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慶濤 接 卉 馬保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如何準確把握制約軍民融合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矛盾和問題,如何激發軍民融合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內生動力與活力,堅定以融合促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用軍民融合的方法解決矛盾問題,成為油料裝備技術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
要站在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一思想、精心設計、統籌好各方面的關系,處理好各種矛盾和問題,合理規劃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發展藍圖,努力實現長遠發展。
站在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到中央軍委關于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以融合促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用軍民融合的方法解決矛盾問題,靠軍民融合成果穩定軍心民心,堅定不移地推進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
圍繞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存在的問題組織力量進行調研,了解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形勢和發展的狀況,全面把握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已具備的條件、阻礙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調研的客觀實際,對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
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涉及到資源重組和利益調整,是國家和軍隊改革與發展的組成部分。推進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發展,必須統籌好各方面的因素,協調好各種關系。第一,要處理好與國家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把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納入國家改革和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其次,要處理好與軍隊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把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與社會化保障等其他領域的改革結合起來,協調發展,謀求利益最大化。
緊貼油料裝備技術保障任務需求,健全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體系。一是統籌部隊、地方油料裝備承制單位和專業維修保障力量建設,形成整體合力。二是引導地方保障力量由小而散保障向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保障發展,建立與軍隊油料裝備部署相配套的地方保障力量布局,盡快覆蓋重點方向和重點部隊。三是通過軍隊技術保障機構協調分隊保障力量和資源,通過軍事代表系統協調地方保障力量和資源,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等多種手段保證油料裝備技術保障體系高效運行。
一是改變自我封閉保障的思維模式,樹立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理念,將油料裝備技術保障融入到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中;二是以軍方資源為基礎,就近、就便利用地方資源,為建制保障提供能力補充和技術支撐,同時避免軍地重復建設而造成浪費;三是隨著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深入發展,可通過簽訂合同協議等方式,引導油料裝備承制單位搭載專業維修商即設維修保障平臺,促進專業維修商與油料裝備承制單位保障資源的深度融合。
一是建制內自我保障。對于具備保障能力或因安全保密等原因不宜由地方實施保障的油料裝備,要實行建制內逐級自我保障,確保建制保障力量始終成為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骨干力量。二是油料裝備承制單位售后服務保障。現役油料裝備,大部分由國內軍工企業承制,可以采用訂購裝備與維修保障同時捆綁的方式,通過與油料裝備承制單位訂立維修保障合同,明確承制單位售后服務保障的責任、義務、程序和方法,促使國內油料裝備承制單位成為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主要依托力量。三是地方專業維修保障。可以引導地方企業調整、改造現有維修服務網絡,構建專門維修保障機構,大力推行油料裝備專業化維修保障模式,使專業維修商成為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的可靠支撐力量。
在推進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建設中,必須在保障理念、方式、方法上做到與時俱進。一是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和做法,大膽引入現代管理理念,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確化管理轉變,實現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提供精確的保障。二是改變單一的以行政指令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向以合同管理為中心,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相配套的管理方式轉變。三是積極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推動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流程不斷優化,使油料裝備維修保障從一個增值環節直接進入下一個增值環節,謀取最大保障效益。
提高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管理效率的基礎在于信息。一是盡快實現軍民信息網絡融合和全城覆蓋,使軍隊建制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機構、軍事代表系統、裝備承制單位、專業維修商共用一個維修保障信息網絡平臺。二是加強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數據庫建設,規范技術保障信息交換內容、格式和界面標準,健全數據庫共享與信息交換安全措施,為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保證。三是統籌抓好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信息應用工作,全面、準確、及時收集油料裝備技術保障信息,實現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信息系統的實時維護與數據更新,加強技術保障信息分析、處理和融合,為裝備維修保障決策提供咨詢。
在政策上,協調國家有關部門給予油料裝備承修企業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促使企業拓展維修范圍,壯大維修力量。在資金上,為參與保障的企業爭取發展基金、低息貸款和技改經費,使企業在參與保障初期、日常維持和滾動發展中得到一定的資金保障。在企業管理上,協助企業解決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相關問題,促使軍地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適當擴大技術保障投資范圍,把盡可能多的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業務留給民營企業。根據民營企業的實力和信譽,有條件地把主承包業務交給民營企業承擔,為其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細化民營企業裝備技術保障的準入和退出政策。細化裝備技術保障投資方面的法規文件,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或退出油料裝備技術保障領域,同時依據市場規律、保密安全和軍隊核心利益的要求,規范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投資進入和退出行為。完善國防專利政策,保護專利人的權益和積極性。在裝備技術保障投資過程中,知識產權及專利管理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企業裝備技術保障投資的積極性。應當進一步完善國防專利政策,合理解決國防專利所有、使用、利益方面的問題。
依據經濟規律,制定科學的油料裝備技術保障市場管理政策,規范油料裝備技術保障項目的招投標政策和程序,有效管理壟斷行為,營造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投資的良好市場競爭環境。健全軍品價格政策。根據油料裝備技術保障建設項目的特點,協調軍方利益和企業利益,創新多種形式的價格生成方法,制定固定價格、競爭價格、低價獎勵等政策,構建軍民雙方都滿意的價格體系。建立利益補償激勵政策,不斷健全利益補償機制,使參與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投資項目的單位和個人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充分調動地方單位和個人承擔油料裝備技術保障投資的積極性。
研究出臺體現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要求的新法規,為推進油料裝備技術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開辟空間。及時修訂國家和軍隊現有的法律法規。依據軍民融合發展要求,及時修訂完善國家和軍隊的有關法規,充實與軍民融合式發展相關的內容,把國防法規與國家其他法律法規銜接起來,使軍民融合式發展在同一的法律法規框架下規范運行。完善軍民通用技術標準體系。統籌調整軍用技術標準和民用技術標準,軍民共用性強的技術盡量使用民用技術標準,加速制定軍民通用技術標準,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資源共享,為推進軍民融合式油料裝備技術保障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