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視點
今年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以下簡稱“地球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通知指出,按照“十二五”期間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要求,結合當前國土資源工作重點和社會關注熱點,確定2014年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通知指出,地球日是宣傳我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平臺。第4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20日開始,至4月26日結束。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開通國土資源部官方微信,發布《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推介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圖書,舉辦世界地球日主題課堂暨科普展覽、守護遠古的生命主題展覽、世界地球日專家主題論壇、第二屆在京高校大學生地球日主題演講比賽等示范活動。通知要求,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國土資源部其他直屬單位,相關學會、協會、基金會,均應按照活動周主題,結合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建設綠色礦山、保護地質(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等內容,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推廣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結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中國行動等資源環境相關工作,統籌開展紀念活動。通知提出,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條件,策劃開展一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并組織本地區地學類博物館、科研機構等科普場所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在活動周期間要免費或優惠向全社會公眾或青少年開放,國土資源部各重點實驗室要在活動周期間舉辦開放日活動,向公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宣傳最新科技成果。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手機、微博、微信等多種媒體渠道,采取制作專題節目、開展活動專欄、發送手機短信、實時交流互動、微宣傳等多種宣傳形式,做好宣傳工作。
3月18日在京召開的2014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提出,今后一個時期,地質調查工作重點要進行調整,在緊緊圍繞“358”目標加強礦產調查的同時,基礎地質調查向森林、沼澤、濕地、海島、海岸帶等特殊地質地貌區拓展,同時調查內容更加綜合,方式更加先進。會議提出,今后一個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要緊緊圍繞找礦突破戰略行動“358”目標,堅持找礦新機制,評估3年地質調查的服務支撐完成情況,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及時調整地質調查實施方案,全力助推“358”第二階段目標實現。資源調查要從點上評價走向面上調查,突出整裝勘查區,加快礦集區三維地質調查,加強資源潛力評價、保障程度分析、新能源和新興產業資源調查評價,以及區域成礦背景和成礦規律研究。基礎地質調查要拓展到森林、沼澤、濕地、海島、海岸帶等特殊地質地貌區,加強海域調查,調查內容與方式要進一步由單一走向綜合、由二維走向三維和四維。水工環調查要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單一走向綜合,突出重點地區,加大工作力度,分片集中推進。科技工作要面向地質調查主戰場,承擔調查任務,開展相關問題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會議還提出,地質調查工作要進一步轉變管理方式。今后,地質調查工作將把準公益性定位,堅決從商業性領域退出。項目安排要轉向以“圖幅帶專題”的工作方式,分區成片系統安排圖幅,并有針對性地安排專題。相應地,項目單元要從單個圖幅立項轉為按地質單元立項,以3年-5年為周期,由某個單位負責,對項目成果質量、水平、經費使用等承擔全部責任,全面落實單位法人負責制的各項要求。今年,圍繞找礦突破戰略行動“358”目標,將在整裝勘查區、成礦遠景區和重點成礦區帶部署1:5萬礦產地質調查16萬平方千米,同時加快潛力評價系列產品開發與應用,實現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常態化;加強“三稀”、重要非金屬等新興產業礦產資源和頁巖氣、“可燃冰”、地熱等非常規清潔能源調查;開展深部成礦地質背景調查與研究,完成礦集區、油氣盆地4個重點地區三維地質調查試點;開展老礦山深部與外圍調查,探索淺表和深部綜合找礦新模式;開展沉積盆地多能源綜合評價和油鉀、煤鈾兼探,推進多礦種綜合評價與綜合利用。
2月24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由國土資源部牽頭九部門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擔任召集人,副部長胡存智擔任副召集人,中央編辦、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稅務總局、林業局、法制辦、海洋局等八部門各一位副主任、副部長或副局長為成員。根據國務院批復,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協調解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立和執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立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議,協調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協調不動產登記的制度體系、技術規范、信息平臺建設等重要問題,研究不動產登記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起草修訂,統籌協調對地方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監督指導。聯席會議根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由召集人或副召集人主持。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部,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督促落實聯席會議議定事項。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土資源部將按照聯席會議要求,繼續積極推進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依據、登記簿冊和信息平臺的“四統一”,抓緊與相關部門協調加快不動產登記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起草修訂。
從近日召開的甘肅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工作會議上獲悉,甘肅省穩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著力把承包地塊的面積、空間位置和權屬證書等落實到戶,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要求落到實處,以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是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2013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明確規定利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甘肅省于去年已安排國家級試點縣5個、省級試點縣14個、市州級試點縣27個。2014年,省上決定進一步穩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試點范圍,每個市州確定2至3個縣整縣推進,省級試點縣總數將達到32個,未納入省級試點的縣區,將選擇1至2個鄉鎮的1至2個村開展試點。以二輪農戶承包地為主,進一步查清核實承包地塊的面積和空間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妥善解決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把承包地塊、面積、合同、權屬證書全面落實到位,依法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2013年、2014年兩年試點結束后,甘肅省將于2015年全面鋪開確權登記頒證,爭取2016年底基本完成。省上已成立了農牧、財政、國土、法制、檔案等部門組成的確權登記工作領導機構,要求各試點市州、縣區必須要在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進行的前提下開展土地確權登記;本著協商、民主、穩定的原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充分發揚民主,尊重農民意愿;嚴格執行《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益。
近日,廣西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和自治區財政廳聯合組織召開廣西首批整縣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競爭性立項項目評審會,對全區8市17個縣(區)第二期整縣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逐一進行評審。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文軍,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范世祥出席評審會并分別講話。據了解,這是廣西首次采用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競爭性立項機制,擇優確定項目名單,將更有利于進一步科學配置和合理使用土地整治專項資金。此次競爭立項評審會按照申報單位陳述,專家現場質詢,專家評分,綜合評定的程序進行,評審組由國土資源、財政、農業、水利等部門的專家組成,對全區8市17個縣(區)第二期整縣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逐一進行評審。參與競爭立項的項目在專家對項目可研報告進行審閱的基礎上,主要對申報整縣推進重大工程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擬實施的重大工程整體規劃目標、建設工作計劃、領導組織機構、鄉鎮基層工作機構、其他資金統籌措施、工程建設進度控制措施、工程質量監控措施、工程資金安全使用措施和廉政控制措施進行評比打分。經過三天的專家評審,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和財政廳將綜合專家評分,擇優確定項目并予以公布。
河北省將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地用地,建設項目選址必須在允許建設區,嚴禁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設立新城新區和開發區(園區)。今年,河北省將探索產業規劃、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多規融合”,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確需擴大的,要采取串聯式、組團式、衛星城式布局,避讓優質耕地。規劃修改調整的范圍控制在城鄉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內的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嚴格控制禁止建設區的修改調整。為加強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嚴守耕地紅線,省國土資源廳要求,項目建設選址必須符合規劃,嚴禁規劃跟著項目走,嚴格控制城鎮外延,規劃調整不能涉及基本農田。線性工程占用耕地100公頃以上、塊狀工程70公頃以上的預審項目,必須由省級組織實地踏查論證。省國土部門要求,各地要認真落實設區市主城區用地指標最高不超過預分下達本市指標25%的規定,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用地需求。省級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用地指標和未利用地指標實行先報先用,既要保障基本需求,又要避免盲目審批,閑置浪費。符合國家立項條件,而沒有爭取國家立項,或應該由市級立項,卻包裝拼湊省級立項的項目,不得使用省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用地指標。與此同時,河北省將積極推進全省綠色礦山建設,已獲得國家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礦山企業要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規劃,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從今年開始,省國土廳將推進省級綠色礦山申報工作,確定第一批省級綠色礦山企業,以促進全省礦山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近日按照“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總要求,制定了5項措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促進工業轉型升級。一是按照項目向園區集中、產能向優勢地區集中的原則,科學修改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確保項目合理用地順利報批的同時,優先保障產能置換和兼并重組的省重點產業項目的用地計劃指標。二是堅持依法依規供地。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未達用地指標要求,未按規定履行審批、核準、備案手續的項目,一律不得供應土地;嚴防企業借機“圈地”、“囤地”。三是鼓勵產業結構調整。對企業環保搬遷、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等退出的土地,土地儲備機構要依法優先納入儲備,并按規定支付企業土地補償費。將淘汰、退出企業的生活區列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改造項目,并要求當地政府優先安排,做到項目用地應保盡保。支持省內企業跨地區產能置換,退地進園;對新建項目在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鼓勵企業進入園區。四是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非國有企業兼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根據實際情況,按規定處理。五是加強土地批后監管。已批準的項目,未按約定建設造成土地閑置的,將依法嚴肅處理。未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完成建設內容、投資強度、產出率等硬性指標約束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和部門一起,通過合同管理,責令企業整改,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權。
為鞏固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成果,及時發現并依法調處林權糾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和諧穩定,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市林業局、市信訪辦、市民政局近日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健全林權糾紛排查調處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重慶市提出,林權糾紛排查調處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便民高效、注重協調、尊重事實、公開公正、預防為主、積極化解的原則,引導糾紛當事人依照自行和解、申請調處、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級次有序表達訴求。要切實加強農村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的機構、隊伍、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村(居)、鄉鎮(街道)、區(縣)、市四級林權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網絡,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層層落實責任。要建立預警排查工作機制,針對群眾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超前研判、主動介入、妥善處置、及時化解。還要建立分級調處機制、督導考核機制、應急處置機制,做到群眾訴求及時受理,林權糾紛調處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