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華 陳燦堅
(臨滄日報社,云南 臨滄 677000)
高度 深度 溫度
——結合《臨滄日報》改革淺談提高報紙質量的路徑
□陳燦華 陳燦堅
(臨滄日報社,云南 臨滄 677000)
一段時間以來,云南省《臨滄日報》和大多數紙媒一樣,存在“新聞偏弱,會議偏多,高質量的稿件不多,獨家更是少之又少”的問題,更無法談及有“高度,深度,溫度”了。如何解決這一難題?臨滄傳媒集團成立后,在臨滄市委、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集團黨委對《臨滄日報》現在運轉的情況作了一番深刻解剖:要在“高度,深度,溫度”上有所突破,讓報紙版面有看頭。集團黨委在《臨滄日報》現實行編采分開的基礎上,大膽推進改革,用新聞的視角來審視事物,實行“編指揮采”,在“導向性和新聞性俱佳”上下氣力,讓順勢而謀的社會變革,催生出一片葉綠花紅的景致。
在改革過程中,按照現在一、二、三、四版的各版面定位,根據臨滄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求,由新聞采編室指導各版,每月各版必須做出宣傳重點策劃,報新聞采編室審定,后由新聞采編室統一調配指揮,特別是對一、二版進行宏觀調控指揮。這樣,一是有效避免了過去重點稿件串版沒有發揮作用的弊端;二是培養了編輯和記者注重從新聞的視角來審視事物,在導向性和新聞性俱佳上下氣力,助推了《臨滄日報》在“高度,深度,溫度”上出彩。從版面欄目設計上看,三版作為視點新聞專題版,在做活經濟、政治、文化三大塊的基礎上,從觀點、視點、監督,關注產業、關注民生、關注教育、關注衛生、關注城鎮貧困家庭等切入,新開設的欄目與電視的“零距離”欄目進行互動,風格比較統一,而且頭條標題也做得比較講究,大照片壓題,大字號做題,加上采取鏈接、互動、研討等豐富的編輯手段,讓新版閃亮登場,既讓版面做到有聲有色,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有的欄目還一炮打響,很好地解決了讀者對《臨滄日報》“新聞偏弱,會議偏多,高質量的稿件不多,獨家更是少之又少”的意見。四版是國際國內版,仍保留原體制,運轉走入正常后,三版、四版就不再有夜班,體現出人性化管理。
通過改革,各版在頭條的選擇上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增強了時效性,內容活躍,力主新聞當家上來謀篇布局。有效避免了過去等稿,來什么就放什么,做版面如做填空題,填滿就了事的被動局面。
實行編指揮采后,一版、二版要聞選好編好頭版頭條,著力“兩個度”——稿件的“新鮮度”、標題的“精彩度”。不新鮮的稿件就退給記者重寫,不理想的標題就改。為了在“高度,深度,溫度”上出彩,使得編輯必須“鉆”進去,同時還要力保品牌欄目,逐步培養起“搶”好稿、“抓”圖片、“謀”策劃的闖勁,雖然這樣編輯記者的壓力大了一些,但能在版面創新中有所作為,不落伍。同時,增強了編輯與記者的溝通交流,編輯與記者的溝通多了,為的是讓好選題寫出好稿件、把好稿件編輯成精品。三版,由于身處要聞版和二版(綜合要聞突出經濟類)的夾縫中,怎樣做到關注的視點有更多看點?唯有兩手抓,一手搶時效,一手抓深度,以期獨家新聞多起來。在求鮮、求深、求立體上下氣力,視點才會被更多的人關注。
實行編指揮采,新聞采編室如何務實?
其一,就是對一版要聞版與二版(綜合要聞突出經濟類)有了通盤考慮,在繼續保持特色,強勢評論視點、突出熱點的新寫法,加強協調和統籌。打破了過去一版是要聞版,有領導活動撐著的等待觀望狀態,同時加強了策劃,抓好品牌、力保名牌。四個版之間還建立起了策劃聯動機制,即一、二、三、四版根據各版的定位,各版每月都要做出宣傳重點策劃,報由新聞采編中心審定,統一調配指揮,新聞采編中心負責聯手策劃,從大量的來稿中優選稿件交到各版,后由各版(一、二版指夜班)根據情況合理流動、科學配置。
其二,通過競爭上崗優選各版面負責人,要求各版面負責人應具有兩手本領:指令報道,中規中矩;自選動作,多姿多彩。一方面,對“慣例”要熟練掌握,對版面語言運用自如,這樣,當面對復雜情況時,才能夠有所依循、有條不紊。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增強發現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不斷超越他人,超越自我。
其三,用稿標準一律嚴把質量關,保證質量第一,質量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本報自采稿件,也堅持質量標準,不降格湊合。要求編輯和記者有困難,想辦法克服;有壓力,咬著牙挺住。大家都知道爬坡難,下坡易,只有在改進中規范,不能停步,堅持就是勝利。
實行編采分開,編指揮采后,筆者在與各版編輯記者研究業務時都有這樣的共識:編指揮采,真正用新聞的視角來審視事物,在導向性和新聞性俱佳上下氣力,讓報紙出彩,吸引人們的眼球,這需要一個認識、實踐的過程。由改革之前的期待、惶惑到調適期的陣痛,再到現在漸入佳境。
過去大家都說一、二版跑會議多,會議出不了新聞。其實不然,會議中也有新聞,關鍵看你有沒有足夠敏銳的新聞觸角,只要你跳出會議看會議,用新聞的視角來審視事物,新聞就在你眼前。召開一個會議,總有一個為什么要開這個會、開這個會要解決些什么的問題,這就是你能否有足夠敏銳的新聞觸角問題了。
三版作為專題、深度報道、視覺視點、關注民生等版面,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別的版面無法取代的,關鍵是怎么用好這些優勢。用好了,一批有較強新聞性的新聞稿件就會陸續閃亮登場,未來大有可為。
實行編指揮采,采的問題怎么辦?集團黨委認為,關鍵是解決“統籌”兩個字。新聞采編中心在“統籌”的問題上,根據機動記者的特點,一是組成“時政要聞”組,專門負責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重要會議,重點攻克跳出會議寫會議;二是組成“臨滄要聞專題”組,專門負責跑農、工、林、水等部門,用新聞的視角來審視事物,做到部門一般性會議不報,沒有新聞亮點的工作不報;三是組成“評論”組,專門負責評論、時評等撰寫,寫作人員由采編中心負責人和各版面負責人組成,由采編中心根據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策劃選題;四是在做活經濟、政治、文化三板塊上,從觀點、視點、監督以及關注產業、關注民生、關注教育、關注衛生、關注城鎮貧困家庭等切入,調動各版面不編版的編輯和機動記者的力量來完成。這樣做以后,增強了編輯與記者的溝通交流,編輯與記者的溝通多了,好選題、好稿件也就多了。