀行對賬單、收據和支票存根、出庫入庫單及被查人員的日記本、各種記錄本等,要及時查封。在查封賬冊時,要認真清點賬據資料數量,不要有遺漏,并且一定要對涉案單位出納員保管的資金進行盤存,審核庫存現金和現金賬是否相符,并制作盤存表固定證據。
如,2013年我院初查一案件線索,針對某國有資產管理中心一筆10萬元收入長期未入賬的情況,辦案人員運用查找法對該單位相關賬據進行核實,發現該單位財務管理非常混亂,存在大量違規收支的資金,隨即當場對該單位財務報賬員手中的資金進行盤存,對涉案賬據資料予以查封,從中清理賬外資金1000余萬元,小金庫200余萬元,有價值的案件線索4條。
3.抽查法。抽查法是在認真分析已掌握的案情和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查清問題的需要,按已暴露的問題,選擇疑點較多的時期,確定查封賬據的范圍。查辦經濟犯罪案件中查封賬據資料,不同于全面的財務檢查,應依據案情具有的特定目的,對一定范圍的賬據資料進行抽查,要針對涉案單位管理混亂、漏洞多、問題嚴重的薄弱環節,確定查封賬據資料的范圍和重點。
如,2006年我院在辦理王集礦受賄窩案中,針對該單位在磷礦石銷售收入和應付賬款兌付財務管理上暴露的問題,重點對該部分相關賬據資料進行抽查,并及時對相關涉案賬據資料予以查封,在封帳過程中果斷對其財務收支進行盤存,當場查封小金庫300余萬元,有價值的案件線索10余條。因為對相關賬據資料查封及時,避免了主要證據的滅失,掌握了偵查工作的主動權,使辦案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破嫌疑人,共辦理10萬元以上的大案8件8人。
(三)查封賬據的特殊方法及運用
1.搜查法。搜查法是指辦案人員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對涉案單位及嫌疑人的住宅、辦公等相關地點進行搜查,以搜集查封相關賬據的方法。搜查法包括兩種,一是公開搜查,就是辦案人員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34條、139條之規定,采取偵查措施對涉案相關場所公開搜查的活動。其主要目的就是采取強制手段搜集查封相關賬據資料;二是秘密搜查,就是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采用其他借口,在不驚動涉案單位及嫌疑人的情況下,對相關賬據資料予以查封。
2.詢(訊)問法。詢(訊)問法就是采取座談、詢問或審訊的方式,向知情人了解涉案相關賬據資料的情況,順藤摸瓜搜集查封相關賬據的方法。
辦案人員為了查明案件真相,限制被封賬的單位和賬據資料保管人在一定時間內對賬據的管理和使用,隨之而來也會給單位賬務管理活動帶來影響。因此,要慎重對待,決不能隨意行事。實踐中,由于發案單位賬簿種類、經濟管理規章制度、財務管理工作程序等不同,這就必須使查封具有針對性,做到封而不濫。
首先,要明確查封賬據的五種情況:一是根據舉報,經初查賬目管理混亂,并有重大懷疑的,應當封賬;二是根據初查,發現賬據資料中問題較多,認為行為人有犯罪可能的應當封賬;三是根據案情,當證實賬目數字被涂改或有關內容數字不相符,需要繼續審查時應當封賬;四是對行為人是財會人員,利用假憑證侵吞款物,筆數較多的,且有控制管理賬據資料的條件,應當封賬;五是根據偵查,發現兩人以上共同作案,犯罪行為反映于賬據資料上的,應當封賬。
如,2011年,我院在辦理市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工會主任羅某與報賬員張某共同貪污案時,根據初查發現該單位財務監管失控,現金收支數額巨大,大量原始單據反映有虛報開支的問題,辦案人員當即查封該單位現金、銀行、經費收支明細賬和往來賬。經對查封的賬據資料進一步清理,查清了該單位主任與會計共同貪污公款2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
其次,對不查封不會影響案件調查處理的,一般不要查封。發案單位對行為人有關賬目審查時間較長,行為人已有精神準備,并能夠在賬上做“手腳”的;賬簿先前已被封存并查清問題的;行為人已調離原工作崗位,賬簿交接清楚的;行為人的犯罪與賬簿無關,即不利用賬簿進行貪污、行賄的;行為人主動投案自首,全面說清行為的手段、后果的;賬已被有關部門查封,并已弄清問題索取書證的,可以不查封賬簿。
(一)注意查封賬據的策略
對檢察機關自行發現的經濟案件,查封應由辦案人員自行查封。對發案單位、主管部門及審計、稅務等行政執法部門現行發現,根據具體情況,對必須查封的,由檢察機關提出具體要求,指導他們查封。這樣不僅便于工作順利進行,而且也有利于與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二)注意封賬后的管理
封賬后應注意將賬據置于辦案人員控制之下,防止其他意外情況的出現,要加強封賬后的管理,管理不善,封賬就會失去作用。對一般賬目,偵查人員需要在發案單位審查,并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查清的,一般將賬存放于發案單位;對案情重大要較長時間才能查清的,一般應將賬提取后存放于檢察院,同時確定專人管理,檢查好賬的頁數、有關單據是否齊全,并健全交接手續。
首先,要善于抓住時機,根據案件進展情況,適時地進行封帳,就會及時取得真實的證據。失去時機,封賬就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一是在立案偵查前,根據舉報或初查情況,為進一步發現線索,事先不驚動當事人,從賬簿上發現經濟問題時應立即封賬;在驚動當事人的同時將賬查封;二是有的案件涉及當事人較多,案情復雜,在立案偵查、采取強制措施的同時,其他涉案人員須通過查賬來查明的,或為防止他人涂改、毀滅賬簿,應立即將賬簿查封;三是在立案偵查后對當事人沒有采取強制措施,又發現有其他經濟問題或發現又有人利用該賬進行經濟犯罪,也應立即將賬簿查封。
其次,查封賬據就是控制賬據以獲取書證查明犯罪事實。而要查明犯罪,必須正確地使用已封的賬簿。在封后的使用上,一是要根據被告人的供述和已掌握的情況,抓住重點,全面清查。經濟犯罪是從某一筆反映出來的,就必須查清行為人已在賬上暴露的主要問題,抓住重點,防止大海撈針。在全面清查中,應請財會人員配合,從原始單據的傳票的制作乃至到明細賬、分戶賬、銀行賬、現金賬、總賬,從財務手續順序到對應科目的處理,從每一筆具體賬目記載到收付雙方的平衡情況等,都要細心查看,一一核對。二是對賬目中反映出來的能證實犯罪的有關材料,應及時進行復制、復印或拍照、掃描,使其作為證據保存下來,既獲取書證,又促使被告人交代余罪,取得偵查工作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