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歐:我做40億美元企業,靠這“四大質疑”
2014年6月1日,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參加福布斯中國第二期云集,作為成功登陸紐交所最年輕的中國企業CEO,他聊起了聚美優品是如何發展為紐交所市值40億美元企業的創業故事。以下是其談話摘要。
聚美歷史上只融了1300萬美元,在電商中算絕對的“窮企業”,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喬幫主說過,stay foolish,stay hungry。今天我加一條,stay doubtful,保持質疑。
馬云最開始做黃頁,數次調整,上市后阿里也從B2B轉型做了淘寶,成就了今天的千億美金巨頭;360也從早期的社區搜索轉變成一個以安全為核心業務的百億美金互聯網巨頭。聚美,最開始做的是游戲內置廣告,如果沒有對商業模式的重新探索,也早死了。
互聯網就是一個高度變化的行業,連大佬們都是在激烈變化中尋找新機遇,我們更應該激烈擁抱變化。
互聯網高速變革,所以只有對自我質疑、對商業模式持續質疑,找到大的市場、一個高速發展的機會,找到你的風口,去順勢而為,才能找到真正的爆發點。
另外,商業模式的保密在中國沒有意義,因為中國的企業永遠贏在執行。在美國起訴facebook創意侵權然后拿到幾十億美金這種生意,在中國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國的創業者是最不容易的,他需要在無數的競爭中面對最強大的對手,最后一將功成萬骨枯。也正因為此,我相信隨著世界全球化,中國的企業家是有能力征服世界的。
找到了可行的商業模式,你很興奮,團隊很興奮,投資的土豪也很興奮。你拿到了不少資金,準備開始大展鴻圖。
大部分企業拿到了錢就會開始瘋狂擴張,增加業務線,立幾個看起來順眼的人當事業部總經理,配幾個兵,瞬間辦公室就坐滿了。結果呢,山頭林立,辦公室政治也多了,有了任命就有了權利,人多了浪費也多了。融資很多的企業都會因為盲目擴張死掉,更不要說很多資源匱乏的創業者。而這種擴張會把無數錢燒掉、交了很多學費,而這些交了學費的人最后都可以輕松跳槽、找到好工作。
聚美之前很長時間我們只有3個副總裁,而我們專注的就是把手里幾個化妝品SKU賣好。如果我們當時沒有專注,我們早死了。早期的創業者,一定要知道子彈集中在哪里能砸出一個坑來,單點突破建立壁壘才是初創企業的玩法,擴張,那是屬于土豪企業的奢侈。
所有企業家都喜歡說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有段時間我們公司市場部被挖人挖的厲害,一開始我也很緊張,但最終結果呢?很快對手公司都死了。
為什么他愿意付出這么高的溢價?兩個原因:一、公司機密,二、品牌溢價。而這些人是實實在在的核心人員嗎?他過去之后能當副總裁嗎?當他所有機密都賣掉之后,他還有什么?沒有了。挖每一個“貴人”之前,記得反問自己,這個人真的能幫我解決問題嗎?如果答案是Yes,如果這個人真能幫你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再貴都不嫌貴。但千萬不要為所謂的光環買單,而制造了一群跳槽專業戶和更大的坑。
我一直很痛苦,因為天天被騷擾,都是誰騷擾呢?大部分是廣告公司。我現在唯一覺得幸運的是,他們沒把我的電話號碼放在征婚網站上。
聚美會怎么做呢?我們會假設所有廣告媒體都是騙子,假設所有的營銷都是無效的,然后全力去證明我們的觀點,尋找他們作弊的蛛絲馬跡。如果我們證明不了,我們才會考慮投放。我們到今天,也不投我們不懂的媒體。
因為這種謹慎,我們在路上繞過了無數的坑。去年301,一個媒體給了我們極其優惠的價格,在這樣的誘惑下,我們也曾非常心動,但我仍然堅持只用自己懂的媒體,用自己有信心的創意。最后,我們創造了301陳歐體的奇跡,當天百度指數破百萬,效果超預期。
分享這么多,是讓大家知道聚美的價值觀:保持質疑!
沒有對商業模式的質疑,今天的聚美不復存在;
沒有對擴張的質疑,今天的聚美沒法把化妝品這件事做出壁壘;
沒有對用人的質疑,今天的聚美不可能做到總部只有4層樓,靠一群25歲的年輕人,但仍能打贏資源數倍于自己的對手;
沒有對廣告的質疑,今天的聚美會跟無數的企業一樣把上千萬、上億的廣告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