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雷 楊仕龍
油庫管理無論是油料的收發、保管、質量檢驗還是設施配套、設備改造等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腳踏實地精細組織,來不得半點粗心大意或僥幸心理。脫離了科學的態度稍有不慎就會留下隱患、釀成事故。因此,油庫工作突出精細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無論在那里,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任何時候,我們都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也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因此,杜絕心浮氣躁、淺嘗輒止,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精,即精細化管理。
所謂精細化管理,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標準問題,一個是作風問題。“精”是指管理工作的標準。精不精,表現在工作標準高不高,能不能盡責;“細”是指工作作風,在業務崗位上的人員作風和態度,表現在工作上細不細,能不能盡職。在油庫管理工作中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細落實,遵循細節決定成敗,執行不打折扣。要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走上成功成才之路。
認識上的差距。在思想上,部分油庫管理人員認為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對油庫規章制度不能始終如一地抓好落實。在行動上,抓管理的力度不夠,不同的崗位責任不明確,迎檢備查只通過突擊來應付,日常的維護較少,業務人員學習熟悉裝備,愛護裝備的意識不夠,對專業知識不鉆研、不精通。個別業務人員安心本職、建功立業的責任意識淡化。
管理上的差距。一是管理水平落后。部分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更新和補充不夠,難以適應高科技條件下油庫運營的要求。二是管理方法落后。不能只依靠掃掃水、抹抹灰,到庫區轉一下來管好油料,必須實現由表象向內部轉變,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由經驗型管理向技術型管理轉變。三是人才培養落后。能操作、會操作、精操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對崗前培訓和崗位提升的重視不夠。個別油庫管理人員編制少、流動快,對如何著眼實際縮短人才培養周期,打造一支懂專業、愛崗位、會管理的專業骨干隊伍探討不夠,造成管理低層次惡性循環。
制度上的差距。一是制度不健全,特別是防范日常違章的機制不健全,各崗位未能按照職責權限完善、細化經常性管理的規章制度,制度本庫化不夠。二是責任不明確,缺乏量化目標、量化責任。三是要求不具體,抓管理抓不到點子上,對每個崗位管到什么程度無明確要求。四是檢查不到位,檢查的項目不清、內容不全、標準不高,發現不了隱患,解決不了問題。五是獎懲不落實,管好管壞一個樣,獎懲不嚴肅,不能做到責、權、利一致。
1.落實制度要精細。油庫的規章制度多而全,但是關鍵在落實。堅持制度落實精細化,管理才會事半功倍,才能保安全出效益。實際工作中要把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規章制度細分為“五項”:安全教育制度、安全分析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分工負責制度。重點督導:安全制度落實情況、責任職責履行情況、危險作業值班情況、安全設施完善情況、隱患問題整改情況等。
2.安全檢查要精細。各級檢查活動最能體現精細化管理的落實,特別是油庫領導檢查,必須做到精細化,不漏項、不漏點、不漏人。發現問題敢較真,處理責任人不留情。這樣就必然促使基層管理人員加強本職檢查督導,不打折扣落實各項管理規定。如果檢查工作不精細,就發現不了問題;業務工作不精細,就可能會留下事故隱患。
3.工作安排要精細。在工作安排上,要制定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把握工作的重點。安排工作時把工作的性質、數量、注意事項、完成時限、標準要求等要交待清楚。對業務人員的能力素質要心知肚明,讓什么人去干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數,知人善用,量力而行。安排高危風險作業時,油庫領導一定要親自到場,全程管控,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動權。
4.崗位練兵要精細。細化崗位練兵。針對油庫工作的特點,把崗位上的經驗體會濃縮為“三字經”或“順口溜”,便于上口和記憶。結合業務訓練,把理論貫穿在實際工作第一線,在干中學、學中干。可以編寫業務工作“三字經”。如收油作業:“司泵員、按任務、選流程;回油前、開好閥、選好泵;試運轉、無誤后、再收油;作業中、要認真、查設備、聽聲音;真空表、壓力表、勤檢查、安全值;電動機、泵軸承、溫度好、無異常;尋管線、查油罐、無滲露、安全線;收油后、抽底油、看時機、不能丟;放空罐、查液面、先放氣、后放空;擦設備、收工具、清現場、填登記”等。
5.考核評估要精細。考核評估是跟蹤問效的尺度,只有精細的評估標準,才能促進高水平的管理。結合崗位特點,運用安全網絡機制,制定每個業務場所和每個責任人工作的精細化標準。按照標準實施量化評分,獎勵先進、鞭策落后,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氛圍,促進油庫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