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杰, 冉學平
(北京郵電大學 世紀學院, 北京 102613)
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教育,大力培養創新人才是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1-2]。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是國內較早開展數字媒體教育的高校,為加快國家對數字動漫、數字游戲、數字影視、網絡與新媒體等產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與培養,學院的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簡稱中心)努力發揮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作用,中心通過營造學生創新工作環境,組織學生參加科研活動與社會實踐,開展學科競賽實踐活動,建立創新工作機制,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心由實驗教學與創新實踐兩個子中心組成。實驗教學子中心由主要面向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傳播學3個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的子中心組成,為各專業提供實驗(實踐)教學環境與條件;創新實踐子中心由4個面向數字媒體不同領域的實踐工作室組成,主要為跨專業團隊合作開展不同領域的數字媒體作品制作與創新提供環境和條件保障。
中心在數字媒體教育中,為加大對各專業學生的實踐與創新培養力度,在建設3個專業的實驗教學的3個實驗子中心同時,重點加強了對中心的數字媒體創新實踐子中心建設。① 在創新實踐子中心可從事數字動漫、數字游戲、數字影視和移動網絡等數字作品編創的4個實踐工作室中(見圖1),配備了可用于編創不同類型數字作品的儀器設備和設施;② 按照數字作品的編創流程,對場地進行了工位布局,營造了編創作品的工作環境;③ 配置了在線素材庫系統,為學生提供用于各類數字媒體作品編創的豐富創作素材;四是將數字媒體專業創新實踐類課程安排在子中心的各實踐工作室進行。該類課程是在各專業完成本專業實驗(實踐)教學后,開設的由高年級學生以跨專業和團隊形式進行的系列實踐課程。在動漫、游戲、影視、移動與網絡等數字作品創作中,由不同專業按照專業分工,分別完成數字作品的內容策劃、技術支撐和藝術設計等工作[3-5],通過發揮各專業的理論與技能優勢和專業之間的相互支撐與配合,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溝通與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6-7]。

圖1 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結構
中心將科研實踐、社會實踐中心作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8-9],通過學校設置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和吸收學生加入中心教師的科研團隊,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及企業科研項目實踐,以“傳、邦、帶”形式培養學生的科研與創新能力。
近年來,中心組織學生共承擔了學院78項“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課題研究,參與了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項目、中央電視臺大型國際論壇晚會多媒體背景設計項目、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多媒體投影項目、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參展項目、北京市政府的城市文化數字游戲制作項目等,通過科研實踐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中心為使學生在數字媒體產業實踐中增強創新能力,與企業建立了多家校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組織和安排學生到基地參加實習與創新活動,不僅密切了中心與傳媒業的聯系,也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新途徑。
同時,中心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或行業舉辦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承辦了中國移動首屆“動感地帶杯”校園創意大賽、北京影視家協會DV冬令營活動和參加了中國動漫集團主辦的“首屆北京國際動漫嘉聯華”志愿者服務工作等。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創新能力鍛煉與培養。
中心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創新水平,采用分層次、不間斷的連續培養模式,從而加大了培養力度。通過組織不同年級學生參加各種層次的比賽活動,使學生在大學四年階段的學習中積累創新經驗和提高創新水平。競賽分為知識技能應用類、專業方向應用類、專業技能應用類、綜合創新類等(見圖2)。

圖2 學生創新競賽活動
(1) 知識技能應用類競賽。該類競賽為通識基礎類,中心組織低年級學生參加,通過配合低年級通識課程教學,進一步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
(2) 專業方向應用類競賽。該類競賽主要檢驗各專業方向知識的應用情況,中心主要在中年級學生中進行組織,以培養學生專業方向的創新能力。
(3) 專業技能應用類競賽。該類競賽主要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技能運用,中心主要組織高年級學生參加。
(4) 綜合創新類競賽。該類競賽突出作品創新,以跨學科專業的團隊合作形式進行,中心主要組織高年級學生參加,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中心“以賽帶練”、“以賽促學”、“以賽推創”為指導,帶動了學生的綜合訓練,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推動了學生的創新活動。學生先后參加了由教育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高校舉辦的“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 “數字藝術設計作品大賽”、“全國藝術創意大賽”、“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 “中國學院獎”、“大學生優秀動漫、游戲作品大賽”、“網上營業廳創意大賽”等國內大型比賽活動,獲獎作品多達幾十項,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心通過建立導創工作機制,推動學生創新活動。在導創工作中,通過設立學生科技創新導師制、成立“學生創新團隊聯合會”、舉辦校園創意視頻等大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和科技文化創新能力。
同時,學校為鼓勵學生創新,保證活動項目和作品質量,制定了相關管理機制和獎勵機制,從政策上為中心提供支持。除提供一定的創新活動經費外,所有參賽作品均安排教師負責指導,科研訓練項目需經過立項申報、中期檢查及結題評審關。中心通過管理和獎勵機制,保證了各種競賽和創新項目的質量和活動的健康開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活動水平[10-12]。
幾年來,中心始終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重要工作,積極發揮中心的引領作用和教育功能,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促進了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的融合,推動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形成了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激勵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13-15],為培養“專業應用口徑寬、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質量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
[1] 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23-25.
LI Yuan-yuan.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Mode of New Ideas [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10(12):23-25.
[2] 江雪琴,何蘇勤,姜廣峰.構建立體化全程培養科技創新平臺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4):74-76.
JIANG Xue-qin,HE Su-qin,JIANG Guang-fe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and Stereoscopic[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29(4):74-76.
[3] 張玉平,秦惠潔,黃振寶.淺談研究型大學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3):62-65.
ZHANG Yu-ping,QIN Hui-jie,HUANG Zhen-bao.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5,24(3):62-65.
[4] 羅志勇,張勝濤,周曉梅,等.高校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7):28-30.
LUO Zhi-yong,ZHANG Sheng-tao,ZHOU Xiao-mei,etal.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009,26(7):28-30.
[5] 苑 迅,郭 輝,秦昌明.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8):1-4.
YUAN Xun,GUO Hui,QIN Chang-m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ng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8):1-4.
[6] 徐格寧.構建地方高校實驗教學大平臺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5):1-3.
XU Ge-n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Large Plat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for Local Universiti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29(5):1-3.
[7] 馬 建.建設西部高校實驗室的大平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4):1-4.
MA Jian. Building a Large Platform of Laboratory for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5,24(4):1-4.
[8] 鄭春龍.實驗室層次開放的思考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78-80.
ZHENG Chun-long.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the Grading Opening of Local University Lab[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5,24(1):78-80.
[9] 周旭東,王金鳳.面向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室開放探析[J].實驗室科學,2008(3):127-129.
ZHOU Xu-dong,WANG Jin-feng. Research on the Open Laboratory of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Oriented[J].Laboratory Science,2008(3):127-129.
[10] 張曉蓉.綜合型實驗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8):72-73.
ZHANG Xiao-ro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4,23(8):72-73.
[11] 戚業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深層次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16-19.
QI Ye-guo. University Innovation Talent Deep Thought Culture System Reform[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10(17):16-19.
[12] 張 莉,項義軍,張 林,等.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提升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3):170-172.
ZHANG Li,XIANG Yi-jun,ZHANG Lin,etal. Deepening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apacity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3):170-172.
[13] 林大鈞.精心組織實施創新性實驗計劃 培育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10(4):14-17.
Lin Da-jun. Organiz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 Pla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J].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2010(4):14-17.
[14] 姜 鈺,姜 崧.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6):44-45.
JIANG Yu,JIANG Song.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J]. Education Exploration,2008(6):44-45.
[15] 宋象軍,汪春華,劉太林,等.營造實驗室開放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實驗[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19-20.
SONG Xiang-jun,WANG Chun-hua,LIU Tai-lin,etal. To Construct Opening Environment of Laboratory and Guide Students to do Experiment Initiatively[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