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濤 任珈瑤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4年6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彌補現行《著作權法》中沒有對標準作品著作權做出明確規定的不足,以加強標準版權法律保護,遏制標準侵權盜版行為,近日,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計劃出版社等12家出版單位提出了關于將推薦性標準納入著作權法保護范圍的意見和建議,并形成《關于自愿采用的標準納入著作權法相關條款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報送國務院法制辦。
《建議》提出,應在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五條對作品種類的定義中,增加“推薦性標準”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種類,同時明確其定義,即推薦性標準作品是指在生產、交換、使用等過程中,通過經濟手段或市場調節而自愿采用的一類標準作品。其理由為:
一是標準是科技作品,是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社會各方面協商一致,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做出的統一規定。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對標準規定的內容進行試驗、驗證、檢驗、研究、分析,找到最佳方案,并寫入標準文本中,因此,標準屬于科技成果創作的過程。標準的創作是直接產生于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是科學領域內對獨創性成果的總結,并以文件形式固定可以復制的智力成果。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第四條規定的獎勵范圍中,將標準歸為科技成果。《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國家標準屬科技成果。此外,我國為提高標準化工作自主創新能力,在2006年設立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因此,作為標準中的一類,推薦性標準也是科技作品。
二是推薦性標準屬于自愿采用的技術性規范,不具備法規性質,受著作權法保護,這在司法實踐中是通行做法。依據是國家版權局《關于標準著作權糾紛給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復》(權司[1999]50號),其中明確指出推薦性標準不屬于法規性質的技術性規范,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推薦性標準版權受著作權法保護,這也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做法相一致,國際標準版權也受《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保護。因此,在我國著作權法中將推薦性標準納入保護作品種類中,有利于推薦性標準的版權保護。
三是推薦性標準由各專業標準化機構組織編寫,其創作過程與在著作權法中明確予以保護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等作品有相似之處,建議明確給予同等保護。
四是針對我國標準著作權保護工作面臨嚴峻的形勢。國務院辦公廳于2013年和2014年發布的《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中,連續兩年將針對含有著作權的標準類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列為重點打擊的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
此外,加強標準版權保護工作也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該履行的國際義務和政府責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簡稱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在2008年10月召開的第31屆國際化標準組織大會上,中國正式成為ISO的常任理事國。ISO高度重視標準版權保護工作,在其制定的《ISO關于分銷ISO出版物、保護知識產權的政策》(簡稱POCOSA2012)中指出,ISO的出版物和其它產品,都具有獨創性和獨特性,均受到版權保護,并要求成員國要加大維護標準版權工作的力度。同時,國外大多數國家所制定的標準均為自愿采用的標準,均受版權法的保護。1999年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的相關答復中指出,推薦性標準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國家版權局也在相關答復中指出,根據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關于法人作品規定的精神,推薦性標準應受著作權法保護。
此次《建議》的提出是加強標準版權立法保護和制度研究,完善我國標準版權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有益嘗試,有助于構建政府執法監督、社會群眾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相結合的打擊標準侵權盜版聯動工作機制。
此次提出《建議》的出版單位有: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有限責任公司、煤炭工業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計劃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